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大學信息 >正文

      貴州師范學院教務處 二、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簡介

      更新:2023年06月24日 12:54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貴州師范學院教務處 二、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簡介,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貴州師范學院教務處 
  二、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簡介

      二、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簡介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是2000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本科層次的民族師范院校,也是貴州省第一所升本的地方高校,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2年。2007年學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良好”等次;2011年獲批成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2012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示范性集中培訓項目院校;2013年獲建省級院士工作站;2014年加入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并成為教育部20所轉型發展案例院校之一;201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獲專家組“高水平、有特色”評價。

      學校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都勻市,校園總占地90.13萬㎡,校舍總面積45.52萬㎡。學校東偎蓮花山,南面劍江河,西臨川黔出海黃金通道——貴新高等級公路、廈蓉高速公路和黔桂鐵路、貴廣快速鐵路,北望“斗篷山”國家級自然風景保護區。學校地勢平坦,依山傍水,環境優雅,寧靜美麗,是一所集實用性、多功能性、民族性與現代化特色于一體的大學校園。

      學校以師范性、民族性、地方性、應用型為辦學特色,四大特色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開辦有研究生、本科、少數民族預科、專科、留學生等分層次、分類型教育。

      學校現有文學與傳媒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等17個二級學院和教學單位,設置10個教育碩士招生專業方向,有51個本科專業,隸屬于文學、理學、教育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管理學、工學、藝術學、農學等十大學科門類。

      學校現有教職工955人,其中專任教師720人,具有高級職稱專任教師414人;享受國務院、省、州*特殊津貼專家16人,國家級、省級教學名師、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萬人,他們在校學習努力,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高。近三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成績突出,獲國際競賽二等獎一項,國家級獎項278項,省級獎項360項。學校畢業生基本功扎實,敬業精神強,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贊譽,就業情況好,就業率高。學校已培養十三屆本科畢業生三萬多人,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在95%以上,研究生就業率100%。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持續發展,質量立校、科研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秉承“崇德博學、敬業創新”的校訓,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創新發展”的精神,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核心競爭力,建設新型民族師范大學。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務處*

      貴陽學院教務處*

      一、貴陽學院教務處聯系*和聯系方式 貴陽學院教務處*如下:教學建設與質量管理科*為0851-85231566、學籍管理科*為0851-85404965、教學實踐科*為0851-85231699、考務管理科*為0851-85231996、教務管理科*為0851-85231866。
      二、貴陽學院簡介
      貴陽學院是由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貴陽市金筑大學于2004年合并組建的、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建于1985年(其前身是1978年設立的“貴陽師范學院貴陽專科班”),2001年與 貴州師范大學 聯合舉辦本科教育。貴陽市金筑大學是成立于1984年的高等專科學校。2009年,貴陽師范學校并入。2010年,學校作為全國試點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7年8月,被確定為貴州省新建本科學校中唯一的新增碩士學位授予權按需推薦單位。

      學校坐落在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校園規劃面積1200畝。學校設有17個教學院(含1個繼續教育學院)、51個本科專業,涉及工學、理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農學、藝術學、醫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面向13個省(市、區)招生,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0546人,其中本科9810人、專科641人、預科95人;有留學生20余人。

      學校擁有“國家專利保護重點聯系基地”、“中國專利保護協會貴州研究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國家級科技服務平臺3個;獲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備案基地1個;有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2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有貴州省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5個、工程技術中心4個、科技創新團隊5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產學研基地6個;有區域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和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支持學科3個;有國家級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2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省級教師發展中心1個、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

      學校為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項目承辦單位,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泰國加拉信大學、臺灣地區玄奘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等50余所境外高校達成教育交流與辦學合作協議。

      學校堅持“突出實用、服務本地”的辦學指導思想,確立了“多科性、教學型、地方性、應用型”的總體辦學定位,明確了“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學校以“博、新、雅、信”為校訓,倡導“敏而好學、知行合一”的校風、“身正為范、教書育人”的教風和“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學風,引領廣大師生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艱苦奮斗,潛心辦學,敬業奉獻,自強不息。

      一、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務處聯系*和聯系方式

      教務處辦公室

      *號碼:0854-8737036

      教務處教務科

      聯系*:0854-8737035、0854—8737045

      教務處實踐教學與實驗室管理科

      聯系*:0854-8737035

      教務處學籍學歷管理科

      聯系*:0854-8737120

      教務處教學改革科

      *號碼:0854-8737043

      教務處教材科

      聯系*:0854-8737026

      教務處教室管理科

      聯系*:0854-8737045

      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的畢業生還能在哪里能查到大學...

      登陸學院官方網站,點擊教務系統,輸入自己的學號和密碼,初始密碼是學號,點擊教學評價提交評價表后就可以查看成績了。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的前身——“國立貴陽師范學院”創建于1941年,是當時全國僅有的八所國立師范學院之一;建校之初,以尹炎武、王克仁、王佩芬、朱厚錕、齊泮林、李獨清、李銳夫、楊憲益、姚奠中、夏元瑮、蕭文燦、曾景、謝六逸、譚戒甫等為代表的一批知名學者來校任教。他們艱苦辦學,傳薪繼火,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新中國成立后,學校更名為“貴陽師范學院”;195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交貴州省人民*管理;1985年改名為“貴州師范大學”,1996年被貴州省人民*確定為省屬重點大學;2004年原貴州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劃”,與廈門大學結成對口支援關系;2013年7月正式獲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5年成為教育部與貴州省簽署省部共建貴州師范大學協議,貴州師范大學成為省部共建高校。
      學校地處有著“中國避暑之都”美譽的林城——貴州省省會貴陽市,現有三個校區,分別坐落在云巖區、白云區和花溪區,占地面積3000余畝。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6000余人,其中本專科學生23400余人(不含求是學院)、碩士研究生2100余人。共有教職工2527人。設有20個學院、1所繼續教育學院、1所獨立學院(求是學院)、1個教學部。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教務處登錄入口

      一、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教務處登錄入口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教務處登錄入口為 / ,學生可以復制該網址到瀏覽器地址進入登錄頁面。
      二、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簡介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肇基于1813年重建的筆山書院,歷經高等小學堂、興義縣立中學、貴州省興義中學等歷史時期。建國后,于1952年改為貴州省興義師范學校,開始了現代師范教育的歷史。1975年名為 興義地區 “五·七”師范大學,1978年改稱興義師范專科學校,1982年改名黔西南民族師專,1993年又更名為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開始與 貴州師范大學 聯合辦學培養本科學生。2005年,興義師范學校、安龍民族師范學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擴大了辦學規模。2009年3月,學校經教育部批準正式升格為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系“省州共建、以州為主”的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2016年12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并經貴州省學位委員會批準,新增為“十三五”碩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兩百年來,學校持續辦學、未斷文緒,而今,更是秉承“勤學、尚美、求實、創新”的校訓,將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人才近3萬人,為 黔西南州 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地理位置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位于黔滇桂三省(區)結合部,南鄰廣西,西接云南,地處珠江上游和南昆鐵路中段,屬“左右江革命老區”。學校位于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 興義市 。

      辦學條件學校占地1211畝,校舍建筑總面積23.27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10.74萬平方米,學生宿舍7.89萬平方米;圖書館2.72萬平方米,館藏圖書65萬冊,電子圖書76.1萬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577.65萬元。

      學科專業學校現有14個二級學院,37個本科專業、7個專科專業和1個少數民族雙語 預科班 ;涵蓋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和農學九大學科門類;有1個省級一流培育專業、1個省級一流培育教學團隊、3個省級重點建設課程群、5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級重點支持學科、1個省級重點支持培育學科、1個省級特色重點實驗室;有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中國民族師范教育研究中心、國際山地旅游發展研究院等19個校內科研機構(中心)。

      教職工隊伍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663人,其中正高職稱45人,副高職稱213人,引進和培養博士59人、碩士333人;貴州省“千”層次人才4名、省教育廳相關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6名、省級、州級表彰27人。

      人才培養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0476人,其中本科生7888人,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2013年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目前有25個本科專業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5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6年成為“十三五”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18年本專科綜合就業率達89.90%。

      科研成果升本以來,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 “十三五”規劃 課題1項;獲省部級項目93項、地廳級科研項目360項;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黔西南州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教師共發表論文近40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論文共500篇,SCI、EI、ISSHP等收錄論文54篇;出版教材和著作82部;建有貴州省黔西南特色產業扶貧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1個。

      合作交流學校與 首都師范大學寧波大學西南大學 等高校,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韓國、 馬來西亞 、泰國、越南等國家和澳門、 臺灣地區 的21所高校和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師生交流、科研合作、資源共享和校園文化等方面展開了合作與交流;與貞豐縣、晴隆縣人民*等5個地方*簽訂校地 合作框架協議 ,與中國移動黔西南州分公司等5家企業簽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旅游、基地建設等方面展開了交流與合作;成功舉辦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和2016年、2017年、2018年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系列活動 ——“中國-東盟旅游教育論壇”“國際山地旅游與戶外體育學術研討會”“國際山地旅游與戶外運動發展論壇”;舉辦******筆山論壇,承辦“精準扶貧:理論、政策與黔西南州鄉村的實踐”學術研討會、紀念張之洞誕辰180周年學術研討會,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貴州師范學院教務處 二、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簡介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貴州師范學院教務處 二、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簡介”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