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高考資訊 >正文

      山西農業大學:探索“五導師”機制 培育碩博“新農人” 信息學院舉辦“致遠方”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

      更新:2023年02月25日 06:50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山西農業大學:探索“五導師”機制 培育碩博“新農人” 信息學院舉辦“致遠方”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山西農業大學:探索“五導師”機制 培育碩博“新農人” 信息學院舉辦“致遠方”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

      山西農業大學:探索“五導師”機制 培育碩博“新農人”

      針對當下地方農林院校碩博研究生培養中存在偏重學術導向、“三農”意識淡薄、服務能力不強、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能力欠缺等現實問題,對標鄉村振興戰略對高層次農林人才“擁有新技術、富有新思維、具有鄉土情懷、認可鄉土文化,對鄉村振興事業滿懷信心,能發現農業新機遇、創造農業新業態,能在農業領域大展身手”的新時代需求,山西農業大學小麥旱作栽培團隊在服務地方特優農業產業戰略、融入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積極探索將農業行業優質資源轉化為高校育人資源,將農業產業鏈條上關鍵核心人員轉化為碩博生的*指導老師,借鑒學科交叉融合相關理論,嘗試提出培育碩博新農人的“五導師”協同育人機制,成為新時代碩博農林人才立足實踐成長卓越發展的有益探索。

      “五導師制”實踐構建的多維理據

      探索培育碩博新農人的“五導師制”,是基于實踐育人的歷史考察、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的現實考量、知識生產模式的變遷,以及多元導師制探索實踐等多維理據。

      從實踐育人歷史維度看,師生為農必先知農,課題從田間地頭選,成果轉化服務于基層,讓百姓享受切實實惠,這成為一代又一代農大人的畢生追求,百年學府山西農業大學涌現出像呂效吾、冀一倫、苗果園、高志強等一大批農業專家教授,堅持帶領研究生深入農村和生產一線,向農民、農業技術員、基層三農干部、企業管理人員學習。“拜羊工寧華堂為師”、總結群眾“草三明治”飼養法、專家六年蹲點聞喜總結北方旱地小麥高產栽培“三大高產”技術、耕播優化水肥精量綠色高產栽培技術連續創山西小麥高產記錄等曾在“三晉大地”傳為美談。可以說,一代又一代農大人實踐經驗傳承,是形成“五導師制”的歷史實踐基礎。

      從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看,這一偉大事業涉及產業振興、生態振興、鄉村治理和文化傳承等復雜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傳統學科體系已遠不能滿足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對科技和人才需求,農學學科需著眼于農業農村的整體統籌,突破學科邊界與產業劃分,堅持多學科交叉、多技術耦合、多領域滲透路徑。“五導師制”強調多領域專家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新農人培育,契合了農業農村發展對“新農人”的新要求。

      從知識生產模式變遷看,當代重大科技、經濟和社會問題呈現高度綜合性,傳統的牛頓經典式知識生產模式正逐漸向跨學科知識生產模式及超學科知識生產模式轉型,學科組織形態不僅需要承載“科學研究”的知識生產邏輯,同時也應成為一種賦有各種利益訴求的“綜合體”。淡化學科組織邊界,構建旨趣引導與認知耦合的柔性化學科組織結構,發揮組織的“高容納性”,這為“五導師制”構建提供了知識哲學依據。

      從多元導師制多樣化實踐看,像法國的“雙校雙導師”博士培養制度、香港大學“雙導師”制度、美國加州大學的指導委員會制度等;像國內大學推行的校企雙導師制、PCM全過程三導師制、文科六導師制、全生異科導師制、跨學科研究生導師團隊等。就農科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指導責任落實來看,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在于研究生單導師責任,也需要得到所在學校、學科以及農業生產鏈條上相關方助力指導,多方主體協同構成“導師責任共同體”,是“五導師制”科學構建的具體實踐基礎。

      “五導師制”培育碩博新農人的實踐探索

      以山西農業大學小麥栽培學科的重要開創者與奠基者苗果園教授于1972年在晉南聞喜開辟北方旱作小麥試驗點為起點,三代學人五十載薪火相傳、庚續血脈,在實踐中成長、在服務中研究、在奉獻中閃光,“向農民、農技員、三農干部、企業家學習”成為團隊壯大發展的“法寶”之一,也成為一批批碩博新農人成長關鍵助力。尤其,以2012年高志強教授牽頭申報的國家級山西小麥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獲批為新契機與新起點,小麥旱作栽培團隊積極推動科教、產教、產學等資源的深度融合,拓展建立多維協同機制,將小麥產業的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將生產問題轉化為科研課題,將農業產業鏈條上多元主體吸納為碩博研究生培育中的*指導力量,實踐構建成培育碩博新農人的“五導師制”。

      “五導師制”構建的指導思想。對標鄉村振興戰略全局和面向服務地方“特”“優”戰略任務,適應農業農村發展一二三產融合、統籌考慮的現代農業新發展新趨勢對戰略性、領軍型農業科技人才及高水平團隊構建的急迫需求,以培養“擁有新技術、富有新思維、具有鄉土情懷、認可鄉土文化,對鄉村振興事業滿懷信心,能發現農業新機遇、創造農業新業態,能在農業領域大展身手”的碩博新農人為目標,以破解地方“特”“優”戰略產業技術創新示范性項目任務為驅動,以“三層次一體化”農科教基地網絡為載體,從學府至田地關涉產業技術創新示范任務鏈條上承擔核心任務的農民、農技員、企業家、三農干部和專家教授,從不同層面上提供必要指引、點撥與指導,打好農科碩士博士生學農事農的根基底氣、增強興農強農的本領勇氣、提升服務地方農業“特”“優”戰略的情懷責任。

      “五導師”機制要素分析及構建。梳理鏈接現代農業產業創新實踐的五大關鍵節點,明確碩博士生“應知應會”的農業產業創新實踐能力,即:“農事農情”學習是前提、“生產技術”訓練是基礎、“科研創新”研習是根本、“三農政策”領會是關鍵、“經營管理”悟道是重點,根據這些農業產業創新應知應會的實踐能力,鼓勵碩士博士生們樹立“開放共享思維、虛心求教態度”,除校內“科研創新導師”外,要拜農民做“農事農情導師”、拜農技員做“生產技術導師”、拜企業家做“經營管理導師”、拜三農干部做“三農政策導師”,通過農業產業創新實踐環節的學習,真正成為“知識厚、農情熟、農技強、會農機、懂經營、通政策”的戰略型、領軍型的鄉村振興急需的碩博新農人。


      培育碩博新農人的“五導師制”

      “五導師制”育碩博新農人的成效。依循多元導師制理念,五導合一、匯聚力量,小麥旱作栽培團隊農科碩博生的培養中已有40多位“五導師”與團隊師生形成常態化合作交流指導關系,有效提升了碩博士生的綜合素養,從“書齋”到“田野”的場域轉換,不僅使理論性知識得以具體實踐,而且服務地方的“立地之勢”越來越強,涌現出了入選“神農英才”計劃、碩博農林人才優秀代表孫敏教授,獲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7個,榮獲省級科技獎6項,4次打破山西小麥高產新紀錄,2項新技術列入農業農村部主推農業新技術,各種方式服務麥農超百萬人次獲益,咨政實踐育人活動獲獎50多項,CCTV1晚間新聞、農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科技日報等20多家媒體50多次聚焦報道農科教基地建設改革工作。

      以2021年秋至2022年春夏,8名碩博生全程參加了晉南翼城小麥高產試驗示范基地“小麥高產試驗”和“弱苗轉壯行動”的科研實踐工作后,深切感受“五導師制”給這些碩博農林人才培育的綜合優勢得到凸顯。博士生仝錦回顧說,“駐扎基地四個多月時間里,自己經常與田間地頭農戶交流,了解當地氣候條件、病蟲草害防治等農情,與農民同吃住同勞動過程中,培養事農情懷;同合作企業技術員、管理人員對接,對書本上小麥各生育期標志進行判斷、印象更加深刻”。尤其,針對秋季晚播出現的“地里一根針”“土里捂”的不良苗情下的小麥生產管理,技術導師、創新導師、農情導師的“會診”,制定“科技助力弱苗轉壯技術方案”,從這一鮮活的生產案例,讓這些駐扎基地的農科碩士博士生們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實踐知識。碩士生母俊毅說,“在與導師們交流的過程中,瑞德豐種業有限公司的劉峰董事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敏銳的市場意識、綜合經營的管理能力以及追求卓越的企業家精神,讓我在企業博士工作站,獲得農業產業技術之外市場經營管理知識,深切體會到這是從事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知識與能力”。在“三農”戰線的上上下下投入“弱苗轉壯技術攻關”過程中,*部門給予了諸多關懷與支持。仝錦博士說,“2022年一開春,駐地翼城縣委縣*、農業局等相關領導干部常來基地查看苗情,3月2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省*副省長賀天才也來到我們基地指導小麥生產,給我們講國家糧農安全、國家三農政策等,當聽到我們采取‘耕播優化水肥精量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刷新山西省小麥最高單產記錄時,鼓勵我們繼續積極做好小麥綠色高產技術的研究示范推廣,使我深切感受到‘三農’工作事關國是全局的重大責任”。參加了“弱苗轉壯行動”碩士生母俊毅自豪地說,有幸參加到弱苗轉壯科技行動中;作為農學生的我們,學習不應該局限于實驗室,更要扎根于田間、扎根于實際,將農學科的特點發揚光大,才是我們最大的價值。

      博士生仝錦、碩士生母俊毅的成長經歷,僅是山西農業大學小麥旱作栽培團隊碩博農林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團隊帶頭人高志強老師在回憶起他的博士導師苗果園教授時,感慨道,“導師多次提及,農業工作者應當是半個農民,只有深入生產,才能有所發展,才會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才能為農民切切實實作貢獻”。概而言之,“五導師制”既是小麥旱作栽培團隊積五十年之功形成的面向地方“特”“優”農業戰略、立足實踐培育碩博農林人才的優良傳統,也是團隊十年思考踐行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從1.0-2.0的迭代改革與實踐育人機制創新的成果。

      “五導師制”持續推廣價值與啟示

      實踐證明,“五導師制”培育碩博新農人,是一個通向“服務區域特優農業戰略實踐”的有益探索,從書齋走向田野,通過“五導師制”互動融通團隊式的指導,使碩士博士生了解了農情村情、鄉土技術、三農政策、糧農市場,發現了科研課題,實現了知識邏輯的“學術生產”與社會邏輯的“實踐問題解決”的有效銜接,這一過程不僅可以了解農民需求、總結農事經驗、體驗農業生產過程、凝煉開發科學課題,而且可以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也是牢記領袖囑托“將論文寫到祖國大地上”論斷的扎實踐行,把碩博生個人學習研究與國家糧農安全責任與使命緊密勾連起來,讓更多農科碩博生受到系統深刻全面的“三農”情懷教育和農業“大思政”教育,有利于培養更多在農業產業創新戰略中成長為擔當使命責任、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博碩新農人。

      “五導師制”碩博新農人培養機制的探索,不應僅局限于某一團隊、某一學科、某一學校,只有在更大范圍內與更廣闊田野上生根發芽,才能發揮它的普適性價值及借鑒作用。對于運用“五導師制”培養碩博新農人的實踐探索,要深刻認識其在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新農科”建設中的地位,將其與中國高等農業教育強國急需的戰略型、領軍型新農人的培養相結合,提升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頂天之能”與“立地之勢”。要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地方“特”“優”農業戰略為目標牽引,積極推動營造校地、校企、校村、校院等多維協同,推動跨學科、跨團隊、跨部門、跨地域的融合發展,逐步構建形成多元導師團隊模式,彌補單一研究生導師力量的局限,推動校內導師與跨學科導師、外校同領域導師、行業企業導師、農民導師的等多種形式的“導師責任共同體”,這同時也是高校與社會行業企業等多維多邊合作的具體落實,有利于解決碩博農林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與錯位問題,讓農科碩博生從高校實驗室走向生產實踐一線過程中,建立起學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本領與使命責任,成長為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博碩新農人。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舉辦“致遠方”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

      鳳凰花開季,學子離別時。6月29日,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學校烏馬河露天劇場隆重舉行。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楊武德以及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全體校領導、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校友代表、學生家長親友團和2019屆畢業生參加了此次典禮。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致辭·聆聽畢業最后一課

      上午8點30分,在莊嚴的國歌聲中,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拉開序幕。各位來賓、學校董事會代表以及學位委員會代表身著授位服入場,與特邀嘉賓復旦大學沈奕斐教授共同入座主席臺。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副校長林鳳彩致畢業辭,他在大學里最后一堂課的講話中,飽含了學校對2019屆畢業生最真切的關懷與不舍,也提出了殷切的祝福:希望全體畢業生做有信念、有追求的青年人;做有品德、有本事的信院人;做有靈魂、有擔當的成年人。走出信院后,在人生的大舞臺上演出更加精美和壯闊的新篇章。


      學校副校長林鳳彩畢業致辭

      在熱烈的氛圍中,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副校長傅永林宣讀了《關于表彰2019屆優秀畢業生的決定》,主席臺就坐的領導、老師為學生代表頒發了優秀畢業生榮譽證書。


      學校副校長傅永林宣讀《關于表彰2019屆優秀畢業生的決定》


      堅守信仰,堅定前行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特邀嘉賓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學系博士、復旦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奕斐教授為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畢業學子作出精彩主題演講,給畢業生們帶來了自己的期許與祝愿。

      “大學是一個傳授知識和保存理想的地方,希望你們在人生道路上能夠認識到,大學所傳授的知識和倡導的思想的重要性,也希望你們今后在繼續追尋知識和理想的道路上,永遠記得你大學的這四年。”她談道,無論大家未來從事怎樣的職業,取得怎樣的成就,都一定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輝煌。最后,沈教授以一句膾炙人口的經典語結束了自己的演講:“我們跋山涉水,穿越紅塵,抵達的不是遠方,而是內心最初出發的地方。飽經的風霜、歷練的人事,都是生命里溫柔的灌溉。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學校名師講堂主講教授、復旦大學教授沈奕斐作畢業主題演講

      感恩·我與信院好好告別

      陪伴信院學子走過四年的時光里,他們扎根于學校的每個角落,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辛勤付出。他們就是樓管阿姨、后勤維修師傅、食堂炒菜師傅、保安大叔及清潔工阿姨們——我們最親愛的生活保障老師。在畢業典禮最莊重的儀式上,畢業生代表為生活保障老師代表們獻出了帶著他們及學校美好祝福的一束花。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共同而光榮的名字:西部計劃志愿者。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志愿者精神,在最美的年華,將信息學院志愿者的名片,傳遞到祖國西部最需要的地方。在畢業典禮的莊嚴時刻,我校為經過自主報名、資格審查等環節公開遴選出的82名即將踏上向西旅程的畢業生舉行授旗儀式。志愿者代表上臺,接過黨委書記張立常授予的第六屆“西部計劃”志愿服務團旗幟,展示屬于志愿者的無上榮光。


      西部計劃志愿者


      為2019年參與西部計劃學生送行

      離別在所難免,在走出母校之時,畢業生心中最濃厚的感情,便是對母校的感恩。淬煉商學院學生會主席團代表向母校贈送紀念品,表達對母校四年培育自己成長成才的感謝。


      畢業生代表向母校贈送紀念品

      來自經濟與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杏花書院的2019屆畢業生尹夢夢同學作為畢業生代表上臺發言,5分鐘的“我的青春有幸遇見信院”主題演講娓娓道出自己在信息學院“四位一體”辦學理念下成長蛻變的青春故事,也訴說著離別之際對于母校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畢業生代表尹夢夢同學發言

      外國語言文學系英語1501班、青藤書院紀紫靜同學的母親陸衛紅女士作為家長代表上臺發言,樸實的話語中飽含了對孩子們濃濃的愛,這同樣也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聲,希望畢業生們能夠銘記在心,知行合一,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不辜負自己的人生。


      紀紫靜同學的母親陸衛紅女士作為家長代表發言

      相逢是首歌,離別再起航。經典歌曲《友誼地久天長》音樂響起,滿滿的感動之情彌漫現場,將畢業典禮氛圍推向*。全體畢業生起立向養育自己成人的父母深深鞠躬,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向母校和師長們深深鞠躬,感謝母校和師長們的培育之恩;張開雙臂給身邊的同學擁抱,感謝彼此四年的陪伴,感謝彼此無私的幫助。那些一同走過的路、那些一路遇到的人,那些流過的淚水,那些經歷的歡笑,都將成為最值得珍視的友誼。

      授位·撥穗 迎接燦爛明天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常務副校長姬教授宣讀《關于授予2019屆畢業生學士學位的決定》。接著畢業典禮最神圣莊嚴的撥穗授予儀式開始,學位委員會成員代表移步至各授位點,在濃郁的氛圍中為畢業生代表撥正流蘇,頒發學位證,畢業生向領導鞠躬并合影留念,禮成。






      撥穗禮:學位委員會成員為2019屆畢業生授位

      畢業生家長團全程觀看了這場隆重的畢業典禮,在家長眼中,這是見證自己孩子成長的一個轉折點。畢業意味著他們會開啟新的人生篇章,去往下一程旅途,看到為自己夢想而辛苦奔波的孩子,家長們也滿懷激動第說道:“我希望孩子能為自己的夢想砥礪前行,又同時希望他一直幸福快樂,不管他在外面是榮耀還是受挫,我永遠是他堅實的依靠。而今天,我祝他畢業快樂。”

      漫漫求學路十幾載,而今終于走出校園,去為自己闖一片未來。成功或失敗并不重要,愿所有從信院畢業的學子,歷經千帆,歸來后仍似少年。

      畢業不說再見,祝2019屆全體畢業生勇往直前,前程似錦!(撰稿:王倩、鄧建鑫、韓金玉等 攝影:張晏銘)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山西農業大學:探索“五導師”機制 培育碩博“新農人” 信息學院舉辦“致遠方”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山西農業大學:探索“五導師”機制 培育碩博“新農人” 信息學院舉辦“致遠方”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