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正文

      廣東藥學院是不是野雞大學 廣東藥學院是幾本

      更新:2023年06月16日 17:49 大學路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屬于幾本,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是幾本院校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不是一本也不是二本大學,而是廣東省的一所專科學校。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是經廣東省人民*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規劃立項建設單位、 第一批國家示范職業教育集團培養單位、廣東省示范高職院校、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的學校由廣東省人民*主辦,廣東省教育廳轄廣東省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校、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附屬幼兒園、廣東省中藥研究所三個直屬單位。 學校以專科級教育為主,專業涵蓋工、理、醫、管、藝等門類,人才培養納入廣東省衛生與健康委員會、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廣東省中醫藥局人力資源管理范疇,同時承擔三個系統的教育培訓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a target="_blank" href="/academy/detail/14803.html" title="廣東藥學院">廣東藥學院</a>是不是野雞大學 廣東藥學院是幾本

      【歷史的回顧】

      學校前身是始建于1965年6月16日的廣東省中藥材學校,校址位于廣州市塞堤口; 1974年3月搬遷至漿柵路,更名為廣東省商業技術學校第一分校1979年9月更名為廣東省醫藥技工學校1983年創辦廣東省醫藥職工中等專業學校,與廣東省醫藥技工學校一起辦學; 1984年遷至廣州市天河區龍洞,1986年3月成立廣東省醫藥學校。 1999年學校開始承辦高等教育,2002年經廣東省人民*批準,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2003年5月報教育部備案,正式升格為廣東化工制藥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5月經教育部備案更名為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2008年7月學校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考核2008年11月被評為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 獲得“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16年11月經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確定為廣東省一流大學建設規劃立項建設單位; 2017年獲得“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廣東省文明校園”稱號; 2018年12月,學校通過評審成為廣東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19年7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優秀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2019年10月,學校通過教育部立項,成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學校和專業建設規劃”學分。 2019年通過“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第二批試點單位”驗收,2020年10月入選廣東省職業大學“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 2020年成功入選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培養單位2020年12月,學校中藥學院教育黨支部被評為全省新時期高校黨建“雙創”工作培養創建單位; 2021年學校獲得全省先進扶貧崗位。

      近年來,學校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指導,推進教育供給側改革,優化結構,積極適應新常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效顯著。 2015年,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相繼獲得“廣州市創業帶動就業(孵化)示范基地”,廣州市天河區創業帶動就業基地獲批,成為天河區科技孵化器。 “廣藥職院伉創空間”被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為“廣東省伉創空間試點單位”,并于2016年2月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級“伉創空間”。 2017年,“廣東省治未病與新型健康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為2017年度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發展現狀】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職業教育歷史,學校不斷發展,現有龍洞和白云兩個校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龍洞校區為主體的學校格局。 龍洞校區下設馬克思主義學院、中醫保健學院、護理學院、制藥工程學院、藥學部、生物技術學院、中藥學院、食品學院、管理學院、醫療器械學院、化妝品與藝術設計學院、國際交流學院、軟件學院、軟件學院010-010 我校高職全日制在校生15782人,函授學生6635人,校園總面積1233畝,其中龍洞校區455畝,鐘落潭校區778畝,校舍建筑面積達26.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共計14257

      【高職擴招】

      2021年,學校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現有河源市衛生學校汕頭市衛生學校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廣東省湛江衛生學校湛江中醫學校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6所高職專科學院,我校分

      2021年,學校新增廣東省湛江衛生學校、湛江中醫學校、廣東省連州衛生學校河源衛生學校、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陽江江華醫院有限公司等6個社會學歷史提升計劃教學點,共計招生錄取868名學生參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特色】

      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明德精業、惟民其康”的校訓,堅持“為人類健康事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辦學宗旨,根據“大健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高度化以及“健康廣東”建設的社會發展目標,打造健康產業鏈加快專業結構調整升級,不斷優化專業結構,爭創中國特色高水平中醫藥專業隊伍,培育藥學、食品質量與安全、護理、藥物制劑技術、中醫養生保健、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等六大專業隊伍為骨干,衛生信息形成以化妝品技術等三大專業群體為基礎支撐的專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163”精準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結構優化、重點突出、內涵先進、資源共享、資源共享

      學校根據專業特點構建有利于培養“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和提高職業素質的課程體系,包括相對完整、相互聯系的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專業群基礎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采用項目導向方式實施梯度課程建設,構建了一批高水平精品課程。 學校繼續深入推進內涵建設,中醫藥專業集團納入國家雙高建規劃,食品質量與安全、中醫養生保健、中醫藥、人物形象設計和醫療設備應用技術等5個專業獲得國家級“骨干專業”認定,中藥制藥技術教育團隊成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育創新團隊食品質量與安全、藥物制劑技術、護理、藥學、中醫養生保健、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等6個專業群獲得省級高職的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專業2個,首批全國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示范專業1個,省級示范專業和重點專業11個,廣東省一流高水平專業7個,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一類布控建設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二類品牌專業8個,三二階段中高職銜接專業16個,“1 X”證書制度試點23個。 高職本科協同育人三二階段專升本應用型人才培養考試專業4個,四年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考試專業9個,省級現代見習考試專業17個; 建設兩個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建設主持教育部高職高專四門專業教學標準制定的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7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7門、省級精品開放課程5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門; 建設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2個、省級實訓基地6個、省級公共實訓基地2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訓基地10個; 立項省級教育研究與改革項目35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46項。

      2014年,由學校主辦的“基于醫藥產業結構轉型和高度化的制藥類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項目獲得第七屆國家級教育成果獎二等獎、第七屆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構建醫療器械產業專業團隊與學校深度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獲廣東省第七屆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高職食品專業群建設研究與實踐”獲廣東省第七屆教育成果獎二等獎。 2017年,“基于VR技術開發‘虛擬工廠’推進食品藥品類職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獲第八屆國家級教育成果獎二等獎、廣東省第八屆教育成果獎一等獎。 “‘全球’推進‘健康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獲廣東省第八屆教育成果獎一等獎。 2019年,《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卓越中藥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服務縣域經濟、對接醫械產業——跨區域校企雙元育人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兩個項目獲得2019年職業教育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 學校積極倡導“教參式”教材觀,建立校級和二級學院兩級教材建設立項機制,逐步形成重視國家級、省級精品教材的教材建設體系,近年來主編各類教材167部,其中,首屆國家級優秀教材一等獎1部; 主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6冊,全國高職高專衛生部“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39冊,獲中國石油化工優秀教材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首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二等獎1項。

      學校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改革創新,從2015年開始調整教育計劃,增設創新創業課程,2016年增設美育教育,2019年將1 X證書制度試點、勞動實踐教育、課程思政等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實施博雅教育計劃,開設了公共藝術必修課; 在校期間,學生至少掌握了一項藝術技能。 藝術的火種,照亮學生健康的生命,成就的不是沒有靈魂的專家,而是具有文化完整人格的人。

      【教師隊伍】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素質好、業務精粹、具有豐富企業經驗和行業背景的師資隊伍。 目前,專職教師670人(包括東校區三二分科專業教師在內的70人)。 教授等正高級職稱46人,副教授等高級職稱209人,博士、博士后113人,近81%的專任教師擁有碩士以上學位,86%的專任教師具有“雙師素質”。 學校依托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需要,從行業企業聘請一批能工巧匠擔任*專業教師,更好地滿足了當前人才培養的需要。

      目前,我校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名,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養項目培養對象4名,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青年珠江學者1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全國化工職業教育教學名師1名,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3名,省級高職專業領軍人才4名,省級“

      【教育集團】

      2008年11月,經省教育廳批準,學校牽頭成立了“廣東食品藥品職業教育集團”。 現有學校32所(中職13所,高職6所,本科13所),成員單位943家,包括*部門4家、事業單位22家、行業18家、科研機構9家、企業858家。 群體特色鮮明,成為省教育廳向教育部推薦的唯一集團化學校典型案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會議上,作為省唯一代表作報告的省唯一代表支持西雙版納州; 連續4年編入《全國職教集團化辦學案例匯編》。 經過十多年的探索,集團內部管理體制、機制完善,外部監督制度、運作方式健全; 構建了融合行業辦學、融合企業育人、融合生產教育的“產教三重融合”集團化辦學模式,構建了“中—高—本”教學體系。 開展“學校行政企業”“四步緊密合作”,服務社會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2018年確定為廣東省示范職業教育集團立項建設單位; 2020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群體培養機構。

      【科技創新】

      學校堅持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積極與行業企業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共同研發課題,共同培養人才,形成科研、教學、實踐三者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共同提高的局面。

      2016年以來,學校共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課題35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3項,立項總經費1962.66萬元。 與企業合作開展各類技術服務項目89個,橫向課題合作經費659.34萬元,科研經費達2622萬元。 獲得廣東省科技獎一等獎1件,授權專利110件,教職工發表論文1416件,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77件,sci 47件,ei 19件,ISTP件。

      【社會服務】

      學校為國家南藥基地、廣東省職業大學“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廣東省屬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定點培訓機構、廣東省專業人才繼續教育基地、執業藥師培訓基地、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管系統人才培訓基地。 擁有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職業技能鑒定所和廣東省醫藥行業特有工種技能鑒定站,承擔行業培訓、技能鑒定、科研成果應用轉化和科普等重要職責的學籍成人函授在校生5882人,中國藥科大學成人在校生1678人,自考

      學校由全國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職業教育學會醫藥專業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食品藥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單位、粵港澳醫藥產業協同創新聯盟理事單位、 廣東省高職高專食品藥品類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秘書長單位及教育部高職高專藥品類、食品類、輕化類、化工類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單位、廣東省藥學會藥用包裝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廣東省衛生職業教育協會副會長單位、廣東省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專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廣東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會會員單位主辦并承辦了全國醫藥職業院校高職高專小組技能大賽、全國高職高專藥品(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改革研討會及建設成果展等技能大賽、學術會議、工作年會、博士論壇多項活動,對省內外兄弟院校和企業產生了廣泛影響。

      【國際視野】

      2019年11月,學校獲得“2019亞太職業大學影響力50強”,是本年度唯一入選的國內“大健康類”職業院校,2020年通過英國國家學歷學位評估認定中心( UK NARIC )會員單位和“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國際專業標準評估認定計劃”試點在2020年第五屆中國(青島)世界職業技術大會上獲得“中國職業大學世界競爭力50強”,在2020年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獲得“亞太職業大學影響力50強”,在《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助推中國職業教育走近世界職教中心-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的實踐探索》獲得2020年第五屆中國)青島)世界職業技術大會優秀案例。 2021年,我校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職業研究會單位會員,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分會常務理事單位。

      2018年,廣東省教育廳正式批復我校和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舉辦健康管理和醫療設備應用技術等兩個中外合作二學歷教育項目,并于同年在國家教育部備案。 2019年9月,首屆中英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正式入校學習。 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增加到4個,合作辦學項目數量在省內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均面向世界職業教育強國頂尖高校舉辦,課程設置已獲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20多所高校認可。 2021年,引進英國國家學歷學位評估認證中心( UK NARIC )專業評估認證項目,開展健康管理專業國際化認證工作。 3年來,學校先后就讀于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澳大利亞南澳大學、泰國西那瓦大學、澳大利亞綠星健康護理教育發展集團、新加坡南洋學院、韓國濟州旅游大學、馬來西亞與臺灣弘光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合作項目涵蓋學歷教育、課程引進、師生交流、合作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并與學校保持

      作為廣東省“一帶一路”職業教育聯盟發起單位,學校舉辦“一帶一路”大健康發展與教育國際高峰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大健康人才培養高峰論壇、食品安全國際研討會等系列涉外會議,推動大健康產業本土化與全球化、高等職業教育

      學校注重對外出口具有中國特色、國際比較優勢的優質職業教育,系統設計服務“一帶一路”沿線缺乏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途徑和方法,開發了具有國際通用職業標準的“中醫藥文化傳承與保健養生涉外培訓包”。 2019年,學校招收老撾11名留學生參加學歷教育,為我國高等學校在“一帶一路”沿線欠發達國家開展服務和援助提供了有效的參考模式和范例。 2021年,學校與馬來西亞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海外辦學、留學培養、師資培訓等方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深度合作。

      學校不斷探索和實踐內地高校與港澳伙伴共同發展的模式和路徑。 2017年7月,香港職業訓練局和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正式認定學校成為廣東省內高職院校內唯一的粵港合作美容師“一試多證”定點考場。 項目專業增加2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廣東地區唯一能開展美容美發和食品安全粵港“一試三證”項目評審鑒定的高等院校。 2019年,學校粵港“一試多證”美容師項目面向臺灣考生開放,國家教育部2019年進入對臺教育交流立項。 2019年,學校師生在5月舉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產業核心技能素養大賽廣州比賽中獲得特等獎,8月赴臺灣參加海峽兩岸產業核心技能素養大賽并奪冠,我校獲得兩岸教育交流貢獻獎。 2021年,我校與東莞臺商子弟學校多次互訪交流,開展了與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的合作項目。 目前,學校立足粵港澳,輻射臺灣地區,打造粵港澳臺灣各地認可的區域職業教育培訓品牌。

      【社會評價】

      學校將以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以質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特色求發展,大力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育教學改革,走校企合作辦學發展之路。 學校自創辦以來,已向國家和社會輸送了數萬名畢業生,50多年來辦學的執著探索和成果的積淀,得到了社會和業界的充分肯定。 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廣東省前列,是廣東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先進群體。 高素質的畢業生遍布廣東乃至全國的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等人類健康相關行業,多成為行業科技精英和領導骨干,受到各界好評,在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2022年1月

      到此為止。七七網收集整理關于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是幾所大學的所有內容。 數據會隨時變化,請以考試院等權威信息為準。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廣東藥學院是不是野雞大學 廣東藥學院是幾本”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