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專業 >理科專業 >正文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

      更新:2022年05月17日 08:48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了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

      一、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

      計算機網絡技術

      應用日語

      商務英語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汽車營銷與服務

      電子商務技術

      報關與國際貨運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文秘

      二、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于1984年,是一所以培養經貿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主的國有公辦高校,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實習管理50強、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百強學校、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先進集體。  
      學校坐落于海口市江東新區,占地面積1032畝,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是治學求知的理想之地。學校設有財務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工程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創新創業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39個專科專業(方向),4個聯合培養本科專業,在校學生近11000人。教職工630余人,其中各類高層次人才100人,高級職稱教師177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教師近300人,“雙師”型教師超過85%,還有來自海內外高校、*機構、企事業單位的200余名*教授和客座教授。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秉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以服務為導向的辦學理念,著力培養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高度融合、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構建“一組一學一院一會一壇一團一網一堂一服一地”的“十個一”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實施雙主體、雙課堂、雙導師,突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三雙一突出”人才培養模式。近五年,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4%以上,多次被評為海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學生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及各賽項中多次榮獲團體和個人一、二、三等獎。  
      學校堅持合作發展,推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實施兩個“三進”,即企業、企業家、企業優秀文化進校園和學生進企業、教師進行業、學校進社會;努力提高“三力”,即學生的就業創業競爭力、教師的行業企業影響力、學校的社會社區貢獻力。建立校外實踐基地200多個,校內實踐基地90多個,定向或訂單式人才班20多個,聘請校外職業發展導師110余名。  
      學校堅持開放發展,積極開展交流與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先后與俄羅斯、白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丹麥等近20個國家的30多所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設有校際交換生、課程培訓、學歷提升、境外實習就業等國際合作項目。實施校際學分互認、互換、雙學籍、雙文憑合作;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融合國外課程培養,學生可通過“2+2”、“2+3”等分段培養方式到國外攻讀本科、碩士學位;學生可到阿聯酋、新加坡、韓國、馬爾代夫等國家實習、就業。  
      學校堅持文化育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學校男子足球隊連續9年蟬聯海南省大學生足球聯賽冠軍,2015年榮獲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季軍,2018年榮獲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亞軍,2019年榮獲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冠軍;每年評選“經貿自強之星”,樹立一批向上向善向好的海經貿青年榜樣;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連續14年為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提供高水平志愿服務;近50個大學生社團,為學生張揚個性和全面發展提供平臺;豐富多樣的人文課程和校園文化活動陶冶學生情操、滋養學生心靈。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大學路小編推薦: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有哪些(專業目錄一覽表)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