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期末成績公布后,95%的家長卻不知道成績背后的小秘密!

      更新:2020年01月05日 19:45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期末成績公布后,95%的家長卻不知道成績背后的小秘密!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期末成績公布后,95%的家長卻不知道成績背后的小秘密!

      隨著寒假的到來,孩子的期末分數、排名又一次牽動著家長的神經。

      在中國,不重視孩子分數的家長幾乎沒有,但絕大部分家長,在對待孩子考試成績的問題上卻有失偏頗。無論考得好考得差,怎樣處理才能給孩子積極的回應,幫助他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發展?

      今天,和各位家長一起探討一下:

      01

      中國家長為什么這么注重分數?

      家長狂熱追求好成績的背后,隱含著兩個推理:

      成績好→上好大學→好工作→好前途

      成績差→上差大學(或考不上大學)→差工作(或失業)→沒前途

      為了證明這是個偽命題,我們不免俗套又要舉例一番:

      一個小孩6歲才會說話,10歲才會寫字,老師對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思維不合邏輯,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你能說他是差生嗎?他叫愛因斯坦。

      一個孩子高考考了3年,第一次英語只有33分,后來他開了家名叫“新東方”的英語培訓學校。他叫俞敏洪。

      一個孩子高考也考了3年,第一次數學考了1分,第二次數學考了19分,第三次數學才考了79分。他叫馬云。

      當然以上只是針對性舉例,并不代表低分的人有前途。但我們也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確實是存在差異的。

      有的孩子擅長邏輯思維,有的孩子擅長形象思維,有的孩子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有的孩子對花花草草感興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如果孩子確實盡力了,在自己年齡段里應該知曉的知識也都具備了,家長再過分苛求孩子的分數,比如孩子最好的成績也只能考到班級第15名,卻要求一定要考到前3名,就不可避免會對孩子造成過剩的壓力。

      試問,你想要一個次次考第一,但沒有周末、沒有朋友、沒有興趣愛好、沉默寡言的孩子;還是一個成績中等、身體健康、活潑開朗的孩子呢?

      在身體健康、心理陽光的前提下,家長再幫助和引導孩子爭取更優秀的成績,這才是對待分數的合理態度。

      家長法則第一條:成績與成長相比,成長永遠是第一位的。

      02

      分數背后的信息,你分析透了嗎?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0%的學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試中真正存在的問題,85%的老師和家長對問題原因也沒有做到追根溯源。

      那么怎樣解讀期末考試分數,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間,幫助他進步呢?

      分析試卷,找出丟分原因、擬定對策

      第一步

      原因1:對基礎知識、基礎概念、基礎原理的掌握不廣、不深、不透。

      對策1:對題目涉及的相關知識點認真復習鞏固,真正理解透徹。

      原因2:對運用基礎知識、基礎概念解決綜合問題的技巧不會、不熟。

      對策2:從一道題上升到一類題,多做練習,熟練掌握這一類題型的答題方法和答題要領,真正融會貫通。

      原因3:審題不仔細、計算失誤、考慮不周、碰到大題產生緊張畏懼心理等非智力因素。

      對策3:有意識鍛煉自己應試技巧和應試心理素質,保持平常心,養成答題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分析分數漲跌趨勢

      第二步

      單科成績:

      要把前后幾次成績縱向比較,還要與其他同學成績橫向比較,分析這門學科成績的發展趨勢:上升、下降還是振蕩不定?

      如果孩子單科成績下降幅度較大,家長要適時與孩子溝通,找到內在原因(有較大面積薄弱知識點、技能點)和外在原因(對該學科缺乏興趣?臨場發揮適當?和該科老師的關系?)適時激勵孩子,而不是訓斥孩子,防止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總體成績:

      把多次總體成績進行比較,找到優勢學科、弱勢學科,制定保優強弱的策略,才會有提升的空間。

      當孩子的總體成績劇烈下降時,家長一定要重視這個信號,這表明孩子學習不在狀態,早戀、網癮、癡迷武俠言情小說、結識一些貪玩的朋友等,都會令孩子分心,這時家長要沉著冷靜,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隱私,與孩子耐心、真誠交流,讓孩子主動說出心理困惑,和他們共同面對成長的苦惱。

      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第三步

      有的孩子成績老是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

      孩子智力的幾個基本因素——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發展不平衡。

      有的孩子記憶力強而思維力弱,有的觀察力強而記憶力弱。從孩子實際出發,找出短板,進行專項訓練(如孩子空間想象力差可以多玩拼圖、積木等游戲,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就讓孩子多多大聲朗誦)。在少年時期及早發現問題,可以幫助孩子未來智力全面發展。

      03

      如何回應孩子考的好與不好?

      A:孩子考得好

      1、可以給予孩子適當的物質獎勵(如給孩子*一套她很久就喜歡的圖畫書)和精神獎勵(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吻)。

      雖然孩子是為自己學習,但好成績意味著付出了努力,這種努力值得獎勵。同時獎勵要在合理范圍內,不宜用物質*來誘導孩子養成利益驅動的心理。

      2、幫助孩子進一步優化學習方法。問問看:同樣的分數,和別的孩子相比,你的孩子是否犧牲了更多的課外時間呢?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小剛和小明期末考試英語都考了100分,但小剛每天需要花1小時復習,小明每天只需要花30分鐘,雖然最后成績是一樣的,但從投入與回報的比率上看,小明的學習效率明顯更高。

      因為小剛每天集中一小時復習,小明則早中晚各花10分鐘復習,英語作為一門記憶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多次重復利于記憶,所以采用零碎時間分散復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孩子考得“差”,忌嘮叨、諷刺、挖苦

      有的孩子望子成龍心切,分數不理想,怎么解氣怎么說:“榆木疙瘩腦袋!”“一樣的腦袋,你怎么就這么笨!”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聽到這些諷刺,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時間久了,就會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我媽總罵我笨,我是夠笨的。”表面上看他們對父母的諷刺、挖苦無動于衷,其實這種內傷很難醫治,兒童心理醫生觀察就發現,那些看起來無精打采、自卑內向的孩子,肯定是在否定批判的環境中長大的。

      長此以往,孩子還會產生“抗藥性”,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家長說“我說什么他都不聽”的原因。

      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最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接納和幫助。

      回到最初那句話:不要因為追求成績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只有孩子真正成長了,成績的提高才不再是難事。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期末成績公布后,95%的家長卻不知道成績背后的小秘密!,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期末成績公布后,95%的家長卻不知道成績背后的小秘密!”相關推薦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