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90%學生考入重點大學,一半考入清華北大

      更新:2020年05月12日 21:43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90%學生考入重點大學,一半考入清華北大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90%學生考入重點大學,一半考入清華北大


        北京四中的教育模式:

        21年素質教育,升學率近100%,考入重點大學90%以上,一半考入清華、北大。高考中基礎題不失分,高考復習知識點命中率100%,題型覆蓋率100%,直接命中高考題70%,貼題率90%。高考中分值差異低于100分,這就是北京四中的高考數據,專注教育小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

        研究北京四中的模式發現自學是解決學習成績問題唯一出路。高考狀元不上輔導班、不請家教,北京四中3:25放學,強迫學生養成自學能力


        1.“自學是解決學習成績問題唯一出路”

        做個游戲,家長用筷子喂孩子吃一頓飯,直到他厭煩為止,他要吃咸的就給他吃淡的,要吃甜的就給他苦的。自學,就是要養成自己吃飯的能力。


        2.學習是有規律的思維勞動,不是體力勞動。

        與時間不成比例,例如王渙生,第一個網絡中學生,六年的中學課程有三年在病床上渡過,就這樣一個病魔纏身的中學生,06年高考528分,考入首都師范大學計算機系,可見自學能力的高低很關鍵。

        問題:

        1)學習方法和基礎知識是造成學習成績差異的根本原因

        2)被動學習是造成學生學習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從初中開始要求每天自學占40%以上。

        3)學習盲目是中游學生最困惑的問題。尖子生與中等生根本差別是什么呢?基礎不差,主要是學習方法。尖子生就說:“小考之前小玩,大考之前大玩”。中等生考試前搞了考前突擊也沒考第一,原因是學習方法,基礎知識并沒有多大差別。


        3.學習方法和基礎知識是學習成績的構成要素

        學習成績下滑后,家長給孩子找個輔導班,短期內學習成績得到改善,實際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礎知識,而學習方法在輔導班是學不到的。輔導班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是致命的摧毀。特別是初一年年級,是方法教育的關鍵一年。

        孩子學習如蓋一棟樓,這棟樓第一層沒蓋好的話就會越蓋越歪。在初一先忍住不上輔導班,實在不行再改正還來得及。

        比如,孩子得了感冒,到了醫院不管不顧就給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花很多錢,打最好的藥,很*冒好了,可結果發現孩子的抵抗力沒有了。家長通過補習班補知識來補知識,可是丟了孩子能力的培養。


        通過學習方法去改善基礎知識

        通過研究學生的認知系數,得到認知策略:小學三年級和高二的認知相關系數0.82,初一與高二成績相關系數達0.90。也就是說:學生高二成績在8年前有82%是可以預測的。看的就是學習習慣。一個學生在小學三年級的習慣教育時是否養成學習習慣,在初一方法教育時是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直接決定高二的學習成績。

        還發現,學生的學習成績25%變化有取決于非智力性因素:意志力是否堅強,是否喜歡學習,是否喜歡老師教的課等.


        初中學生學習成績下滑原因:動機與興趣

        如果孩子表現為,學習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差、懶惰、攤玩、應付作業,那么他的學習成績下滑原因就是動機和興趣的原因。動機和興趣的原因輔導班是糾正不了的,只有家長能解決。如果是這類原因就不要上輔導班。


        高中學習下滑原因:學習方法和基礎的原因

        表現為:學習刻苦,題海戰,學習力不從心,學習無計劃,有好多高中生,由于初中基礎沒學好,高中想學學不動。

        北京四中的這種教育模式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放養不等于放縱,讓孩子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快樂的成長,這才是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性格與學習成績的關系

        小學時外傾向的孩子成績好,初中生性格影響比較模糊。一般內傾向的男生和外傾向的女生會成為尖子生。

        初一年級,高一年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對中高考成績起決定性作用,初一年級是方法教育的第一步,很關鍵,一定要走好。而性格因素不是直接的。


        智力與學習成績的關系:

        正常孩子智商是100~115,智商超過130的孩子屬于智力超常的孩子,智商達到160的是天才,那是愛因斯坦,智商低于90的孩子是弱智的孩子。

        中國智商研究報告顯示:智商低于90高于130占所有學生的2%,在一個40人的班級里按照2%的比例很難找出一個智商低于90高于130的學生。也就是說全班孩子的智商相同。我們能不能為自己和尖子生有著相同的智商而給自己先鼓一下掌好不好啊!

        你和尖子生有一樣的智商,為什么學習成績不一樣呢?我們來看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是可以預測的。

        小學階段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達到0.6~0.7,小學的尖子生是靠智商優先的;到中學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達到0.5,而到大學,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只有0.4~0.5。

        所以我們發現一些天賦不太好的孩子為什么能成功呢?中國古話講:勤能補拙。他們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成功。

        現在可以想象小學一年級,開學了,我們有七個東西是相同的。擁有相同的老師、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智商、相同的作業、相同的課堂、相同的試卷、相同的學校。

        經過3個月后,同班同學一個學生比另一個學生多考3分原因是什么?短短的3個月一個學生比另一個學生少考3分,這就是桶底的裂縫出來了。小學一年級就有3分的差異了,到了高三,就會差300分。


        下面通過一個故事來論證一下:

        在安徽的農村有一個叫趙培生的孩子,他小學三年就因貧困失學了,由每個月只掙100塊錢的,當民辦教師的爺爺撫養。失學后在爺爺的培養下,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一直自學完高三的課程,1996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

        趙培生成功后,國內許多專家研究趙陪生的現象發現一個問題:趙陪生的英語問題。城市里的孩子3歲上雙語幼兒園,上英語輔導班,有錢的請英語家教,*“好記星”、*復讀機、*個一百分……我們的孩子學習英語的條件太好了。

        而趙培生這個孩子,他沒有經過一天英語啟蒙教育,高考前可憐到沒上過一節英語課,但是高考時英語成績令人不可思議地得了126分。所以我們會發現,當我們的孩子教學的硬件很強大的時候,他們的軟件是不是出問題了?


        用四個公式解釋一下學生學習差異的形成規律:

        1.不同的家庭教育產生不同的學習習慣:1997大連中學生將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起訴理由是:父母不能輔導他學習,要求通過法律的手段,更換一對父母。

        2.不同的學習習慣產生不同的學習方法:你打算給孩子用補課的方法、題海戰的方法、苦學的方法解決學習成績問題。

        3.不同的學習方法產生不同的基礎知識:

        4.不同的基礎知識決定學習成績


        越小的孩子解決方案越好,如果是高三學生恐怕只有最后一付藥可吃了,就是6個月時間改善基礎知識來提高成績。給高三學生將學習習慣來不及了,講學習方法來不及了,給家長講改進方法也來不及了。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90%學生考入重點大學,一半考入清華北大,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90%學生考入重點大學,一半考入清華北大”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