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家長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該怎么辦?

      更新:2020年05月09日 23:02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家長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該怎么辦?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家長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該怎么辦?

      1

      今天的父母,就是昨天的孩子


      每一個在童年被不公平對待的孩子,一旦長大成了家長,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再讓自己的孩子遭受同樣的對待。


      可是,我們有的時候總在無形中重復著父母對我們做過的事情。例如,發脾氣。


      有的時候,當我們被憤怒牢牢抓住的時候,整個畫面似乎回到了過去。

      ?

      大聲吼叫的我們披著父母的外衣,而那個受驚嚇的孩子仿若當年的我們。


      這到底是生物學的遺傳?還是行為主義的學習和再現?


      有太多的“育兒專家”告訴我們,對孩子發脾氣不好。可是,每次把憤怒壓下來,壓成內傷,這樣真的好么?


      (今天早上媽媽沖我大聲吼叫)


      2

      憤怒,是我們的第二情緒


      我知道你們每一個人在沖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都有足夠的理由,也不是故意的。


      并且,我們認為:我們絕對會和我們的父母不同。


      可是,這是真的么?


      如果我們沒有真正了解過自己的“憤怒”,我們絕對不要說“我們和父母不同”。


      “憤怒”絕對不是你的第一情緒,很多時候它都是我們的第二情緒。

      ?

      每個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必然會引*緒的波動。我們在面對事情時產生條件反射的真實情感,我姑且叫它,第一情緒。


      當第一情緒是一些正向情緒的時候,例如開心、興奮、激動。我們很容易接納他們。所以,我們很容易的就能感受到他們,并且很少出錯。


      但是,當第一情緒是一些負面的情緒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否認或者壓制它們(或者說壓制我們的真實感受)。


      可是,人是不能沒有情緒反應的。所以,我們的身體會自然而然的啟動防御機制,讓“憤怒”成為我們的情緒來保護我們。于是“憤怒”成了我們的第二情緒。


      “憤怒”為了保護我們,站在了最前面。可是,它卻擋住了我們找尋自己的真正感受。


      (把我震的四分五裂)


      3

      憤怒,你到底想說什么


      我不是憤怒,我是自責


      “我”帶孩子去商場,也就是接個*的功夫,孩子就不見了。“我”著急,“我”無助。所幸幾分鐘就把孩子找到了。可是,當“我”看到孩子的時候,不是失而復得的開心。而是氣急敗壞的打罵:


      “讓你亂跑”

      ?

      “我”是憤怒么?


      ?“我”是自責和內疚,“我”自責為什么沒有看好孩子,“我”內疚如果孩子沒有了,我也不要活了。


      (腦袋飛上了宇宙)


      我不是憤怒,我是害怕


      “我”討厭自己的急躁,可“我”的孩子似乎遺傳了這點。每當她玩游戲的時候,只要一個小小的失敗,就會急的她發脾氣。當“我”看到她急躁的樣子,“我”真的火冒三丈。“我”大聲沖她喊著


      “你為什么不能重新再來一遍呢?”

      ?

      “我”是憤怒么?

      ?

      “我”是害怕,害怕孩子像我。“我”知道因為急躁我吃了多少虧,“我”的爸爸也急躁,“我”討厭這樣的自己,也不希望孩子像“我”的這一點。


      “我”是多么害怕自己把不好的習慣傳給孩子啊。


      (身體掉進了海里)


      我不是憤怒,我是煩躁


      “我”工作了一天,已經很累了。當“我”看到孩子的笑臉的時候,一切的疲倦都消失了。可是,他為什么要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他為什么把繪本從書架上全部拿了下來。


      “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大喊著


      “你為什么就不能乖一點呢?”

      ?

      “我”是憤怒么?

      ?

      “我”是煩躁。“我”只是不想在工作了一天后,還要回家收拾滿地的玩具和繪本。可是,那滿地的玩具,凌亂的繪本,明明罪魁禍首是孩子,受累的卻是“我”“我”只想能和孩子度過一段短暫而親密的時光就好。


      (翅膀迷失在熱帶雨林里)


      我不是憤怒,我是尷尬


      “我”和孩子在外面的餐廳吃飯,今天的東西真好吃,孩子也吃了不少。可是畢竟飯量小,很快他就吃飽了。也許是因為無聊,他不停的敲打著餐具,發出一次比一次大的聲音。


      “我”提醒了很多次,可是孩子仿佛沒有聽見一樣,反而變著花樣的發出更大聲的敲擊。“我”的忍耐終于到了極限,“我”對孩子大聲吼道


      “你難道不能安靜一會么?”

      (“放下你的餐具,不許再敲了,否則********”)

      ?

      “我”是憤怒么?

      ?

      “我”是尷尬。在餐廳這個公共環境中,孩子每次發出的敲擊聲,都仿佛有一個人在我耳邊念著“你沒有管教好孩子”。對于孩子的行為給別人造成的影響,“我”真的感到抱歉。


      (大嗓門媽媽找回了所有的碎片把它們縫在了一起)


      4

      “愛”需要正確表達


      這種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

      ?

      其實,仔細想想,在我們的“憤怒”背后,有著多么濃烈的情感。我們的憤怒也許不是憤怒而是自責、內疚、害怕、恐懼、煩躁……。

      ?

      我們每次發怒其實想說的也許是:


      “我很累”


      “我被打擾了”


      “我很泄氣”


      “我感覺被侵犯了”


      “我很擔心”

      ?

      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我們會關心自己的健康,但是我們有多少時候關心過我們的情緒。


      我們的憤怒或許不是憤怒,而是因為愛。


      如果這一切只是因為“愛”,我們為何讓“憤怒”站在我們的前面,擋住了我們真實的情感。


      愛需要表達,我相信這個表達應該不是“憤怒”。


      -end-

      (“對不起……”大嗓門媽媽溫柔的說)


      尾聲


      今天寫了這么多憤怒,不是因為我這兩天真的很憤怒。只是因為芒果媽最近在看一本好書“父母效能訓練實踐篇”,里面的一些技巧引起了對自我情緒的關注和探索。

      ?

      其中一章中,有一個作業,要求寫下20個描寫情緒的詞語。我的第一反應是很簡單,但是很長時間,我面前的白紙上只有高興和生氣,這兩個情緒。


      寫下這篇文章也是一種反思。我們那么容易生氣,究竟是為了什么?(尤其是和我們最愛的孩子)我們到底怎么了?


      期待聽到你的聲音。

      ?

      ?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家長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該怎么辦?,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家長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該怎么辦?”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