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 >正文

      萍鄉市大專院校排名前十 江西中專學校排名?

      更新:2023年02月19日 09:21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萍鄉市大專院校排名前十 江西中專學校排名?,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萍鄉市大專院校排名前十 江西中專學校排名?

      江西排前十的大專是哪些?這些學校的專業有哪些?學校...

      1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江西省 撫州市 專科

      專業:
      學校設有醫療系、藥學系、護理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醫學基礎部、公共與社會科學部、成教部等教學系部;開設中醫學(中醫臨床方向)、中醫學(中醫全科醫學方向)、中醫學(中西醫結合方向)、中醫骨傷、針灸推拿、醫療保險實務、康復治療技術、醫療美容技術、中藥、中藥制藥技術、藥物制劑技術、藥物制劑技術(藥劑設備維護與管理方向)、醫藥營銷、護理、助產等專業方向,形成了中醫醫療、康復保健、藥學、護理四大專業群。其中針灸推拿專業、中醫學專業、中藥專業被評為江西省高校(高職高專)特色專業。

      學校概況: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創建于1986年,前身是撫州中醫學校,是全國八所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之一,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的新型特色高等院校。

      學校坐落于江西省撫州市。學校共有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650余畝。老校區位于撫州市區。新校區位于江西金巢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建設中。老校區校內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等設施齊全。學校以培養面向醫藥衛生、保健康復行業產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逐步形成了以中醫藥專科教育為主體,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相結合的辦學體系。
      據2013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有在校生8000余人。設有8個系部

      學校大力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通過訂單式培養、頂崗實習、帶薪實習、實習就業一體化等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有直屬和非直屬附屬醫院各一所、附屬藥廠1個,省內外實習實訓基地130多個,先后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北京、福建等經濟發達地區建立100多個穩定的就業網點,形成輻射中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的就業信息網絡;組織優秀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和“大學生應征入伍”;學校積極探索“走出國門”就業思路,開拓國外就業市場。已選派7名優秀畢業生赴英國帶薪實習。

      就業前景:
      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有在校生8000余人。學校大力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通過訂單式培養、頂崗實習、帶薪實習、實習就業一體化等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2010年和2012年先后榮獲江西省教育廳2007-2009年度和2010-2012年度“江西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單位”。

      學校有直屬和非直屬附屬醫院各一所、附屬藥廠1個,省內外實習實訓基地130多個,先后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北京、福建等經濟發達地區建立100多個穩定的就業網點,形成輻射中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的就業信息網絡;組織優秀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和“大學生應征入伍”;學校積極探索“走出國門”就業思路,開拓國外就業市場。已選派7名優秀畢業生赴英國帶薪實習。近四年,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居全省專科學校和醫藥類高職雙第一。

      2 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概況:
      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創辦于1908年,是一所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名校,是全日制公辦、省市共建普通高校,是全省唯一一所以培養中小學、幼兒園和特殊教育等基礎教育師資為主的師范類專科院校。作為江西省基礎教育師資的搖籃,百年來哺育了數萬名各級各類教師。

      學校位于南昌市紅角洲高校園區,占地620余畝。曾為全國第七屆城市運動會運動員村。截止2013年5月7日,學校有全日制在校學生8200余人,在職教工453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21人,博士6人、碩士186人。有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人才培養實驗區2個,省級特色精品課程5門,省級教學團隊5個。

      專業:
      該校設有人文科學系、自然科學系、信息科學系、外語系、幼特教育與音樂教育系、美術系、體育教育系、公共教學部等教學系部。

      就業:
      該校共建立了教育教學實習基地73個。學校的招生就業工作成績顯著。招生范圍擴大到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生源質量及錄取分數均列省內同類專科學校前列。該校平均就業率達80%以上,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4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 江西省 萍鄉市 專科
      概況:
      萍鄉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面向全國招生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江西萍鄉。截止2014年3月,學校占地1008畝,發展規劃用地1006畝。

      截止2014年3月,學校設有12個系(部),開設5個本科專業,2014年3月教育部新增3個本科專業,44個專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8455人,其中本科生494人。現有專任教師498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150人。

      學校堅持辦學的科學性、前瞻性、實用性、多樣性,堅持走發展、提高、擴規、增效之路,努力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用型、復合型、競爭型、創造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專業:

      萍鄉學院經濟與管理系
      萍鄉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系
      萍鄉學院中文系

      萍鄉學院外語系
      萍鄉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
      萍鄉學院數學系

      萍鄉學院藝術系
      萍鄉學院計算機系
      萍鄉學院體育系

      萍鄉學院教育科學系
      萍鄉學院政法系
      萍鄉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萍鄉學院思政部
      萍鄉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就業:
      /column/default4.aspx?wxbdepartmentid=7&wxbmodelid=4

      5 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 江西省 景德鎮市 專科
      概況
      景德鎮學院坐落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有“瓷都”之稱的江西省景德鎮市,是江西省景德鎮市唯一一所地方多科性全日制國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其前身為景德鎮教育學院,創建于1977年,1993年改制為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2013年升格為景德鎮學院。

      截止2013年6月3日,學院校園占地面積1006.2畝,有兩個校區南苑校區和北苑校區。校舍建筑面積28.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18.6萬平方米。紙質圖書92.3萬冊,有中外文期刊1200種,電子圖書21萬種,有現代電子圖書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668萬元。有實驗實訓中心12個,共117個實驗室,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08個。

      共有10個教學單位,40個教研室,54個本專科專業。構建了以文學、理學為基礎,以工學為主干,以藝術設計和教育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建設了一批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有在校生9000余人,專任教師464人。

      1977年-2013年,學院共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3.2萬人,成為景德鎮及周邊地區各級各類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如大批教師和教育行政干部以及陶瓷藝術領域的高級人才,其中國家級大師近20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90余名。

      專業
      至2013年,學院共有10個教學單位,40個教研室,12個本科專業(汽車服務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工程、園林、工藝美術、藝術教育、學前教育、漢語言文學、酒店管理、英語、物流管理[5] ),42個專科專業,涵蓋人文學科、理學、工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學院的陶瓷藝術設計專業、語文教育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材料工程技術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物流管理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被評為江西省級特色專業。

      藝術設計系、人文科學系、外語系、教育系、經濟與管理系、數學與信息工程系、機械電子工程系、生物與化學工程系、體育系、思政部、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陶瓷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國際教育中心、繼續教育部。

      7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 九江市 專科
      概況: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又名九江船校,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江西省唯一的一所省教育廳直屬的高職高專院校,是江西省確定的重點建設高職高專院校。2004年,學校被列入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院校,2007年被國防科工委列為首批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重點建設單位。2007年10月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單位。

      學院前身九江船舶工業學校創建于1960年,先后隸屬于原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三機械工業部、第六機械工業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1999年學校由國防科工委劃轉江西省人民*管理,是省教育廳直屬高職院校。

      據學校官網2014年10月信息顯示,學校設有7個二級學院和3個教學部,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有58個專業;建有1個工業工程中心和1個工程訓練中心,實驗實訓室156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58億元。學校是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專業:
      交通運輸: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輪機工程技術、船舶工程技術、船舶檢驗、游艇設計與*、報關與國際貨運。
      材料與能源:光伏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新能源應用技術 。
      土建 :室內設計技術 建筑工程技術、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價。
      *: 機械設計與*、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檢測技術及應用、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醫用電子儀器與維護、汽車*與裝配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
      電子信息: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軟件技術、動漫設計與*、嵌入式技術與應用、物聯網應用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應用電子技術、信息安全技術、通信技術。
      輕紡食品:印刷技術。
      財經 :國際金融、會計、經濟信息管理、電子商務、工商企業管理、連鎖經營管理、物流管理 旅游 : 景區開發與管理、酒店管理
      公共事業: 人力資源管理
      文化教育: 商務英語、旅游英語
      藝術設計傳媒 : 藝術設計

      8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概況: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江西省首批獨立設置的公辦全日制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創辦于1954年,先后經歷了調整、升格、合并、更名等發展階段,至今已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在江西省乃至全國高職教育整體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專業:
      學院設有輕紡服裝分院、機電工程分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分院、建筑與藝術分院、經濟管理分院以及基礎教學部、中專部等二級教學單位。

      9 九江職業大學 江西省 九江市 專科
      概況:
      九江職業大學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緊鄰廬山風景區,是1985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也是九江市唯一的市屬高等職業院校,更是江西省一所唯一以“大學”命名的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

      現擁有鶴問湖、長虹兩個校區,校園面積1000余畝,建筑面積25萬多平方米,在校生13000余人。

      九江職業大學是1985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也是九江唯一的市屬高等職業院校,更是在全國與天津職業大學蘇州職業大學、揚州職業大學、南通職業大學齊名,江西省內一所唯一以“大學”命名的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

      追溯重組后的九江職業大學發展歷史,九江職業大學師范學院,發源于1072年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創辦的“濂溪書院”。江西廬山旅游學院前身為九江農校,亦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創辦的農業學校,擁有50多年輝煌辦學歷史。

      新的九江職業大學已經成為一所集工科、經貿、外語、人文、中小學教育、學前教育、護理、農學等九十多個專業的綜合性的新型高等職業院校。

      專業:
      學校現有學前教育學院、藝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文化旅游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護理學院、師范學院、農業經濟技術學院、中專部、公共教學部等13個院系部,開設了90多個專業。包括電子信息工程、機電一體化、護理、農學、工程造價、建筑工程技術、數控技術、涉外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計算機系有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與管理和數據庫管理、文秘、法律、廣告裝璜、旅游管理、商務英語、旅游英語、小學教育、英語教育、美術教育、計算機教育、學前教育等。

      10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概況: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江西工業貿易職院”,是教育部備案的一所集文、理、經、工、管和藝術等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現代化、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學院創建于1964年,占地540畝,可容納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學院位于風景秀麗,大學薈萃的南昌市紅角洲高校園區,毗鄰南昌大學南昌航空大學、南昌陸軍學院、江西科技學院、江西中醫學院、江西警察學院等省內知名高等學府。是全國德育工作先進院校、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院校、江西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院校。

      專業:
      機電技術系、工程技術與藝術設計系、信息科學系、旅游商務系、經濟貿易系、基礎部。

      江西中專學校排名?

      其實是不存在學校排名的,因為不同區域,不同專業,不同的未來前景,怎么排名都是不科學的,推薦南昌下面幾所學校。

      南昌市工創技工學校(熱門技校)

      是一所經南昌市行政審批局批準,省人社廳備案的一所全日制技工學校。工創技工學校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目標,全封閉式、半軍事化管理,并貫以“工匠創新”的精神,培養具有“紀律、技能、體能”三大特長的新時代職業技術人才。

      2022年秋季招生專業

      招收對象:年齡滿14周歲,應屆歷屆初、高中畢業生均可報名。

      軌道交通運輸與管理專業學生男生168CM以上、女生158CM以上,形象氣質佳。

      點擊咨詢報名學校專業


      江西泛美藝術中等專業學校(熱門中專)

      創辦于2004年,是經江西省*批準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學校位于環境優美的贛江之畔,南昌市蔣巷大道266號,距南昌市中心5公里。校園內有南昌(國際)影視傳媒文化創意園、創意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動漫游傳媒創意人才培養中心、創意創業孵化中心。校園內有數字傳媒、影視動畫、影視表演、藝術設計、音樂舞蹈、電子商務等六大實訓基地和28個實驗實訓室:校外有中華衛視、江西電視臺、江西教育電視臺、南昌電視臺、騰訊科技、南昌九星集團有限公司、中航天使等數百個校外實訓基地。

      江西泛美藝術中等專業學校2022秋季面向全國招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舞蹈表演(幼師方向)、影像與影視技術、電子商務、旅游服務與管理、酒店服務與管理、計算機動漫與游戲*、美容美體等高考升學班學生;學生入學簽訂就業協議,百分百推薦就業!

      點擊咨詢報名學校專業


      南昌向遠軌道技術學校(熱門專業)

      2022年面向全國招生,培養鐵路軌道交通行業火車/軌道車司機、乘務員、票務員、安檢員、站務員、信號員、列檢員、調車員,及鐵道供電、航空服務、工業機器人、電子商務、機電技術應用、物流管理、學前教育等專業人才。

      學校是經南昌市教育局批準、江西省教育廳備案成立的以鐵路軌道交通專業為主并被列入全國統招計劃的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學校一校兩區,現有在籍生6000余人,教職工300余人,是目前江西省規模大的一所軌道交通類中等專業學校。教育始于初心,成果源于用心。學校當前已發展成為省市“雙達標”學校,2016年以來,學校連續五年被南昌市教育局評定為“優秀等級學校”,2019年度榮獲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2018年榮獲南昌市教育系統立德樹人綜合考核“一等獎”。學校現有五個專業被評為南昌市職業教育“精品特色專業”,三個工作室被評為“技能名師工作室”,學校多年來辦學成果備受社會贊譽,被譽為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的鐵路軌道交通人才培養的搖籃。

      點擊咨詢報名學校專業

      江西最好的專科學校是哪幾所?

      有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宜春職業技術學院等。個人比較推薦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建有濂溪、十里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400余畝,全日制在校生2.2萬余人,圖書155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逾2.3億元,總資產逾15億元,實驗實訓室總量達237個,各項辦學指標均處全國先進行列。

      緊緊圍繞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牽頭組建了全國機械行業智能檢測技術職教集團,江西國防科技工業職教集團被評為“第一批全國示范性職教集團培育單位”。

      師資力量:

      擁有專任教師1034名,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74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41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雙師培訓基地2個。近三年,教師在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中獲獎10余項。

      以上內容參考: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官網――學校簡介

      中部的重要城市

      太原,中國華北地區最重要、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國22個特大城市之一,總人口420萬人(2010年)。地處中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帶的結合部,在全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布局中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雙向支撐作用。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太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軍事,文化重鎮,也是世界聞名的晉商都會,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
      太原在交通、通信、市政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已形成航空、鐵路、公路的立體交通網絡。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國內干線機場和首都國際機場的備用機場,可起降世界最大的空中客車A380大型客機,已開通國際國內50多條航線。太原站是南北同蒲線、石太線、京原線等六條鐵路干線的中樞,有高速鐵路通往石家莊、北京、沈陽、西安等地,有華北最大的貨運樞紐――太原北站和山西最大的貨物集散地――太原東站。
      太原是中國建國初期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一五”時期,太原為全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與北京、天津同為華北地區“工業重鎮”。20世紀末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和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政策的出臺,太原的經濟發展又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中,太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承擔起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化“領頭羊”的重任。以不銹鋼生產基地、新型裝備*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基地“三大基地”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發展良好。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加上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集中及商業物資供應中心的優勢,國民經濟實現了協調和快速地健康發展。 大同,是中國第九大古都,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華北地區九個特大城市之一,中部地區位置最偏北的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華北地區重要商阜、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國際較有影響力城市,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稱號。擁有大同云岡機場,大西高鐵和大張高鐵均從大同南站始發,大同站為全國鐵路特等站之一。全市總人口(2013年)337.48萬人。
      在歷史上大同曾為三代京華、兩朝重鎮,在清代以前無不派名將鎮守,既防外來侵略又保京師安危,被譽為“北方鎖鑰”。大同秦置平城縣,北魏天興元年于此定都長達96年?, 北齊天保七年改稱恒安鎮,北周置云中縣,隋改為云內縣, 遼重熙十七年置大同縣,為遼陪都,稱西京, 元二年云中縣并入大同縣。明、清兩代皆設大同府。 一九四九年建大同市屬察哈爾省管轄,一九五二年劃歸山西省。距今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著名景點:云岡石窟、北岳恒山、懸空寺、善化寺、華嚴寺、法華寺、九龍壁、純陽宮、*寺、大同古城墻、平型關大捷遺址、大同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文瀛湖景區。 鄭州地處我國中原地區中心,是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級戰略“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未來鄭州將成為全國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網中唯一的“雙十字”中心,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時經濟圈”、中原經濟區“1小時經濟圈”和全國“3小時經濟圈”。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中心,一個半小時航程內覆蓋全國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人口。其中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三大全國性期貨交易所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是中部地區第一家綜合保稅區。
      中原城市群是以鄭州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地區性城市為節點構成的緊密聯系圈。中原城市群也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承接發達國家及中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之一,并將成為參與國內外競爭、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中原經濟區(CPER)是以鄭汴洛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處中國中心地帶,全國主體功能區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發達、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11年國慶前夕,建設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原經濟區范圍包括河南28個省轄市(18個地級市、10個省直管縣市)及山東、河北、安徽、山西12個地級市3個縣區,總面積約28.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5億人,經濟總量僅次于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國第四位。
      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按照“一城五區”的規劃,由核心區、主體區和帶動輻射區三大部分組成。這是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它是在國家支持下以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國際機場附近的新鄭綜合保稅區(即鄭州航空港區)為核心的航空經濟體和航空都市區,是鄭州市朝著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際化陸港城市、國際性的綜合物流區、高端*業基地和服務業基地方向發展的主要載體,已于2014年9月25日實現自貿區功能。 洛陽,河南省第二大城市,是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隋唐大運河中心城市,是中國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較多的千年帝都。洛陽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黃河沿岸中心城市,中國最佳休閑城市,是一座無愧于國色天香之美譽的牡丹花都。洛陽也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之一。
      洛陽有著數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于此。從夏朝開始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陽指點江山。洛陽是我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時間最長的城市之一。 南陽簡稱“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陜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南陽有“南都”、“帝鄉”之稱。歷史上,南陽是古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漢代時期,南陽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現有宛城冶鐵遺址;東漢時期南陽曾作陪都為中國第二大城市。南陽自古人杰地靈“商圣”范蠡、“科圣”張衡、“智圣”諸葛亮、“醫圣”張仲景、“謀圣”姜子牙等歷史名人多是出自或發跡于這里;因此地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發跡之所,故南陽又有“南都”、“帝鄉”之稱。
      2013年南陽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50平方公里。南陽為豫陜鄂三省交界處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河南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原經濟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研、教育、交通中心。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南陽再次位居中原經濟區30省轄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僅次于鄭州、洛陽。
      2014年11月16日,南陽臥龍綜合保稅區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位于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北部。這是繼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后,河南省設立的第二個綜合保稅區,成為國家級戰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延展區。其獲批設立,標志著該市經濟從此擁有了接軌世界的大平臺,標志著南陽在中原崛起進程中站在了新的制高點上,也標志著該市的對外開放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北緯31度52分、東經117度17分。北與淮南市接壤,南與蕪湖市相連,東與滁州市、馬鞍山市毗鄰,西與六安市、安慶市交界。
      合肥市,安徽省省會,因淝、施二水交匯而得名,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中心,中國特大城市之一。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部,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是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核心城市、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合肥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稱,曾為揚州、合州、南豫州、廬州、德勝軍、淮南西路治所,歷為江淮地區行政軍事首府。合肥是中國重要的科教城市之一,擁有三所國家實驗室和四座重大科學裝置。
      按照規劃,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的經濟規模將持續提高,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6.37%提高到45%以上。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國內生產總值預期15000億,年均增長14%以上,其中,合肥7000億、六安3000億、巢湖3000億、淮南1400億、桐城600億。 按照規劃,合肥都市圈將形成1小時通勤圈和生活圈,核心圈層實施“公交化”發展策略。同時,合肥都市圈將率先在全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區域統籌,推進五市間社保制度協調配合和社保關系無縫轉移、接續。 未來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中心城區通達運輸通道的平均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全力打造合肥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和“1小時生活圈”。 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中),華中地區的經濟、金融、商業、通信樞紐、科技和文化中心,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港口城市,全國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國家四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試點城市,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被譽為世界開啟中國內陸市場的“金鑰匙”、經濟發展的“立交橋”,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武漢有著3500余年的建城史,分為漢口、漢陽、武昌三鎮,漢口曾是中國第二大城市,被譽為“東方芝加哥”,而漢陽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武昌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如今武漢正以“復興大武漢”為目標,重返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大都市。
      武漢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工業、商業城市之一,也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醫藥等完整的工業體系。清末及民國時期,武漢經濟位居亞洲前列。新中國成立后,武鋼、武重、武鍋、武船、肉聯等一大批企業陸續建成,極大地提升了武漢的經濟地位和城市實力。1959年到改革開放初期,武漢的工業總產值位居中國第四。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沿海地區拋在了身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后開始轉變。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于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于東西湖的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位于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 長沙,古時稱為“潭州”,是著名的楚漢名城、山水洲城和快樂之都,中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沙作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年燦爛的古城文明史,是楚漢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地,世界考古奇跡“馬王堆西漢陵墓”出土于此。長沙現為湖南省省會,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亦是環長株潭城市群龍頭城市。長沙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綜合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九、中西部地區第一。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化和長株潭融城,長沙(長株潭)作為國家級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肩負著引領全國城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歷史使命并為之榜樣。同時,長沙致力于打造內陸最開放、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名城和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長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東部,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兩兩相距不足40公里,結構緊湊。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評價為“中國第一個自覺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驗的案例”。在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域不協調之下,通過項目推動經濟一體化,長株潭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樣。不與中部六省爭龍頭,致力打造成為中部崛起的“引擎”。 株洲古稱建寧,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國家老工業基地,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之一,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素有“火車拉來的城市”之稱,享有“中國電力機車之都”的美譽。
      株洲位于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是我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之一。東界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衡陽、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株洲市現轄天元、蘆淞、荷塘、石峰、云龍五區和縣級醴陵市、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5縣市,以及113個鄉鎮。株洲正朝著中南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與中部地區非省會第一目標奮勇前進。 南昌,江南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簡稱“洪”,原中華民國軍事首都,現為江西省省會,中國特大城市之一,具有2200多年城史。城市分五橫三縱、總體五環,現建成三環。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之一,有東方愛丁堡之美譽。東城區的瑤湖新城正在逐漸形成眾人所目的東方西雅圖。南昌作為國家創新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衛生城市之一,有著她獨特的魅力。城中主要有十湖一江,有跨湖、跨江大橋29座,主要跨江跨湖型大橋及隧道就有:八一大橋、南昌大橋、贛江大橋、英雄大橋、生米大橋、朝陽洲大橋、艾溪湖大橋、瑤湖大橋、鳳凰大橋、經航大橋,青山湖隧道、象湖隧道、艾溪湖隧道,紅谷灘過江隧道等。
      南昌為長、珠三角及閩東南經濟發達地區之共同腹地,是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重要*業基地乃省外大型產業及總部轉移對接的基地。2006年被美國《新聞周刊》雜(Newsweek)選為世界十大動感都會之一,全球著名摩天輪城市(南昌之星摩天輪),擁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被譽為“未來都會,綠色之都”。
      南昌是聞名全球的世界動感都會,也是一座現代與古老兼并的著名城市。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南昌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擁有異常豐富的水資源。全市總面積7402.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達2204.37平方公里,占29.78%,居全國前三甲,在全國省會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南昌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城市因水而發,緣水而興,南昌古民諺就有“七門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之稱。南昌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有著美麗的贛江江景,巧妙地利用其地理條件,充分展示江南水城的優勢,把偌大的城市打造成文明花園城市。 九江,江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正在打造的“雙核”城市之一(九江、南昌)。該市有2200多年的歷史,有江西北大門之稱。是江西唯一通江達海、位于長江,京九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的城市。交通便利、七省通衢,是滬、漢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po,第二聲)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積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廬山位其境內。
      九江是中國內陸重點開放城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長江中下游重要城市之一。自古以來就是舟車輻輳,商賈云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處贛、鄂、湘、皖四省交界處,襟江帶湖,背倚廬山,山擁千嶂,江環九派,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條件,九江很早就開始成為輕工業城市,并發展成為臨江工業城市,如今,它的汽車、鋼鐵、家具、玻璃等工業非常發達。九江是在金融、文化、情報通訊、教育研究及交通等方面取得飛躍發展的充滿活力的城市。

      萍鄉學院在江西高校里處于什么水平?

      萍鄉學院坐落于江西省萍鄉市,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學院,也是萍鄉唯一的一所高等本科學院。

      學院辦學始于1941年創辦的省立萍鄉師范學校,1949年更名為萍鄉師范學校,1982年建立萍鄉教育學院,1993年經教育部更名為萍鄉高等專科學校。2013年通過教育部評審,升格為萍鄉學院。2015年被列為江西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

      學院現有本,專科專業42個,面向全國省市招生。迎來了大批學子來求學,共向 社會 輸送30萬余名畢業生,其中大多數人成為企事業單位的骨干力量,亦不乏海內外學界名流,工商巨子或政壇精英,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 社會 上建功立業。

      學院經歷了70多個春秋,淪桑雄風在,弦歌不斷鑄校魂。如今,新一代萍鄉學院人正齊心協力,銳意進取,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立足萍鄉,面向全國,以工學為主干,文理為基礎,多學科為發展,學生有特長,專業有特色,省內有作為,國內有影響普通本科學院。

      萍鄉學院坐落于江西省萍鄉市,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萍鄉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學校辦學始于1941年創辦的省立萍鄉師范學校,1949年更名為萍鄉師范學校,1982年成立萍鄉教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萍鄉高等專科學校,2013年升格為萍鄉學院。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占地面積1200畝,建筑面積24.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667.5萬元;全日制在校學生12633人,專任教師近600人;開設12個二級學院,本、專科專業共計64個[1],基本形成以文理學科為基礎,工學為主干,各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所屬地區

      江西萍鄉

      主管部門

      江西省

      中文名

      萍鄉學院

      英文名

      Pingxiang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1941年

      分數線

      專業設置

      師資力量

      招生信息

      歷史 沿革

      1941年,省立萍鄉簡易師范學校創建。

      1949年更名為萍鄉師范學校。

      萍鄉學院

      1958年開辦師專班

      1978年,開辦大專班。

      1982年8月,萍鄉簡易師范學校與原萍鄉師范學校分開辦學,更名為萍鄉市教師進修學院,并遷到現校址辦學。

      同年11月22日,更名為萍鄉教育學院,學校由此將每年的11月22日定為校慶日。

      1985年,萍鄉市職工大學并入,使學校從單一的師范教育向多學科教育發展。

      1993年4月1日,經教育部批準萍鄉教育學院更名為萍鄉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萍鄉市*決定整合萍鄉高、中等教育資源,以萍鄉高專為基礎,籌建一所本科院校。

      之后,萍鄉師范學校、江西省文藝學校萍鄉分校相繼并入萍鄉高專。

      2012年8月7日,學校順利地通過了省高校設置評委會專家的評估

      同年8月31日,省*正式將萍鄉高專“建院升本”上報到教育部,同年年底,江西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和國家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赴萍鄉高專考察評估。[3]

      共9張

      校園風景

      2013年3月,通過教育部評審,升格為萍鄉學院。[3]

      2015年,被列為江西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2]

      2015年12月2日,被選為全國高校廣播工作聯誼會常務理事單位。[4]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7年3月,學校開設12個二級學院,開辦本科專業22個,基本形成以文理學科為基礎,工學為主干,各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專科專業39個。[2][5]

      學院 本科專業 專科專業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機械*及自動化、電子應用技術、 汽車 電子技術、電子工藝與管理[6]

      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

      軟件工程

      軟件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圖形圖像*、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7]

      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語文教育、涉外文秘、新聞采編與*[8]

      展開全部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共有專任教師近600人[1],教授58人,副教授159人,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教師330多人,常年聘請外籍教師5至7人。教師中享受國務院和江西省*特殊津貼、省學科帶頭人、省教學名師、省中青年骨干教師、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等共50余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18]

      省教學名師:劉鵬林

      省級教學團隊:商務英語教學團隊(負責人:肖善香)[9]、經濟管理教學團隊(負責人:陳永秀)[14]、教育心理教學團隊(負責人:彭香萍)

      江西省先進工作者:榮聯清[19]

      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郭松林[20]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7年5月,有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示范專業7個。在各專業建設中,有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精品(優質)課程13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1門[1],教育部、財政部資助的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個。

      省級特色專業:機械*及自動化[6]、英語教育、商務英語[9]、數學教育[13]、營銷與策劃[14]、語文教育

      省級示范專業:應用電子技術[6]、商務英語[9]、工程造價[13]、 體育 教育[21]、語文教育、涉外文秘[8]、營銷與策劃[22]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商務英語[9]、農村小學教師2+3定向招生定向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23]

      省級精品(優質)課程:市場營銷學、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14]、網站設計與*、教育心理學、微生物學、古代漢語[23]等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英美概況[24]等

      教育部、財政部資助的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英語教育[9]、材料工程技術[25]

      學生成績

      學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全國大學生文藝(書法)展演、江西省電子電腦大賽、江西省網頁設計大賽、江西省大學生文藝演唱大賽、江西省運動會等比賽中多次獲得佳績。[18]

      獲得榮譽

      2013年,獲得江西省文明單位。

      2013年,校團委被評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6]

      2014年,校團委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工作促進獎。[26]

      2015年2月,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27]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6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江西省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研究基地1個、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興2個、江西省高校人文 社會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校級研究機構5個

      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工業陶瓷重點實驗室[28]

      江西省研究基地:江西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與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28]

      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學校平面設計與動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環保材料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

      江西省高校人文 社會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28]

      校級研究機構:安源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礦山機械裝備研究中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8]、安源工人運動研究所[29]、文廷式研究所[30]、心理技術應用研究所[31]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 社會 科學基金項目、國家 科技 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以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立項202項。

      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學校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500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327篇,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65篇。國家發明專利23項、授權18項。出版專著、教材150部,科研成果獎一百多項。[18]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16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紙質藏書101.5萬冊,電子圖書25萬冊,年度報刊1477種,古藉線裝156種,接受“中美友誼之橋”贈西文書5833冊,與省內外兄弟院校交換學報206種。圖書館有自建特色數據庫4個(楊岐禪宗文化信息資源庫、文廷式特色專題文獻數據庫、萍鄉儺文化數字資源庫、萍鄉學院人文庫全文光盤數據庫)。外購數據庫8個(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視頻數據庫、維普中文 科技 期刊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銀符考試模擬題庫、世界美術數據庫、網上報告廳視頻數據庫)。[32]

      學術期刊

      《萍鄉學院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萍鄉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大16開,120頁。設有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儺文化研究、政治?經濟?法律、文學?藝術、語言?文字、 歷史 ?文化、心理學、教育?教學、數學、建筑?工程、機械?電子、生物、化學?化工?材料、計算機?網絡等欄目。特色欄目是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儺文化研究,其中“安源研究”欄目被評為江西省高校學報優秀欄目。[33]

      文化傳統

      校徽

      標志以人字疊起的常青樹為主題元素,線條舒展奔放,流暢瀟灑,富有前進的動力和氣勢,象征學校飛速的發展步伐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彰顯學校新時期奮發進取,銳意創新的時代精神。

      校徽

      以綠色為標準色的圖案組合鮮艷醒目,和諧靚麗,大氣穩重,富有鮮明的時代感和蓬勃發展的朝氣。寓意著學校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四有新人為宗旨,為 社會 發展輸出多層次人才的辦學理念。

      呈向上箭頭狀,四層向上疊加代表學校本科辦學層次和彰顯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 社會 、文化傳承”四大功能。突出學校立德樹人、追求卓越、務實創新、科學發展的理念。[34]

      校訓

      厚德至善,勵學篤行[34]

      厚德,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指深厚的恩德,也指心胸寬廣不以個人得失為主,重公輕私。

      校訓

      “至善”來源于儒家經典《禮記》中的《大學》。做人做事不要抱成見,這樣人就能夠明白透徹地認識事物,思想開闊,襟懷坦蕩,善待人生。

      勵學,出自宋真宗趙恒的《勵學篇》。“勵學”即發奮學習,勤奮求學,要求為學者勤于自勉,刻苦磨礪,注重知識的學習,素質的提升,思維的創新。

      篤行,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遞進層次,篤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萍鄉學院辦學始于1941年,坐落于江西省萍鄉市,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萍鄉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1、前身是師范類院校,現在是綜合類院校。

      2、普通二本院校,開設的專業也是當下比較普通的專業。

      3、為什么不專心利用前身是師范的優勢,重點打造屬于自身的教育特色呢?

      剛才查了一下,萍鄉學院在江西排名也是比較靠后,但有自己特長,潛力很大,祝她好運。

      在公辦本科院校里屬于墊底的學院。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萍鄉市大專院校排名前十 江西中專學校排名?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萍鄉市大專院校排名前十 江西中專學校排名?”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