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 >正文

      中醫養生專業評估排名院校 中國中醫藥大學排名

      更新:2023年01月17日 13:06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中醫養生專業評估排名院校 中國中醫藥大學排名,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中醫養生專業評估排名院校 中國中醫藥大學排名

      山東中醫藥大學怎么樣???

      山東中醫藥大學是一所在雙非大學中檔次較高的大學。
      無論是在全國高校中的排名,還是教育部學科評估等方面,山東中醫藥大學都有著相對不錯的成績。
      山東中醫藥大學,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是全國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山東省重點高校、山東省人民*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中醫藥院校、山東省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單位、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有哪些學校的針灸推拿學比較好?

      當地的中藥學校一般都會組織培訓、考核。

      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最新的醫學考證學習資料,包括各大機構的護理,醫師,中醫,口腔,護師,以及賀銀成,天天師兄,張博士,昭昭等名師資源,資源適合醫學類的學生,也適合需要考證的人群;資料會同步更新,后面會不斷匯聚更多優秀學習資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學習,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轉存,有時間慢慢看~

      最新醫學考證學習資料

      鏈接:/s/1wckfMewRw_R24pL_lVLUZw

      ?pwd=944A

      提取碼:944A

      廣州中醫藥大學簡介

      廣州中醫藥大學簡介

      廣州中醫藥大學創辦于1956年,是新中國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學校之一,先后直屬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2000年轉由廣東省人民*管理,現為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單位。經過六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整體辦學水平、醫療服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均位居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

      學校秉持嶺南人特有的開放和務實精神,大力推進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學校現有二級學院16個,本科專業26個,橫跨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教育學7個學科門類。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點4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點19個。全日制在校生18520人,其中本科生13769人,專科生857人,碩士研究生3274人,博士研究生620人。

      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擁有一級學科廣東省重點學科3個,其中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 29584科2個;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25個;是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兩所中醫藥高校之一,也是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唯一一所省屬高校。根據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學科評估結果,一級學科中醫學全國排名第二、中藥學全國排名第三(并列)、中西醫結合全國排名第四。湯森路透2016年7月15日數據顯示,學校臨床醫學學科已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表明學校在關鍵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

      “重經典、強臨床”是學校本科教學最鮮明的特色,也是學校辦學六十年最重要的經驗總結。八十年代中期,學校率先啟動經典回歸臨床的教學改革,把四大經典作為必修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實施“院系合一”的管理體制,促進醫教協同發展。“‘重經典、強臨床’高素質中醫人才特色培養模式”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2年、2008年學校兩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均為“優秀”。近五年來,學生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成績突出,通過率始終名列全國中醫藥院校前茅。

      在總結七年制辦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學校于2015年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實施“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和承擔“中醫拔尖創新人才模式改革試點項目”高校,繼續引領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

      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全國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規模長期居于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培養質量和學位論文質量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在2015年中國期刊網《中國博碩學位論文引證報告》中,學校研究生學位論文總被引用頻次居全國醫藥衛生類院校首位。學校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是全國唯一連續兩屆獲得中醫學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高校。

      學校堅持突出特色,彰顯優勢,以開展嶺南醫學研究為己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的科研成果。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牽頭的“脾虛重癥肌無力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于199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終身教授王建華領軍的“脾虛證辨證論治的系列研究”獲得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其標志性成果“脾虛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傳承與創新”于2016年入選《中國中醫藥重大理論傳承創新典藏》;袁浩教授領銜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其相關疾病的研究”獲得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中醫藥防治重大傳染性疾病中,學校勇于擔當,主動作為。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抗非典中醫專家組組長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主張中醫藥早介入,廣東也因此病死率全球最低,搶救成功率全球最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 3B710認可,并被推廣到全國。學校作為主要成員單位參加了國家“523”防治瘧疾項目,在臨床上證實了青蒿素抗瘧功效,為青蒿素的發明作出了重大貢獻。李國橋教授團隊研制的青蒿素復方抗瘧藥被確定為國際抗瘧疾一線用藥,其系列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實施特聘教授、“杏林學者”、“青年英才”、教師出國訪學、“薪火計劃”等五項人才提升計劃,迎來了人才輩出、名家薈萃的生動局面。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304人,其中正高職稱369人,副高職稱467人。擁有一批以國醫大師鄧鐵濤、?P國維為代表的著名專家教授,有國家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名、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珠江學者8名、省級教學名師6名、廣東省名中醫84名等一大批知名專家以及在醫藥領域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

      學校立足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廣東中醫藥強省建設。學校現有五所直屬附屬醫院,年門診量超過1200萬人次,相當于1/10廣東省常住人口,年出院總量達18萬人次,醫療綜合服務水平在全國中醫藥行業首屈一指。附屬醫院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大力加強專科專病建設,形成了以50個國家重點專科為龍頭的專科專病技術群,輻射和帶動了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醫療綜合服務水平的顯著提升。

      第二附屬醫院(即廣東省中醫院)是全國年服務患者人數最多的中醫院,連續三年位居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國中醫院競爭力100強排行榜”榜首,連續12年4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被譽為“全國衛生系統的一面旗幟”。第一附屬醫院是全國首批三級甲等中醫院和全國示范中醫院,也是全國年門診量超300萬人次的三所中醫院之一,其無償救治“好軍嫂”韓素云的事跡享譽全國。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人才優勢和科技資源優勢,重點打造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廣東省中醫臨床研究院、華南中醫藥協同創新中心、華南針灸研究中心、國際中醫藥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現代南藥工程技術中心、嶺南醫學研究中心等七大平臺,努力構筑中醫藥科技創新高地。目前,學校擁有包括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57個,為服務廣東中醫藥強省建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學校積極推進協同創新,與廣藥集團、華潤三九、康美藥業、復星醫藥等著名醫藥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由學校研發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腎育胎丸等系列中成藥成為廣東醫藥企業的核心產品并暢銷全國。學校與省內外15個市縣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在全省指導建立了16個以“南藥”為特色的中藥材規范種植基地,種植面積達20多萬畝,在幫助農民脫貧奔康、促進山區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學校大力挖掘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在全社會塑造了中醫藥行業特有的人文環境。由學校建設的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是全國高校首批國家二級博物館,自建成以來接待了世界各地的參觀者30余萬人次,并與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一起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首批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成為廣東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窗口。學校組織力量編寫出版了《通俗中醫藥叢書》、《嶺南中醫藥文庫》等一批大型圖書,成為“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重點推薦的書目。此外,學校還與廣東省中醫藥局、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了12集大型紀錄片《懸壺嶺南》。

      學校充分發揮地緣和人文優勢,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學校自1974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目前在校境外學生達2300多人,就讀本、碩、博各個層次,規模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歷年來,學校為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近2萬名中醫藥高級人才。海外中醫藥社團的負責人很多都是本校校友,如澳大利亞中醫管理局局長薛長利、美國中醫公會會長黃憲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多年來,學校一直與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合作開展抗瘧研究。由李國橋教授團隊研制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4代青蒿素系列復方抗瘧藥,被列為廣東省中醫藥強省建設重點項目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對外合作項目,更是被當作“國禮”贈送給許多非洲國家。至今,青蒿素已取得包括美國在內的38個國家的國際專利保護,29個國家的商標注冊,在22個瘧疾流行國家上市*。宋健平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在科摩羅國合作實施青蒿素復方快速清除瘧疾項目,有效地遏制了當地瘧疾流行,實現了該國歷史上第一次瘧疾零死亡,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充分肯定。

      第一附屬醫院與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簽署了中醫藥防治免疫性疾病研究的合作協議。第二附屬醫院與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簽署了中醫藥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合作協議,與美國麻省總醫院簽署了在珠海橫琴建設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的合作協議。2015年底,學校與深圳市人民*、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正式簽約合辦深圳生命健康工程學院。此外,學校還主動承擔了外交部中國東盟合作基金項目,與東盟國家就傳統醫藥高等教育展開合作。

      征程萬里云鵬舉,敢立潮頭唱大風。學校將以建校六十周年為新的起點,緊緊抓住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以及廣東省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重大機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中醫藥大學建設,為發展中醫藥學術、弘揚中醫藥文化、建設健康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好么?

      很不錯,是黑龍江名列前茅的醫科類大學。

      1、學科專業

      學校下設16個學院、14個附屬醫院(4個直屬)、1個中醫藥研究院、1個中醫藥高等教育研究院、26個教學醫院和70個實習基地。

      設有27個本科專業,涵蓋醫、理、工、管、法等5個學科門類。

      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4個、二級學科31個;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7個、二級學科36個;有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

      2、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4044人(校本部845人),有專任教師1121人,博士生導師164人,碩士生導師610人,享受國務院及省*特殊津貼3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全國先進工作者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

      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1人,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1人,岐黃學者6人,青年岐黃學者5人,龍江科技英才2人,龍江學者17人。

      3、研究設施

      學校現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研究中心1個、重點研究室3個、三級實驗室10個;有黑龍江省工程中心1個、重點實驗室8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個、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5個、校企合作工程技術中心2個。

      4、權威排名

      在2022年校友會發布的大學排名中,位列全國第167名,黑龍江省內第9名,省內醫科類大學第3名。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藥學學科排名并列第一、中醫學學科排名并列第四,成為全國獲評“A+”學科的三所中醫藥院校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學校簡介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中國中醫藥大學排名

      中醫藥大學排名如下:

      1、北京中醫藥大學

      簡稱“北中醫”,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211工程、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

      1993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在2000年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學校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在學科評估中,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均為全國第一獲A+評級。

      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作為中醫藥學的老大哥,學校在國際上也是享又盛譽,每年畢業生的就業率也非常高。

      2、上海中醫藥大學

      簡稱“上中醫”,建于1956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任命校長,是新中國誕生后國家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與地方*“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醫藥院校。

      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其中中醫學、中藥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中藥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合三個學科全部進入最高等級的A+檔排名全國第一,是全國中醫院校中唯一取得3個A+學科的高校。

      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此外還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2個。在中醫藥領域,學校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3、南京中醫藥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是江蘇省人民*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始建于1954年,是全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享有“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的美譽。學校現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三個主干學科均進入A類;中藥學更是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學校位于南京,雖然在省內高校眾多,但學校依舊以其特色獲得行業認證。

      4、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是是新中國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學校之一,先后直屬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2000年轉由廣東省人民*管理,現為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單位,2017年入選首批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擁有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點4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點19個。中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同時中醫學也是國家重點學科;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在學科評估中中西醫結合為A-,其他相關專業也不差。學校位于廣州,事業我國對外發展中醫藥學的一個重要窗口。

      5、成都中醫藥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是由四川省人民*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入選國家“雙一流”。學校創建于1956年,原名成都中醫學院,是我國最早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為成都中醫學院。

      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中藥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婦科學),省部級重點學科44個;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藥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學科評估中,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均為B級,也是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級中醫藥人才,多個第一誕生于此,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5、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并列第五,學校創建于1958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中醫高等院校之一,2006年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學校現有16個學院、1個學部、1個研究院所、3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學校中藥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還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3個;在學科評估中,學校的中藥學也是被評為A-、中醫學評為B+,實力非常厲害。

      擴展資料

      中醫學畢業生六大就業方向:

      1、中醫臨床醫療工作。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醫療衛生單位如各級中醫院、各級綜合性醫院中醫科等部門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由于競爭激烈,目前本科畢業生留在大城市大醫院從事臨床工作的機會較少,主要去向為縣級、鄉鎮級醫院。

      2、科研教育工作。畢業生可選擇在中醫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從事科學研究、教育等工作。

      3、中藥研制、開發或藥物*工作。畢業生可選擇在藥廠或醫藥公司從事中藥研制、開發或藥物*工作。

      4、國內升學或出國留學深造。提升綜合能力與學歷層次,增加擇業資本,提升就業競爭力。研究生畢業再就業,相對會容易許多。

      5、中醫養生等預防保健機構。近年來,中醫養生大受青睞,擅長針灸的學生可以考慮這個就業渠道。

      6、轉向全科醫生。隨著農村、社區醫療事業的發展,選擇在社區、街道醫院或基層醫療工作單位做全科醫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在偏遠的中小城市、縣城或鄉村,這方面的人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中醫養生專業評估排名院校 中國中醫藥大學排名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中醫養生專業評估排名院校 中國中醫藥大學排名”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