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高考資訊 >正文

      2020陜西省教育考試院解讀“強基計劃”招生流程

      更新:2020年09月04日 14:42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2020陜西省教育考試院解讀“強基計劃”招生流程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2020陜西省教育考試院解讀“強基計劃”招生流程

      2020年起,實施了近20年的高考自主招生停止,一項新的計劃強基計劃全新亮相。依據教育部文件,高校將陸續發布強基計劃招生簡章。那么,什么是強基計劃?與以往的自主招生有什么區別?強基計劃如何報考?日前,省教育考試院對此進行了解讀。

      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作用

      今年1月14日,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從2020年起,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在內的全國36所雙一流高校開始試點招生。這是繼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以來,高校人才選拔培養迎來的又一重大變革。

      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的區別是,強基計劃從選拔定位、錄取方式、招生專業、入圍依據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重塑。

      在選拔定位上,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在招生專業上,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錄取學生實行小班化導師制

      據介紹,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錄取方式上,強基計劃將考生的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折合成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綜合的評價。其中,高考成績的占比不得低于85%。

      培養模式上,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并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發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取消論文、專利等考核條件

      強基計劃分兩類選拔。一類是通過高考成績選拔,根據教育部強基計劃招生新政,高考成績是最重要的條件,取消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區別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錄取,改為基于統一高考的多維度考核評價,按綜合成績重新排序,擇優錄取。同時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績發布后進行,高考成績就是入圍標準。在此過程中,教育部還會指導高校積極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筆試、面試、實踐操作,增強選才的科學性。

      第二類是針對學科特長學生的破格錄取通道,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學校會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并提前向社會公布。但破格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于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并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

      強基計劃的招生流程是:第一步,試點高校發布年度強基計劃招生簡章。第二步,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網上報名參加強基計劃招生。第三步,所有考生參加統一高考。第四步,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向有關高校提供報名考生高考成績。第五步,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學校考核的考生名單并公示入圍標準。第六步,高校組織考核。第七步,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根據考生填報志愿,按考生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并公示錄取標準。

      省教育考試院提醒考生,受疫情影響,今年36所試點高校強基計劃招生簡章的發布時間尚未確定。關于強基計劃的更多報考政策和相關院校信息,考生和家長可關注省教育考試院、省招生辦官方信息發布平臺或各高校的招生網,省教育考試院將在第一時間權威發布相關信息。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2020陜西省教育考試院解讀“強基計劃”招生流程,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2020陜西省教育考試院解讀“強基計劃”招生流程”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