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學理念 >正文

      厲害了,浙江大學開發軟件防“熊孩子”沉迷手機

      更新:2020年07月02日 16:38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厲害了,浙江大學開發軟件防“熊孩子”沉迷手機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厲害了,浙江大學開發軟件防“熊孩子”沉迷手機

        智能*的普及和*網游的發展帶來育兒新難題。浙江大學研究人員近日研發出一種新軟件iCare,該軟件可通過手勢操作識別使用者是成人還是兒童,從而幫助解決智能*時代“熊孩子”沉迷*的難題。
        
        兒童成人使用“痕跡”不同
        
        近日,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智能系統安全實驗室徐文淵教授團隊和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合作,基于行為識別開發出新軟件iCare。iCare可通過操作手勢等細節,分辨出使用者是成人還是小孩。如檢測到是兒童在使用*,它會用友好的方式,阻止兒童訪問零售商、電子郵件等應用程序以及兒童不宜網站。
        
        徐文淵教授介紹,iCare的核心功能就是如何準確判定操作者是成人還是兒童。
        
        她解釋,首先,兒童手較小,手指觸碰點面積較一般成人小;其次,兒童因為手指長度短,往往會在較窄的屏幕范圍內接觸,并以較短的軌跡滑動;最后,與成年人相比,兒童與智能*互動的靈巧性差一些。“根據團隊觀察,兒童在智能*上的每次觸摸都比成人慢,當他們嘗試在兩次觸摸操作之間切換,從輕擊到滑動時,情況也是如此。”徐文淵說
        
        iCare判斷準確率仍待提高
        
        為得到準確數據,實驗室找來17名3~11歲的兒童及14名20~59歲的成年人。所有參與者有兩個任務:輸入密碼解鎖*和玩一款益智游戲“2048”。
        
        實驗中,iCare將記錄手指按壓的面積、手指施加的壓力和滑動長度等35個維度的度量數據。經測試,iCare在區分用戶是兒童還是成人的準確率達到了84%;使用8次滑動數據來區分,判斷準確率可達到97%。
        
        “當然,3%的失誤率放到龐大的*用戶群會放大。”徐文淵坦言,“現在還在初期工作,采集樣本不夠多,未來還要改進算法,提高準確率。并且通過別的方式,進一步識別不同年齡段人的普遍差異在哪,抓住一些特征進行改進。”
        
        目前,該軟件還是一種基礎算法,并未被整合到*操作系統。徐文淵說,軟件未來的研發方向是,提供一個類似于SDK(軟件開發工具包)的功能,游戲廠商可以把它內嵌進去,提供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就可以判斷用戶是大人還是小孩,至于判斷后做什么操作,可以根據游戲的需求分別設計。
       
        識別準確度是應用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原校長方濱興認為,該軟件在理論上可行。以前防止兒童玩游戲的軟件,大多采用限時的方式,家長在后端設置游戲時間。但隨著孩子對設備的熟悉和年齡增長,自己可能會卸載這些軟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認為,通過一些行為區別大人和小孩,不能說絕對準確,但還是能判斷出來的,這是有一定把握的。問題在于收集了多少樣本,精度、準確度能提到多少。“就怕誤判,這人不是小孩,但*使用受到限制,使用者就會有意見,所以關鍵是能做到多準確,做得不準確適得其反。”鄔賀銓說。
        
        參加實驗的兒童年齡多集中在3-11歲,年齡稍大的青少年,手指靈活度與成年人區分度縮小,帶來的挑戰也增加。“通過手勢區分主要還是在兒童(應用),到中學生層面,單純用手勢判斷可能存在誤差。”方濱興表示,可以把個人*采用一些使用模式搞“訓練”,這樣不光是小孩,別人用也能判斷出來。
        
        “算法仍有改進空間 區分青少年手勢是難點”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厲害了,浙江大學開發軟件防“熊孩子”沉迷手機,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厲害了,浙江大學開發軟件防“熊孩子”沉迷手機”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