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衛校 >衛校招生 >正文

      川北醫學院地址在哪里

      更新:2024年06月23日 07:00 大學路

      衛校是衛生學校的簡稱,衛校屬于中職院校,培養醫學類專業的初級型人才,主要教學生一些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初中和高中畢業生都可以報考,包括職高、技校、中專同等學歷的同學。近幾年,掌握一門技術性技能是很關鍵的,因此較多同學嘗試就讀衛校,為祖國醫學事業盡一份綿力!但很多同學和家長對衛校的相關信息并不是很了解,川北醫學院地址在哪里就是大家迫切想要了解的問題。接下來,大學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川北醫學院地址在哪里相關資訊,希望在大家報考衛校時提供幫助!川北醫學院地址在哪里

      學校的地址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很有用的,這樣也方便學生去往學校進行報名或者了解更多的學校情況。下面小編就為同學們介紹一下川北醫學院的地理位置,希望對學生有所幫助。

      川北醫學院地址 : 省 市高坪區東順路55號

      川北醫學院職責

      學校研究生教育包括學術學位和 學位2個類型:學術學位有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2個一級學科授權點;專業學位有臨床醫學、護理和中醫3個授權類別,涵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藥學、中醫、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和口腔醫學7個一級學科的26個二級學科授權點。

      川北醫學院乘車路線

      1、在南充喻家客運站步行9.5公里后,在龍門站上車坐9路公交車在江東中路七段站下車步行180米后,在嘉陵江三橋東站上車坐35路公交車在通遠路站下車步行940米后到達學校。

      2、在南充城北汽車站步行210米后,在麥秀路站上車坐10路公交車在學院大道站下車步行170米后到達學校。

      川北醫學院乘車查詢入口

      川北醫學院拓展閱讀

      學校2019年開始招收留學生,2019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9年獲批博士點立項建設單位。現有全日制學生17000余人,其中本科15471人、研究生726人、留學生310人,繼續教育校本部學生2818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穩步發展留學生與繼續教育”的多層次辦學格局。現已成為全國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建設高校、衛生部腹腔鏡手術普外培訓基地和四川省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培養基地。

      學校建有南充順慶、南充高坪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300余畝;學校現有21個教學單位,臨床醫學等20個本科專業,醫學影像學為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技術、眼視光學和麻醉學專業為四川省特色專業,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麻醉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臨床醫學、眼視光醫學為四川省一本招生專業;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及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共23門次;建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直管和非直管附屬醫院24所,教學實習醫院55所。

      學校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國家中醫藥重點專科1個、四川省重點學科1個、四川省醫學重點學科19個。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2個。學校研究生教育包括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2個類型:學術學位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醫學技術4個一級學科授權點;專業學位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中醫學4個授權類別,涵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藥學、中醫、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和口腔醫學7個一級學科的26個二級學科授權點。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有碩士研究生導師418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學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機構健全,獎助學金豐厚,具有研究生培養的良好平臺。

      以上就是小編給同學們整理的川北醫學院的相關信息,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也可以多瀏覽網站,小編也預祝每一位同學能夠找到心儀的學校。

      川北醫學院招生動態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川北醫學院地址在哪里相關資訊,想要了解更多衛校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川北醫學院地址在哪里”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四川省衛生學校2021年學費

      四川省衛生學校2021年學費

      時間:2024年06月23日
      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學費

      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學費

      時間:2024年06月23日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