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專業 >正文

      北京建設大學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

      更新:2024年06月17日 06:00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了北京建設大學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北京建設大學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

      一、北京建設大學招生專業:

      二、北京建設大學簡介:

        北京建設大學是由中國農業大學下屬科技孵化器舉辦的一所以高等教育、對外合作辦學和綜合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的綜合性民辦大學,是中國農業大學堅持開拓創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斷拓展服務社會功能的創新和有效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開創了“名校辦民校”的先河。

        北京建設大學是國內創辦較早的民辦高等教育大學之一,1989年2月在九三學社中央和周培源先生的倡導下,啟動創辦,其發展得到了*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

        1993年被市教委批準為北京市首批國家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學校。

        1998年被市教委評估為“優良學校”。

        2001年被市教委評估為首批24所合格學校之一。

        2001年市教委委托我校為編寫文憑考試《藝術設計專業》、《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的市考試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牽頭學校。

        2002年,市教委批準我校率先在全國開辦國家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專業。

        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民滿意民辦大學。

        2006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和市考試院批準,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增開了《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

        北京建設大學現設有建筑工程學院、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體育學院、新聞學院、培訓部(含遠程)、城南教學區和奧鵬遠程學習中心,共開設有建筑、人文、理工、財經、藝術設計、新聞、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等30多個專業。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優良、學術造詣深、教學經驗豐富、專*相結合的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有一批在教學、科研中成績突出的學科帶頭人和青年骨干教師。學校現有教師282名,其中專職教師108人,*教師174名,教授、副教授占70%。

        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從嚴治教,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為實現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管理,制定了《教學管理工作條例》、《教學質量與管理評估細則》、《學生手冊》、《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手冊》、《思想政治工作條例》等一系列相應的管理規制度。為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校建立了健全的黨、團組織。

        北京建設大學不斷凝練辦學思想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開放辦學。學校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強化職業技能訓練,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制度,學生畢業可同時取得相應的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為增加學生社會實踐機會,學校在中國農業大學的支持下,承擔了與北京市共建的都市農業技術轉移中心、與中關村科技園區共建的創業園和孵化器等創新創業基地,以不斷提高學生認識社會和接近社會的能力。近幾年,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大大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其中建筑、藝術設計等專業達90%以上,在民辦高校中位居前矛。

        北京建設大學深入開展國際交流,目前已經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美國堪薩斯大學、加拿大里加納大學以及東南亞部分教育機構等建立了合作關系,為進一步開展高層次辦學奠定了基礎。

        北京建設大學座落于著名的科技教育資源密集的北京市海淀區,與中國農業大學聯為整體,教育科研氛圍濃厚。校園位于圓明園、頤和園和百望山景區內,距運河1公里,望山臨水,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校園內各種教育、生活設施齊備,寬大明亮的教室和舒適精雅的公寓以及計算機中心、語音教室、圖書館、閱覽室、天光畫室、武術練功房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現代化的學生食堂可以同時容納3000人就餐。6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和700平方米的觀景陽臺拓展了學生的業余活動空間。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北京建設大學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北京建設大學招生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