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抓起 改善中小學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更新:2020年06月05日 21:47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抓起 改善中小學教育模式迫在眉睫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抓起 改善中小學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現在的孩子,書包越來越重、作業越來越多、課外班越來越雜。”市政協委員姚媛這次遞交的提案是《增加中小學生國學、美育課程》。1月20日,姚媛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希望通過改善中小學的教育模式來加強國民素質教育。

      近年來的社會調查普遍反映,家長學生對現有學校教育模式不認可又無可奈何,中小學生減負成了一個全社會最熟悉也最無奈的話題。

      在姚媛看來,目前中小學普遍存在課程難度過高、設置不合理的現象:傳統文化課程比例偏少、內容缺失,像國學、書法、音樂、美術、藝術欣賞等關系到學生素質教育、人格健康、心理健康的教育課程,都要靠學生課外自學或是參加收費的課外輔導班;一些課程難度偏大,幼兒園就學小學課程,很多小學提前教初中課程……這種教育模式,不僅讓孩子們缺少學習的樂趣,也抑制了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與人們期待的素質教育并不相符。

      “學習是為了成長,而不是僅僅為了考試。”姚媛建議教育主管部門盡快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制度,調整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增加國學、美育、體育等課程的比例設置。比如,增加書法、美術欣賞、文學欣賞、手工*等課程,定期組織學生到博物館、美術館學習藝術欣賞的校外課程,讓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身心健康。

      “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抓起,尤其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增強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親近感,提高文明素養、培養高尚品格。”姚媛說,中小學應該增加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學好國學、寫好漢字、誦讀經典,了解家鄉的生活習俗、傳統節日和禮儀文化,讓青少年在歷史文脈的熏陶、城市文明的滋養中健康成長。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抓起 改善中小學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抓起 改善中小學教育模式迫在眉睫”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