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專業 >文科專業 >正文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

      更新:2022年05月16日 10:21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了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

      一、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

      供用電技術

      機械設計與*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

      模具設計與*

      老年服務與管理

      工業機器人技術

      金融管理

      食品營養與衛生

      環境藝術設計

      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

      二、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是重慶市人民*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自1936年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7萬余名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學院占地27.85萬平方米,校舍面積16.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4.7億元,館藏圖書57.43萬冊,教學實訓儀器設備總值7366萬元,有9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151個校內實訓室。

      學院現有教職工352人,其中專任教師297人。教師中有碩士及以上學位82人,教授13人,副教授108人,雙師型教師199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4人,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全國技術產品文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1人,還聘請了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

      學院設有財經學院、機電工程系、生物化學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汽車與電子工程系、藝術與文化傳播系、曙光學院、國際教學部,開辦會計、智能控制技術、藥品生產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學前教育等41個專業,有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4個、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個、國家級骨干專業2個,重慶市骨干專業5個、重慶市高等職業院校應用技術推廣中心1個、市級精品開放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5門、市級教學團隊1個。學院在校生10481人,畢業生就業率98%以上。

      學院秉承“厚德博學強技創新”的校訓,堅持“突出高等性、保持職業性、體現區域性”的辦學思路,樹立“能力為本,就業為先,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探索和實踐“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的協同辦學模式,實施“行業、企業、專業相銜接設置專業,崗位、能力、課程相銜接開發課程,*、學校、企業相銜接建立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的“三個三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和“思政教育立德樹人、專業教育強化技能、人文教育提升素質、強身健體鍛造體魄”的“四位一體”素質教育模式,培養專業有特長、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提高有基礎、發展有空間的“五有”人才。

      學院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線,以專業建設為重點,對接“中國*2025”、與重慶“6+1”支柱產業及“2+10”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建設以智能*、藥品食品、汽車與電子、財經商貿為主要特色,以工為主,工貿結合的專業群,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學院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組建“華通智造班”“華晨鑫源班”等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學院是重慶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重慶市“企業科技特派員——百人計劃行動”首批派出單位。

      學院是重慶市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立項建設單位、重慶市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良好”學校、全國平安和諧校園、全國德育管理先進學校、檔案管理國家二級單位,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文明校園、重慶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慶市平安校園、重慶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重慶市園林式單位、重慶市職業教育先進集體、新中國成立60年重慶教育功勛特色高職院校。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大學路小編推薦: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2022單招專業有哪些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2022單招分數線是多少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五年制大專2019年報名條件、招生要求、招生對象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五年制大專2019年招生簡章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