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青島市一系列教育改革 義務教育更均衡發展

      更新:2020年06月03日 20:38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青島市一系列教育改革 義務教育更均衡發展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青島市一系列教育改革 義務教育更均衡發展

      “2014年至2015年,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程度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排名第一;2020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滿意度位居全國19個重點大城市第一;先后被確定為全國普通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等12個國家級改革試驗區……”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現場推進會上,山東青島亮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近幾年來,青島市通過“強校牽手弱校”、“縣管校聘”師資改革、“管辦評分離”體制改革等,讓校際優質課程和校長教師資源充分流動起來,將優質教育資源的“光和熱”輻射到了城市和鄉村的每個角落。

      辦學模式改革:“強弱”牽手,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顧玉利是青島西海岸新區鳳凰島小學的校長,同時也是西海岸新區香江路第二小學的校長,之所以擁有這種特殊的身份,是因為青島市教育局實施了辦學模式改革,顧玉利成了這一改革的實踐者。

      2014年,青島市教育局印發實施《關于加快辦學模式改革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指導意見》,全面實施辦學模式改革,通過“名校+新校”“強校+弱校”“城區學校+農村學校”“中小學+高校”“民辦學校+公辦學校”以及集團化辦學等模式,推動校際優質課程、教師等資源共享。

      “鳳凰島小學的前身是村辦小學,2015年9月,投資近9000萬元的新校區啟用,盡管校園環境特別棒,很多教室直接面朝大海,但是周邊小區的家長們還是不愿意把孩子送到這里來。”顧玉利回憶說,面對這種情況,新區教體局借辦學模式改革之機,讓鳳凰島小學與城區相對成熟的香江路第二小學配對牽手,這兩所學校得以在校園文化、課程設置、師資隊伍、管理制度、教育評價、教學研究、教育資源等實現資源共享。這一模式立竿見影,鳳凰島小學得以迅速發展。三年來,報名人數從第一年的56人,發展到第二年的188人,2020年已經達到222人。

      截至目前,青島全市參與辦學模式改革的學校已達80%,其中,參與優質中小學跨區域合作辦學的學校達到85所,城市學校對省定貧困村中小學結對幫扶率100%,全市建成746間同步課程教室,校際、區域內、城鄉間義務教育學校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師資管理改革:“縣管校聘”,打通教師輪崗交流障礙

      青島即墨區紅領巾希望小學,是即墨最北邊緣的一所農村學校,原本在城區教高中英語的周方俊來到這里支教后,同學們都親切地喊他“星星老師”。“繼續努力,再積滿一顆星星就可以兌換你想要的本子啦!”來到這所希望小學后,周方俊創新教學方法,施行“積星兌獎”機制,原本不愛學英語的鄉村孩子,學習熱情被激發出來,變得越來越大方自信。

      2014年,青島市開始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將全市中小學教師由“學校人”轉為“系統人”,優化教師、校長輪崗交流機制,不斷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師資差距。2020年,各區市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比例分別達32%、21.1%,骨干教師比例達32.3%。通過周轉宿舍建設、班車或者發放交通補助、農村教師津貼等形式,使農村教師薪酬等福利待遇明顯高于城區同類教師水平,“鄉村弱、城鎮擠”的師資不平衡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強教師交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青島市委常委、教育局局長鄧云鋒告訴記者,支教不光是教育方式的支教,更是教育思想的支教,支教老師可以將好的思想、理念進行傳遞,特別是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等一些緊缺師資的到來,讓遠離城市的孩子們,也可以早早獲得藝術啟蒙。

      評價體系改革:“管辦評分離”,釋放教育活力

      教育公平應該是怎樣的公平?是無論城鄉,渴望讀書的孩子們都能坐在同樣標準化、現代化的教室里;是無論城鄉,成長中的孩子們都能獲得同樣美味的營養午餐;是無論城鄉,大鼻子校車都能帶來同樣穩妥的安全呵護……經過持續的財政投入,2020年年底,青島市97.8%的中小學已經達到市定的現代化學校標準。

      “但均衡教育絕非統一型教育,而應該是多樣化的教育、個性化的教育。”鄧云鋒告訴記者,為了釋放教育發展活力,青島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地方版的“學校法”——《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制定“下放學校權力”“學校管理權限”“底線管理問責”三項清單,明確了*、學校、社會權責,促進學校依法治理。

      過去,*管教育、辦教育、評教育,評價指標單一,很難客觀公正。現在,青島進一步完善了教職工、學生、家長、社會等組成的四位一體學校評價機制,在加強和改進教育督導工作的基礎上,將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地交給社會。同時,率先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依托中國海洋大學建立“青島市教育評估與質量監測中心”,建立包括課業負擔、教學質量、體質健康在內的教育質量監測機制,促進“管辦評”進一步分離。

      如今,青島城鄉95%的中小學已建成智慧校園,“同步課堂”覆蓋全市746所學校,擁有302所足球特色學校,其中國家級131所,100%的學校設立了自主選課日……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實現從縣域均衡向市域均衡,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從外延均衡向內涵均衡的新跨越。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青島市一系列教育改革 義務教育更均衡發展,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青島市一系列教育改革 義務教育更均衡發展”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