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高考資訊 >正文

      規范培訓機構 減負道路上的第一步

      更新:2024年06月24日 06:40 大學路

      近一年的時間里,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各類亂象,教育機構、主管部門連續下發多條文件,打出“組合拳”。11月26日,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應急管理部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2021年底前不能存在無證無照還在開展培訓的機構。

      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亂象,是讓家長拍手稱快、勢在必行的舉措。長期以來,許多不法培訓機構肆意向學生家長販*教育焦慮?!安荒茏尯⒆虞斣谄鹋芫€上”“每天中午多上一節課,一周等于多半天”……

      于是,初中學完高中課程全力準備競賽、學科類培訓甚至提前至學齡前,凡此種種,無疑讓孩子的負擔越來越重,家庭經濟也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破壞了良好的教育生態。

      家長對教育不惜成本的投入,也催生了一批渾水摸魚的培訓機構。天價培訓費、虛標師資力量、課程縮水等等亂象叢生,劣幣驅逐良幣,也不利于校外培訓機構發展。

      通過教育主管部門的整改,陸續已有8萬所存在問題的機構完成整改。強力監督手段的介入,也必將重新對培訓機構完成洗牌,引導企業重視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為家長、學生的補課需求提供優質課程供給。

      盡管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我們依然要認識到,在社會反應強烈的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問題方面,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校外培訓機構的熱潮起源于家長們的迫切需求。這種需求來自于客觀存在的升學需求。當前,以分數為主要參考依據的教育評價體系依然存在,高考指揮棒作用明顯。為了提高應試競技能力,缺乏正確教育觀引導的家長很容易選擇延長學習時間、擴大學習范疇等手段,以提高孩子分數,客觀上造成了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社會現狀。

      因此,在規范校外培訓機構之后,為了達到真正減負的目的,主管部門還需要讓指揮棒不再指向“分數”,采用多元化評價體系,在充分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從根本上緩解家長“望子成龍”的焦慮。

      其次,家長之所以熱衷不斷給孩子加碼,最根本原因是擔憂孩子能否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這就要求在校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一方面,孩子在中學階段享受良好、均衡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在大學本科教育、職業教育、非學歷教育等方面全面加強,以保障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生負擔,緩解家長的焦慮,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才能讓減負真正落到實處。 規范培訓機構 減負道路上的第一步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規范培訓機構 減負道路上的第一步”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