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學理念 >正文

      消除大班額 有什么路徑?

      更新:2020年07月06日 16:33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消除大班額 有什么路徑?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消除大班額 有什么路徑?

      大學路小編推薦:

      教育部發言人回應湖南耒陽事件:消除大班額方向明確!

      黑龍江消除大班額 列時間表刻不容緩

      江西贛州: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額 均衡配置城鄉教育資源

        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多集中在縣鎮。學齡人口從農村不斷向縣鎮集聚,導致縣鎮學校學齡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巨班大校”問題不斷加劇,縣鎮教育資源承載力受到了極大挑戰,與之相反,鄉村學校學齡人口不斷減少。
        
        縣鎮優質學校“巨班大校”和鄉村“小規模薄弱學校”問題交織在一起,嚴重影響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和質量提升。一直以來,教育部及各地*都在積極推進大班額問題的解決。因城鎮優質教育資源緊張、學位供給能力有限,在治理“大班額”問題的過程中,很多進城就讀的農村學生又不得不返回農村小規模學校,或者就近被分流到縣鎮的民辦學校。
        
        規劃先行:用全局整體的思維破題
        
        鄉村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面對“優質教育供給能力不足和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向往”的兩難現實困境,農村學生家長很焦慮、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很著急。
        
        面對復雜的現實情況,缺乏全局整體、科學統籌思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實現對大班額的有效治理,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精細科學研究,必須結合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充分論證,科學預測縣域內學齡人口流動變化趨勢,統籌配置城鄉教育資源,先期做好縣域義務教育發展的前瞻性統籌規劃藍圖。
        
        筆者在中西部地區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縣的義務教育發展規劃都是為了完成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在短時間內未做任何調研論證的情況下做出的,缺乏前瞻性、科學性、可行性。
        
        在縣域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的制定中要具體考慮3個要素:縣域的地理、生態、人口分布實際情況和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實時監測、科學預測縣域內學齡人口變動趨勢;綜合考慮學校位置選擇標準和學校規模與班級規模標準。尤其要避免盲目擴建及撤并學校的行為,避免因規劃失誤導致的大班額問題。
        
        在規劃過程中應該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規劃方式。對計劃目標、可用資源、執行策略、執行要點這些有層次和邏輯次序的方面,規劃者可采用自上而下的規劃方式。當規劃草案完成之后,應該考慮在自上而下規劃草案的基礎上,多方納入利益主體的意見和看法,統籌配置城鄉教育資源,最終形成區域教育發展的規劃藍本,進而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方便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藍圖。
        
        科學配置:在城鄉之間合理分配資源
        
        優化縣域義務教育學校布局需要堅持“統籌配置城鄉教育資源”的立場,即科學合理地配置城鄉教育資源,讓學生能夠就近入學接受優質教育。縣域內教育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意圖實現兩個方面的目標,首先是解決縣域內學齡人口分布和教育資源分布不匹配的問題,其次是優質教育資源在城鄉全覆蓋的問題。
        
        科學合理地配置城鄉教育資源,不是用城鎮教育替代農村教育,把優質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城區“用教育促進城鎮化”,也不是缺乏科學規劃、推行“一村一校”式的簡單布點。
        
        優質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合理配置,有賴于準確把握城鎮化發展和農村教育長期存在的趨勢,在充分考慮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發展兩個維度之后,處理好優質教育資源在縣鎮和鄉村學校的分配關系。
        
        堅持“優質均衡”的縣域教育發展基本原則,根據縣域內人口流動變化和空間集聚的多元化發展趨勢,重新規劃優質資源布局,著力構建資源從縣鎮向鄉村流動的新機制,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消除城鄉分治的二元結構壁壘,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
        
        從供給側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實現優質教育全域化,讓農村學生盡可能就近入學接受優質教育。只有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才能破解“城擠鄉空”的縣域教育發展困局。
        
        統籌治理:從縣鎮和鄉村兩頭發力
        
        面對縣域教育“城擠鄉空”的發展困局,就需要將縣鎮和鄉村統籌共治。要緩解教育資源緊張、消除“巨班大校”,關鍵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努力。
        
        加大增量、新增教育資源,根據縣鎮學齡人口變動趨勢,科學制定縣鎮學校的布點方案,在縣鎮規劃中提前預留和增加教育用地,多方面籌措經費新建學校。在綜合考慮學校服務人口覆蓋半徑、學校和班級規模以及進城就讀學生人口增減等多個因素之后,確定各級各類學校的建設規劃和資源配置。
        
        同時,要著重考慮從入口端增加所需的優質師資。優化存量、盤活閑置的師資、教學設施等教育資源,改變優質教育資源閑置和浪費現象。推動配套的“縣管校聘”等改革,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鄉村則需要做好兩類學校的建設發展。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學校撤并后,學生需要到更遠的地方上學,就需要建設寄宿制學校,要按照國家或省級標準加強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為寄宿制學校配備教室、學生宿舍、食堂、飲用水設備、廁所、澡堂等設施和聘用必要的管理、服務、保安人員,寒冷地區要配備安全的取暖設施。
        
        辦好農村小規模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辦好農村小規模學校的重大價值和意義,不能隨意地人為撤并農村小規模學校。農村小規模學校是保障無法進城就讀的社會困難群體的公平底線,有助于解決農村學生上學難、上學遠、上學負擔重等問題。
        
        如果不能優化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農村學生會進一步向城鎮流動,加劇縣鎮“巨班大校”問題。要解決好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發展的問題,需要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小規模學校傾斜,尤其是優質的教師資源能夠到鄉村去。
        
        在當前中心校(學區)管理模式背景下,中心校(學區)不能抽離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育資源,而應該助力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
        
        要通過改變資源配置方式和評價模式,支持小規模學校的發展,比如對中心校(學區)管理者績效考核以學區內小規模學校建設為底線標準。鼓勵優質的音樂、體育、美術、英語教師團隊從縣鎮流動到農村小規模學校,保證農村小規模學校課程開足開齊。綜合施策,使鄉村學生也能夠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使農村小規模學校成為“農民家門口的好學校”。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消除大班額 有什么路徑?,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消除大班額 有什么路徑?”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