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孩子被打怎么辦?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打回去啊!”

      更新:2020年02月27日 10:37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孩子被打怎么辦?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打回去啊!”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孩子被打怎么辦?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打回去啊!”

      孩子被打怎么辦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支招   孩子被打了,你會選擇沉默還是打回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特別有親和力,而且還有理有據,下面課外輔導網小編特整理了李教授在不同演講中,回答了以下幾個比較常見的育兒問題,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問題一
        孩子被打了,該不該打回去?
        
        李教授在參加中央電視臺《開講啦》節目的時候,有觀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您的小孩有一天跑過來跟你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你會不會跟他們說‘打回去’呢?”
        這個問題相信是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并且思考過的,不過李教授的回答還是讓大家都驚訝了一下,她很堅定的支持:
        “打回去。”
       
        李教授舉了自己孫女的一個例子:
        小孫女剛上幼兒園,有個男孩子因為喜歡李教授的孫女,就把她抱起來,然后扔了到了地上。
        小孫女頭磕到了凳子上,已經磕得腫起來了。
        李教授就告訴自己的孫女,下次那個男孩再抱你,你掙扎不掉就揪住他的兩只耳朵往兩邊拽,一拽他一疼就會放下你。
       
        原因解釋:
        李教授說:“在中國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問題先讓孩子自我反省,這反而縱容了一些不良行為,最終導致校園暴力事件不斷發生。”
        “打回去”不是在縱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
        李教授還對父母給出了兩個建議:
        第一,要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負比你弱的;
        第二,是幫助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別人欺負,可以讓孩子從小進行體育鍛煉,有運動就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別人欺負。
       
        課外輔導網小編還想多說一句,在勢均力敵的校園暴力情況下,“打回去”是一種解決之道,但是不要盲目使用。
        如果要是對方明顯更高大更野蠻或者人多勢眾,那么暫避對方鋒芒,找老師和父母庇護還是更明智一些。
        問題二
        孩子鬧脾氣,父母該怎么處理?
        怎樣給孩子立規矩?
       
        李玫瑾老師在一次講座中,特別講到了這個問題,她給出的建議是:
        要跟孩子說“不”,這件事情說不行就是不行,父母態度要堅定。
        李教授還給出了一個很實用的訓練方法,教父母們怎樣有效的跟孩子說“不”,并且給孩子立規矩。
        比如:
        如果孩子執意要*一輛玩具小汽車,而家里有很多個了,他的要求并不合理。
        父母可能會說,家里的小汽車跟這個差不多,不要*了吧。
        孩子說:“不行,我就要”,并且在商店里鬧起了脾氣。
        這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對孩子做一個克制任性的訓練。
       
        把他抱回家,放到相對安全的臥室里,門一關,就跟孩子*在一起,不打不罵不說教也不離開他,就任他哭。
        等孩子哭夠了,拿條熱毛巾回來,給孩子擦擦臉。讓孩子知道你還是愛他的。
        原因解釋:
        孩子哭鬧的時候,你講的道理對他來說是噪音,他聽不進去。
        而且孩子是哭鬧給大人看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站在身邊看著他。
        但是當他哭鬧你都安靜的看他的時候,他哭一哭就知道哭鬧是沒有效果的了。
        他就會知道,父母的愛是有界限和規則的,用哭和胡鬧來威脅父母沒有用,以后就不會再這樣了。
       
        問題三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讓孩子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們做父母的可能都聽說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實驗結果表明:
        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就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來獲得更多的回報。那他以后的人生路上,成功的幾率就會更大。
        但是在培養孩子自控能力方面,很多父母都可能手足無措。
        李教授也專門說過這個問題,她給出的建議同樣非常容易操作,而且不少父母證明是很有效果的。
       
        首先是找一些孩子喜歡吃的小吃,比如魚片、巧克力等零食。
        然后有意識的三天給孩子吃一次,堅持半個月到一個月,差不多養成習慣的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提一個要求:
        這次給的東西如果你不吃,能保留三天,那三天過后我給你三份;但如果你吃了,三天后就不給了。
        提出這么一個要求后,父母們就不要管孩子了,東西給他,你走開。
        如果孩子沒等到3天,你就不給他,隔一段時間再試一次,孩子會越來越進步。
        如果孩子真的可以克制了,那父母也一定要信守自己的承諾,真的把3份零食給他。
        原因解釋:
        這樣做的道理很簡單,就是幫孩子理解:“用等待來獲取更大的滿足”的道理。
        
        這個方法同樣還可以讓孩子能夠更好的克制沖動。孩子會知道,今天的克制是為了今后的長遠。
        他再面對需要等待和自我約束的時候就會更有信心。
        問題四
        怎樣讓孩子更有責任感?不自私愛分享?
        李教授認為對孩子來說,分享分為實物的分享,以包括家務的分享,要舍得給孩子“派活兒”。
        她還舉了個例子:
        有位媽媽開出租車很辛苦,但是孩子就天天泡網吧,不學習。
        媽媽愁眉不展,懸賞說誰能幫孩子治療網癮就給誰錢。
        李教授跟那位媽媽說,你把錢自己留著,然后讓孩子到晚上和周六陪你出車。
        讓孩子在跟出車的經歷中,去體會媽媽賺錢和生活的不容易。
        也讓媽媽去跟孩子談一談學習難在哪里。否則孩子無所事事,父母又不讓孩子承擔家庭的責任,孩子就很容易學壞。
        
        原因解釋:
        李教授談到一個原則叫做:“家人有則”。
        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給孩子讓孩子分擔家務,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把承擔責任變成主動的行為,
        早期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上班的勞累,回家讓孩子幫忙做一些拿拖鞋、倒水之類的事情。
        要讓孩子明白,父母也是需要照顧的,這樣孩子從小就知道照顧父母是應該的,以后他到了青春期,就會承擔更多的責任。
        問題五
        怎樣讓孩子有抗挫能力?變得更堅強?
       
        經常看社會新聞的朋友一定看過很多讓人心痛的案例,有些孩子、年輕人本來好好的,但就是因為一些不如意不順心的小事,就走了極端。
        原因有些是被老師批評了,有些是被父母責罵了、有些是失戀了、有些是找工作不順利……
        我們總是不禁想問,孩子們究竟是怎么了?為什么是這樣一種心理承受能力?
        李教授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她說抗挫抗壓能力一定要從小培養,而培養抗挫能力最好的一種方式就是體育鍛煉,尤其是跑步和游泳。
        第一個運動是跑步,孩子剛開始跑步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氣喘、嗓子難受,覺得上氣不接下氣。但孩子跑熟練了就會好。
        父母可以趁機問孩子:“你剛才是不是很難受?”
        得到孩子肯定回答之后,可以告訴孩子:
        以后你人生中會遇到很多這種情況,你會覺得好像都快沒氣了,心臟快跳出來了,胸口憋得要死,但只要你堅持就沒事。
        只要你堅持,你的痛苦就會降低;如果你不堅持,你就會永遠這么痛苦。
        第二種方式是帶孩子去游泳。
        游泳對孩子來說是挺可怕的一件事,很多孩子最初都是被教練推下去的。
        孩子在水里會害怕,會有要死了,要沉下去了的感覺。
        孩子回到家常會跟父母訴苦,我嗆到水了,鼻子都疼……
        這時候父母可以問孩子那你上來了嗎?
        然后告訴孩子,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如果覺得自己快死了,只要你不放棄自己,就會有人來救你。
        如果你不努力,不撲騰,直接往下沉,就完了。
        原因解釋:
        父母通過這樣的鍛煉,就會讓孩子知道,遇到困難是人生的必然。
        但是只要努力和堅持,什么坎坷都會過去,你也會變得更堅強;但是如果放棄的話,你的人生才真的會在痛苦之中。
        只要孩子有了這種心態,他的人生就會是斗士的一生,不會被任何困難擊垮。
        李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養育好一個孩子并不容易,但越是這樣,父母越必須更用心的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為孩子做出指引。
        父母在孩子身上用的心,會照亮孩子以后人生的路。


        本文來源|網絡,轉載請注明出處,課外輔導網教育頭條尊重原創文章,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感謝您的閱讀。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孩子被打怎么辦?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打回去啊!”,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孩子被打怎么辦?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打回去啊!””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