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志愿填報 >正文

      高考志愿填報專家建議,如何填報合適的專業?

      更新:2020年07月23日 10:58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高考志愿填報專家建議,如何填報合適的專業?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高考志愿填報專家建議,如何填報合適的專業?

          高考志愿填報專家建議,如何填報合適的專業?志愿填報中,考生是未來接受四年大學專業培養和將到某些行業從事各種工作的主體。每名考生都有不同的特質、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興趣點,每個專業也有不同的培養方式、主干課程和就業方向……只有將兩者聯系起來,才是最佳的選擇。

          找到真正的“興趣點”

          相信看了前面的分析,考生和家長認識到專業選擇中,有必要對自我進行認識。因此,在對自我的興趣、特長進行認識時,考生需注意:

          其一,這里指的興趣應該是經過長期沉淀下來、有意愿在未來繼續深入了解、研究的方面,且對興趣對應的職業、行業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一時興起。比如有的考生會這樣認為,“我喜歡打游戲,所以我喜歡計算機”“我喜歡養小動物,所以我適合動物醫學”……但他卻不了解打游戲只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操作,與計算機專業的學習內容相差較大。所以,最好要多比較、多了解,通過自己或旁人的眼光作基礎判斷。比如自己的性格是溫和的,還是暴躁的;是果斷的,還是優柔寡斷的。自己哪些科目學習得比較得心應手,對新知識點領悟得快,哪些科目學起來要費力一些,總是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弄懂某些知識點。自己喜歡做什么,是喜歡與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與物打交道;是動手能力更強,還是更喜歡思考。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借鑒一些專業的分析,根據心理學家霍蘭德提出的職業興趣理論和當下一些權威部門的研究結果所劃分的興趣特長類型去判斷,不同類型適合的專業有所不同,比如喜歡使用工具的考生可選擇工科類專業或醫科類專業;喜歡與人打交道的考生可選擇公共關系學、市場營銷、旅游管理、新聞學等經濟管理文學類專業。

          其二,興趣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興趣也是可以培養的。每年我們都會接觸到這樣一些考生,其錄取的專業不是其最感興趣的專業志愿或者是被調劑的,剛剛進校后就會咨詢轉專業的事項。待可以轉專業時,有絕大部分又決定不轉了。原來,通過大學學習,考生發現原本以為不感興趣的專業,其實學起來挺有意思的,而且就業情況也不錯,就不轉了。其實,大學招生專業如此之多,不僅專業之間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個專業也可能在不同的高校而擁有不同的培養方向。在了解不透徹的基礎上就判斷自己是否感興趣并不合理。所以我建議考生特別是成績高出一本線較多的考生,不要過分限定專業選擇范圍而不服從專業調劑,因為良好的大學氛圍往往會帶給你更多的體驗和收獲。

          其三,以興趣定位,還要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專業的設立與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緊密相關,當某一新興行業出現后,與之相關的專業也會逐漸開設;當某一些行業人才趨于飽合后,相關專業的招生人數就會慢慢減少。

          自我認知與專業選擇

          在接受考生、家長咨詢的時候,他們的問題看似直達目的,“我考了600分,報哪個專業比較好?”。然而這種問題卻是“無效”的,因為其根本沒有標準答案,如果說有答案,也只能是說根據過往經驗(至少以往幾年)這個分數能考上哪所學校的哪個專業。在專業選擇時,考生和家長無外乎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首選目標院校,根據自己的分數去“卡”該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分數能上哪所學校就報哪個,專業選擇放在第二位;一種是專業選擇放在第一位,根據高校的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去選,哪些是重點學科下覆蓋的專業、哪些是學校的特色專業就報哪個。與前一種方式比,后一種方式需要對目標高校和目標專業做較為深入了解。因教育背景和程度的限制,家長基本上幫不上忙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確定的情形也不在少數,這些考生當然也主要采取上述兩種方式,但他們了解高校和專業的途徑要單一一些,最多的可能還是來自高中老師和學兄學姐的心口相傳,盡管網絡已無處不在;也有考生干脆不做任何功課,憑“名稱”去選,哪個專業名字看起來高級,就選哪個,當然這種情形現在越來越少了。

          目前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對目標高校和目標專業的了解比以往更深入,但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僅把專業了解清楚了還不夠。俗話說: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專業選擇中也是一樣,僅認識了專業,只能算是知彼,對自我了解和認知的“知己”同樣重要。但從實際來看,高中的培養方式與大學專業的培養差異較大,而且目前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判斷標準,中國式獨生子女的獨特家庭教育方式——家長包辦一切、孩子只管學習考試使考生很難對自己進行準確認知定位和客觀分析,不知興趣和特長在哪兒。而統一高考、一考定終身的現實也確實逼迫考生必須埋首苦讀,多考幾分以便有更多更大選擇。

          對于高校而言,因為開設時間長短不同、學科實力強弱、師資力量高下、研究領域差異,當然有所謂的“好專業”和“差專業”,比如眾所周知中科大的理科和哈工大的工科專業,實力都為社會所公認。對于考生來說,其實沒有所謂的“好專業”和“差專業”,只有適合與否的專業。適合考生的專業,對于該考生而言肯定是“好專業”;不適合考生的專業,即使其研究領域很寬廣、實力強、社會認可度高,對于該考生而言則是不利于自己未來發展的“差專業”。

          所以,專業選擇時,首先要弄懂專業內涵,了解不同專業在不同大學中培養方向、培養模式、專業實力等的差異后(事實上相同專業在不同大學的對比可能更有效),再結合考生個體,通過對自身的性格特點、對哪一領域感興趣、突出的能力優勢在哪些方面、自己的成績層次等來進行分析,最終做出判斷和選擇。沒有明確自我認知、不顧自身特點選擇專業往往會導致進校后才發現所選專業不但與自己所想有差別,還可能完全不適合自己特點,甚至發現該專業的主干課程中,有許多都是自己的薄弱環節,學起來頭痛不已。

          目前許多高校開放了進校后轉專業的政策。學校允許轉專業本意是一方面為了在錄取時,讓部分進檔考生避免因過分限制專業而失去被大學錄取的機會而設置的,是學校對考生的人文關懷;另一方面是從國情出發,考慮到前面已經提到的“孩子只管學習考試很難對自己進行準確認知定位,不知興趣和特長在哪”的現象較為普遍,給確有某方面特長或確實不適合學習錄取專業的孩子重新選擇的機會,體現了高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有一些考生、家長會持以“反正進校后都可以轉專業,那么隨便選一個專業就是了”的觀點而不重視在專業選擇中立足認知自我。事實上,雖然轉專業可以讓考生進校后換專業,但其并非一點門檻都沒有。常見的比如成績要在自己所讀專業中排名靠前,如果考生對所選的專業不感興趣或者沒有能力去完成相關課程,怎么可能取得較高的成績而獲得轉專業的資格呢?比如要想成功轉專業還要獲得轉入學院組織的測試和面試,在兼顧本專業學習時,還要對轉入專業的課程、知識進行準備,學生是否一定有成功轉入的機會呢?如果考生可以在志愿填報時,就通過對自我的認識和結合未來的規劃來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專業,何必去走“轉專業”這一彎路呢?

      大學路小編推薦:

      高考專業志愿哪些專業好?預見2020年熱門專業!

      高考志愿專業應該如何選擇?熱門專業就真的好嗎?

      2020年報考志愿熱門專業統計排名分析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高考志愿填報專家建議,如何填報合適的專業?,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高考志愿填報專家建議,如何填報合適的專業?”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