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 >正文

      無機材料研究所院校排名 復合材料與工程考研學校排名

      更新:2023年06月09日 07:22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無機材料研究所院校排名 復合材料與工程考研學校排名,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無機材料研究所院校排名 復合材料與工程考研學校排名

      其他信息:

      2013-2014年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排名 排 序 學校名稱 水 平 開此專業學校數 1 哈爾濱工業大學 5★ 23 2 武漢理工大學 4★ 23 3 西北工業大學 4★ 23 4 東華大學 4★ 23 5 華東理工大學 3★ 23 6 江蘇大學 3★ 23 7 中北大學 3★ 23 8 青島科技大學 3★ 23 9 濟南大學 3★ 23 10 沈陽化工大學 3★ 23 11 武漢紡織大學 3★ 23

      院校專業:

      基本學制:四年 | 招生對象: | 學歷:中專 | 專業代碼:080408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健全心理和健康的體 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知識和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知識,能在復合 材料的原材料合成與制備、材料與結構設計、成型及應用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藝和產品設計、 設備和技術研發、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 精神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知識、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的基本理論 知識和復合材料的組成、結構與性能的知識,以及復合材料原材料的合成與制備、材料與結構設 計、成型加工技術知識,具有扎實的高分子科學和復合材料與工程的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執著向上的態度、愛國敬業的精神、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科學 素養;

      2.具有從事復合材料工程所需的數學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一定的經濟管理 知識;

      3.具有良好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服務意識,具備從應用目標出發對復合材料進 行質量、成本、工藝、環保、性能和效益綜合評估及材料選用的初步能力;

      4.掌握復合材料聚合物基體的合成與改性、增強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合成與制 備復合材料基體材料和增強材料的主要工藝方法及相關工程技術;掌握復合材料的組成、結構和 性能的關系;掌握復合材料力學與結構的基礎知識,能夠根據工程實際對復合材料產品進行優化 設計,具有材料復合和復合材料結構設計的基本能力;掌握復合材料成型工藝方法與設備的基本 原理,能夠合理選擇、改進和開發新工藝,具有模具設計和設備改造的初步能力;了解本學科專業 在先進復合材料、生物醫用復合材料、功能復合材料和智能復合材料等新興科學交叉領域的 發展;

      5.初步具有綜合運用所學基本理論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對復合材料成型加工 過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6.掌握復合材料原材料、制品及工程質量的測試與評估方法,具有工程檢驗的初步能力,具 有一定的從事科學研究,新型復合材料開發的初步能力和創新意識;

      7.具有工程圖學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能力,具有信息獲取和職業發展學習能力;

      8.了解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領域的技術標準、相關的行業政策、法律和法規;

      9.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10.具有應對危機和突發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爭與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工程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復合材料聚合物基 體、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材料復合原理、復合材料力學、復合材料結構設計、復合材料工藝與設 備等。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圖學C(64學時)、工程力學B(64學時)、工程力學B實驗(16學時)、機械設計 基礎(56學時)、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C(64學時)、無機化學C(56學時)、無機化學C實驗(16 學時)、分析化學C(24學時)、分析化學C實驗(32學時)、有機化學B(72學時)、有機化學B實 驗(48學時)、物理化學C(64學時)、物理化學C實驗(16學時)、材料概論(32學時)、計算機在 材料科學與工程中應用A(40學時)、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B(40學時)、高分子化學B(48學 時)、高分子物理B(48學時)、材料復合原理(32學時)、復合材料力學(32學時)、復合材料聚合 物基體(32學時)、復合材料工藝與設備(48學時)。

      示例二:專業導論(16學時)、工程力學(48學時)、工程制圖(48學時)、機械設計基礎(48 學時)、電工電子學(64學時)、物理化學(上)(64學時)、物理化學(下)(32學時)、物理化學實 驗(16學時)、無機材料科學基礎(80學時)、現代材料測試基礎(64學時)、有機化學(32學時)、 高分子化學(48學時)、高分子物理(48學時)、材料概論(48學時)、復合材料原理(32學時)、復 合材料聚合物基體(32學時)、復合材料結構設計基礎(42學時)、復合材料工廠設計概論(32學 時)、復合材料測試基礎(42學時)、復合材料工藝與設備(80學時)、復合材料原理(32學時)、建 筑裝飾材料性能(32學時)、復合材料工藝學(42學時)、建筑材料藝術設計(32學時)、建筑裝飾 材料測試基礎(42學時)、建筑裝飾材料工學(80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實驗、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復合材料結構課程 設計、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工程訓練、崗位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復合材料工藝與制備實驗、復合材料性能測試實驗、復合材料近代測試技術 實驗。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職業能力要求

      職業能力要求

      專業教學主要內容

      專業教學主要內容

      《材料復合原理》、《復合材料學》、《復合材料工藝設備》、《材料學概論》、《復合材料的實驗技術》、《復合材料及其結構力學》、《高性能復合材料》、《復合材料工藝學》、《復合材料聚合物基礎》、《材料的表面與界面》、《熱工基礎及設備》、《高分子物理》

      專業(技能)方向

      專業(技能)方向

      工業類企業:工程設計、產品研發、材料分析、技術開發、生產技術、性能測試、材料評估、技術管理、質量管理。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繼續學習專業舉例

      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以就業于與復合材料相關的汽車、建筑、電機、電子、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信息通訊、輕工、化工等有關企業和公司,擔任工程研究人員、工程師和營銷管理人員,從事設計、研發、分析、生產、測試、評價、營銷、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設計院所從事科研教學工作,擔任研發工程師、高分子材料研究員、*工程師、復合材料結構分析&優化軟件工程師等崗位。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培養從事高分子材料設計、合成、制備、成型加工、應用、材料性能表征、評價和新材料研究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我們掌握的情況是,這個專業目前就業情況不錯,待遇薪酬也不錯學生就業方向:到化工、輕工、機電、建材、交通、航空航天、高校、研究所、設計院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合成樹脂、橡膠、化纖、涂料、粘合劑、復合材料、電絕緣材料、高性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制、材料改性、合成、加工、應用、工程設計以及管理開發或教學工作。

      對應職業(崗位)

      對應職業(崗位)

      復合材料與工程考研學校排名

      中國新材料類專業大學排名

      2007年中國材料類專業排名2007年06月21日 星期四 19:05一、《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志2007年第1期刊登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武書連、呂嘉、郭石林的《2007中國大學評價》。清華大學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1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1名A++/9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6名A/113。西安交通大學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3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7名A/98。天津大學材料類:金屬材料工程: 第5名A/70;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第5名A+/73;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11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B+/98。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類:金屬材料工程: 第2名A++/70;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第2名A++/73;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7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B+/98。浙江大學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5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9名A/98。華中科技大學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3名A+/9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第2名A++/130上海交通大學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2名A++/98。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同時評出了16所2007年中國一流大學,它們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二、“百變金剛”——材料類相關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個理工科結合型的工科專業,由傳統的冶金學同陶瓷工程學、凝聚態物理學、化學等學科匯集而成。計算機的半導體材料、信息高速公路的光導纖維、高樓大廈的土方木石、火箭導彈的耐高溫材料、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納米材料、核材料……都是材料學的學科范圍。各個院校在該專業的側重點和人才培養的目標上有較大的差異。 東北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側重于金屬材料,其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我國最早的金屬材料學科之一,屬國家級重點學科。 華南理工大學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材料學專業和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為國家重點學科,新型高性能與功能材料專業也是其大有潛力。 浙江大學培養的是研究型人才,以高新技術材料為特色,設高性能結構材料設計方向、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方向、材料加工過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智能化控制方向,分別隸屬于材料科學系、信息功能材料系和材料工程系。 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學以新材料與新技術為特色,這是材料學領域最“吃香”的方向。 天津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材料領域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學院之一。 北京化工大學的材料學是國家重點學科。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傳統強項。碳及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金屬材料防護學科在全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盛名不用再說了,相信“中國人都知道”。 吉林大學的材料加工工程為國家一級學科。值得一提的是,吉林大學的材料學專業圍繞汽車工業領域組織教學。在超塑性與塑性精密加工、汽車用鑄造合金新材料及其精密成型、汽車關鍵件精密塑性成型工藝與設備、汽車現代焊接成型與控制、材料的宏觀和微觀結構層次上的各種測試、分析、表征方法研究等方面優勢十分明顯,顯示出汽車城的特色。 材料學在西安交通大學分出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與陶瓷材料工程、腐蝕與防護及表面工程等四個專業方向。 注:材料學要求扎實的物理、化學基礎和專業理論,并且其極高的科技含量決定了本科畢業生還需要進一部深造,并在不斷的實踐過程豐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材料科學與工程排名如何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排名(僅作參考,材料研究方向很多而每個學校側重點不同)
      1 10003 清華大學 98
      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92
      3 10533 中南大學
      4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91
      5 0248 上海交通大學
      6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90
      7 10335 浙江大學 85
      8 10145 東北大學 83
      9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82
      1、東北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建于1950年,是我國最早的金屬材料學科之一,國家級重點學科。專業課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新材料研究開發能力、材料領域技術咨詢和管理能力,具有計算機基礎知識、工程技術和使用近代儀器分析材料顯微組織的能力,具有現有材料質量的控制和改進、材料的合理應用和工藝開發的能力。
      擁有教育部材料電磁過程研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材料先進制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新材料與功能材料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以及遼寧省金屬防護專業技術服務中心。
      【畢業生去向】該校畢業生主要就業行業包括:計算機、金融、教育和科技咨詢等領域。很多畢業生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2、華南理工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包括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并設有3個本科專業。主干學科“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新型高性能與功能材料”是國家“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近5年來,學院承擔國家攀登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300多項。重點建設的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器件實驗室、高分子結構與性能實驗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畢業生去向】近幾年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大多從事高分子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合成、信息材料、醫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電子電器、汽車、航空航天、貿易等工作或到研究院所、高等學校和海關、商檢等*部門,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3、浙江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建于1952年。大學初期不分專業方向,學生可根據特長、愛好和個人發展目標選修課程,4年級采用“雙向選擇”方法,確定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和研究課題。大部分本科生課程由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教授擔任主講。從一年級開始就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并選派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擔任導師。本科生培養目標以繼續攻讀研究生為主,教學內容、畢業論文研究課題以高新技術材料為特色。
      擁有大量現代分析測試儀器、材料實驗裝置和專業教學實驗基地。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在所有材料二級學科上都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專業建有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九五”和“十五”期間都是“211工程”和“985計劃”重點建設的學科。
      【畢業生去向】近年來三分之二左右的畢業生免試或考取國內外研究生。其余畢業生主要應聘于大專院校、科研部門和高新技術企業。歷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為100%。

      4、山東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入學前期按“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模式培養,在第7學期,根據社會需求、本人興趣確定主修專業方向。
      該專業設高性能結構材料設計方向、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方向、材料加工過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智能化控制方向,分別隸屬于材料科學系、信息功能材料系和材料工程系。
      【畢業生去向】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開發、設計與*工作,或在海關、商檢、外貿、科技等部門從事質量檢測、技術監督、生產管理等工作。

      5、北京科技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5個本科專業。學院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兩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實驗室。
      【畢業生去向】本科部分優秀畢業生被推薦到國外繼續深造,如德國亞琛工大、丹麥南丹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際一流大學。每年有40-50名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
      畢業生可在機械、電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等行業,從事材料的生產、質量檢驗、工藝與設備設計、材料的再生與利用、材料化學失效和控制技術研究、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以及經營管理工作。

      6、天津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材料領域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學院之一。目前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材料化學等3個本科專業,6個碩士點、5個博士點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畢業生去向】多年來,學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為100%,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軍工、機械、化工等行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7、北京工業大學
      【專業特色】北工大材料學科設立于1960年,1995年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材料學現為國家重點學科。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二、三年級開始在導師指導下參與科學研究。
      【畢業生去向】畢業生可在國家和北京市事業單位、外資企業、上市公司中就業,可以出國留學,推薦或考取研究生、雙學位、軟件工程碩士等。

      8、北京化工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材料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是學院教學與科研的傳統強項。碳及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金屬材料防護學科在全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本科生在三年級后按專業方向培養。學院現已覆蓋了高分子材料、生物功能材料、復合材料、碳材料、信息記錄材料、金屬及表面保護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等領域。
      學院建有“可控化學反應的科學與技術基礎”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備與加工”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近5年來,學院承擔和完成了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80余項,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20項。
      【畢業生去向】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達95%,主要以科研院所居多。學生25%以上考研。

      9、哈爾濱工業大學
      【專業特色】哈工大材料學院緊密圍繞國防尖端技術發展需要的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精密和特種加工技術設置課程和內容,培養國防尖端技術發展所需的優秀工程技術及管理人員。現有材料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4個本科專業。有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和1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
      學院建有現代焊接生產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金屬精密熱加工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畢業生去向】每年有40%的畢業生進入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廣州的科研、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及高校就業。每年考研率達40%左右。

      10、吉林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6個系和4個研究所,材料加工工程為國家一級學科。各專業結合材料與材料加工基本理論圍繞汽車工業急需及未來發展所涉及的材料與材料加工領域組織教學。在超塑性與塑性精密加工、汽車用鑄造合金新材料及其精密成型、汽車關鍵件精密塑性成型工藝與設備、汽車現代焊接成型與控制、材料的宏觀和微觀結構層次上的各種測試、分析、表征方法研究等方面優勢突出。
      近5年來,承擔國家科委、總裝備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100多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6項。建有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功能礦物應用基礎與物化性能檢測方法國土資源部開放實驗室、吉林省汽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畢業生去向】近5年來保送、考取的碩士研究生占畢業生總數36%,到中國一汽、海爾等國有企業的占32%,到上海大眾、上海匯眾等合資企業的占13%,到高校、科研單位及部隊的占10%。

      11、上海交通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前身為上海交通大學冶金系。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
      有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高溫材料及高溫測試開放實驗室、國家輕合金工程中心。
      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委、企事業單位以及國外大公司的科研項目20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約1500萬元。3年來科研成果20項,7項達到國際水平。
      【畢業生去向】該專業近3年來本科生就業的供需比連續保持在1∶2.5左右。本科生學習成績優秀者可成為本校或其他院校、科研機構碩士研究生,或被選拔出國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12、清華大學
      【專業特色】本科生在用3年左右時間系統完成基礎理論、人文科學、工程技術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和實踐后,分別按材料物理、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和電子材料5個方向側重培養。
      目前建有“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摩擦材料分室等重點實驗室。
      近年來承擔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任務,973、863高科技新材料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各部委、省市科技開發項目近200項。取得過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
      【畢業生去向】既可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工程技術工作,又可獨立承擔相關專業領域教學、管理工作。

      13、西安交通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本科設有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與陶瓷材料工程、腐蝕與防護及表面工程等專業方向。學生入學后可自由選擇專業方向。
      學院擁有材料制備、評價和產品開發實驗大樓。曾獲省部級以上獎70余項。年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至5項、國家攻關、863項目10余項,年均發表論文150余篇。
      【畢業生去向】可在高校、科研單位工作,也可在機械、冶金、化工、能源、電子、交通、輕紡、軍工等企業從事工程技術與管理工作。

      14、西北工業大學
      【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覆蓋了原金屬材料及熱處理、金屬塑性加工、鑄造及復合材料4個博士點。其中鑄造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有博士后流動站,1998年又首批被批準為按照一級學科培養博士生的單位。
      學院建有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陜西省磨擦焊工程技術中心、陜西省磨擦焊重點實驗室。目前承擔國家“九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數十項。已有14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發明獎,9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畢業生去向】該專業畢業生供需比例為1∶4.3。全校學生一次性就業率為96.8%。

      注:以上數字不代表排名,僅為序號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無機材料研究所院校排名 復合材料與工程考研學校排名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無機材料研究所院校排名 復合材料與工程考研學校排名”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