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大學信息 >正文

      山西農業大學人事處 高校人事工作總結

      更新:2023年07月13日 14:47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山西農業大學人事處 高校人事工作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山西農業大學人事處 高校人事工作總結

      運城學院

      運城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獨立設置的一所綜合類本科院校,位于山西省運城市。運城古稱河東,素有晉秦豫“黃河金三角”之美譽,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舜耕歷山、禹都安邑、后稷稼穡、傅說筑版等先民傳說源遠流長;戰國思想家荀況、三國名將關羽、唐代文學家王勃、王維、柳宗元、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宰輔輩出的裴氏家族等文人政要俊采星馳;后土祠、舜帝陵、秋風樓、關帝廟、鸛雀樓、永樂宮、普救寺、唐代黃河大鐵牛等名勝古跡斐聲中外,可謂人杰地靈,文化底蘊十分厚重。
      詳細位置地圖
      編輯本段辦學理念
      學院現占地面積1347畝,設15個系,3個公共教學部,7個科研機構,50個本、專科專業,其中25個本科專業涵蓋法、教

      校園風光(15張)、文、理、工、農、管等7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各類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萬余人,成人函授和夜大學學員千余人;有各類實驗室50多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7000余萬元,其中現代電子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室、生物實驗教學中心、機電工程基礎實驗室等被評為省級基礎課示范實驗室;近代物理實驗室、網絡實驗室和先進*技術實驗室在省財政廳的績效考評中,綜合評價為優;應用數學學科被評為省重點扶持學科,河東文化研究中心被評為省人文社科研究重點基地,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被評為院級重點扶持學科,正在朝著省重點扶持學科努力;圖書館藏書90余萬冊,電子圖書16余萬冊,中文學術期刊1400余種,是山西省高校自動化寬前建設甲級圖書館。編輯本段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934名,其中專任教師508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28人、副教授114人、碩士以上學歷278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級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享受*特殊津貼2人。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教學為立校之基,走科研強校之路;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崇尚真理,涵養大氣;立足運城,面向山西,放眼全國,突出應用,服務基層,努力造就愛崗敬業、開拓創新、適應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型地方本科院校。編輯本段學院制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
      第一步,加快以評促建,在2008年前后,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第二步,在2015年前后,爭取申請到碩士學位授予點;第三步,2020—2025年,實現建成山西科技大學的戰略目標。 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不斷加大教學投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嚴格教學

      校園活動剪影(17張)管理,強化質量監控。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課堂教學、實驗實訓、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學院堅持走科研強校之路,圍繞山西省委省*提出的“雙新基地”建設,依托河東文化地域優勢,結合地方經濟和產業結構特點,注重科研的應用性和技術轉化能力開發,大力加強學科建設。河東櫻猜文化研究中心、西游記脊巧型文化研究中心、俗語研究中心、非公有經濟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取得顯著成果,其中西游記文化研究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升本以來,學院教師共出版專著、教材250余部(本),辭書40余套,發表國家一級論文380余篇,二級論文2000余篇。先后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項;省教學成果獎10項;發明專利2項;國家及省級教學科研項目共計114項。學院重視國內外校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先后與陜西師大、西安電子科大等國內知名高校以及烏克蘭、日本等國的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辦學關系。編輯本段辦學規模
      運城市委、市*十分重視和支持運城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從把運城這個人口大市建成人才資源大市、
      冬日校園
      教育強市的戰略規劃出發,適時提出了“以運城學院為基礎建設運城大學”的宏偉目標,并立足于運城學院事業長遠發展,共同提出了建設運城學院鹽湖校區的設想和規劃。2006年5月23日,山西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印發《關于對運城學院新校區總體規劃的批復》,同意我院在鹽湖新區規劃3000畝新校園。在省市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鹽湖校區建設項目相繼被列為運城市和山西省重點建設工程,該工程共三期,分期完工。 鹽湖校區位于運城市鹽湖新區復旦大道以北、舜帝陵景區以東,占地面積3000畝,地勢平坦,風景宜人,其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單體建筑設計均由承擔過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新校區規劃和建筑設計的上海華諫規劃建筑設計研究中心承擔,設計總面積72萬平方米,總投資9.6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工程占地面積1200畝,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億元。一期工程完工后,將實現現有校區整體搬遷。 建校以來,一代代學人艱苦奮斗,搶抓機遇,深化改革,開拓前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多次受到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省委、省*和省教育廳的表彰獎勵。編輯本段所授榮譽
      曾榮獲“全國模范師專”、“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全國先進單位”、“山西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山西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山西省模范單位”、“山西省文明學校”、“全省‘三項治理’工作先進集體”、“山西省完成重點工作目標先進單位”、“山西省創建‘平安校園’先進單位”、“山西省高等院校統戰工作先進集體”、“山西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AAA級信用度單位”等榮譽稱號,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目前,運城學院正處在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院師生員工將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一所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本科院校,為高等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編輯本段合作交流
      學院重視國內外校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先后與陜西師大、西安電子科大、西北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以及烏克蘭等國家有較強實力的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辦學關系,現正積極籌備與印度等國家的教育合作辦學項目,以期在中外合作辦學領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山西省委、省*和運城市委、市*十分重視和支持運城學院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以運城學院為基礎盡快建設運城大學”的目標。為積極響應運城市委、市*建設“教育強市”、“人才強市”的戰略決策,學院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第一步,加快迎評促建,在2008年前后,學生總數控制在1萬人左右,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第二步,在2015年前后,學生總數控制在2萬人左右,爭取申請到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授予點;第三步, 2020-2025年,學生總數控制在3萬人左右,實現建成運城大學的戰略目標。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978年5月,運城師范專科學校籌建并招生。   1983年7月,運城教育學院成立。   1985年3月,河東大學開始籌建。   1989年12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山西省人民*決定,運城師范專科學校與運城教育學院、河東大學(籌)合并組建運城高等專科學校。   1999年6月,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啟動“強校升本”工程;2000年8月,山西省人民*正式向國家教育部申報以運城高專為基礎,建立運城學院。   2001年3月,國家教育部專家組來我校考察。王昕副省長會見專家組成員。   2002年1月9日,全國大學設置評議委員會在廣西桂林舉行會議,投票通過以運城高專為基礎建立運城學院。   2002年2月22日,國家教育部通知山西省人民*,正式批準運城學院建立。   2002年4月5日,山西省人民*正式行文批準獨立設置運城學院。   2002年6月,“運城學院”印章正式啟用。   2003年3月10日,運城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宣布成立。
      運城學院一景
      編輯本段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師 帥   師 帥,男,漢族, 1964年11月7日生,山西河津人,*黨員,山西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副教授,現任運城學院黨委書記。   1982年10月至1985年7月在太原師專化學系讀書;1985年6月加入中國*;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8月至1991年10月任太原師專人事處干事、副處長;1991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太原師專學生處副處長、處長;1995年10月至2000年10月任太原師專黨委委員、副校長;2000年10月至2004年9月任太原師范學院副院長;2004年9月至今任運城學院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院長 姚紀歡   姚紀歡,男,漢族, 1961年8月生,山西省臨猗縣人,*黨員,工學博士,教授,現任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1980年畢業于運城師范學校,1980年至1982年在康杰中學任教,1982年至1986年在山西大學物理系就讀,1986年至1994年在運城高專任教,1994年至2000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1年先后任運城高專教務處副處長、網絡信息中心主任,2001年8月任運城高專副校長兼網絡信息中心主任,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副院長,2006年9月任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黨委副書記 趙小獅   趙小獅,男,漢族, 1954年12月生,山西省聞喜縣人,*黨員,副教授,現任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   1970年至1973年在聞喜縣禮元鎮椿木角小學任教,1973年至1975年在運城師范學校就讀,1975年至1977年在運城地區教育干部學校辦公室工作,1977年至1979年在山西省教育學院哲學班學習;1979年至1983年在運城地區教育干部學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在運城地區教育學院任教,1984年至1989年在運城地區教育學院任院辦主任、院黨委委員,1990年至1994年任運城高專黨辦主任,1992年至1994年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政治專業學習,1994年任運城高專黨委副書記,2001年9月起兼任運城高專副校長,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   黨委委員、紀檢委書記 李德龍   李德龍,男,漢族,1955年11月生,山西省五寨縣人,*黨員,教授,現任運城學院黨委委員,紀檢委書記。   1978年畢業于山西師范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78年畢業后留校任教,1979年至1980年到華東師大中文系進修,1984年4月在山西師范大學教務處任教學科副科長,1985年9月任科長,1988年7月任山西師范大學文科教學科研處副處長,1990年任教務處副處長,1996年6月任中文系黨總支書記,1998年2月任校黨委辦公室主任(兼任中文系書記至8月底),1998年11月當選為校黨委委員,2001年1月任生物技術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黨委委員、紀檢委書記。   黨委委員、副院長 安建平   安建平,男,漢族, 1960年8月生,山西永濟市人,*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1982年7月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牧醫系;1982年至1985年在榆次市農牧局工作;1985年5月至2003年2月在山西財經大學工作,期間,1985年5月至1986年10月在教務處工作,1986年至1991年任系團總支書記,1991年至1993年4月任系副主任,1993年至2001年任學生處處長,2001年5月至2003年任人事處處長。1993年至1996年在西北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班學習(結業),2000年至2002年在山西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班畢業。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副院長 梁晉才   梁晉才,男,漢族, 1958年6月生,山西省臨猗縣人,*黨員,現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1975年至1976年在臨猗楚侯鄉郭村任民辦教師,1976年至1978年在51059部隊做標圖員工作,1978年至1979年在臨猗李漢供銷社辦公室工作,1979年至1982年在運城師專中文系就讀,1982年至1989年在運城師專工作,歷任黨委辦公室干事、秘書、副主任科員、藝術系黨支部書記,1990年至2001年在運城高專工作,歷任黨委宣傳部長、總務處長、黨辦主任、黨委委員、計財處長(主持黨辦、組織部工作),1992年至1995年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政治專業學習,2001年8月任運城高專黨委副書記,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副院長 王卓民   王卓民,男,漢族, 1956年8月生,山西省萬榮縣人,*黨員,教授,現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1983年山西師范學院政史系畢業后留校工作。1992年底調回運城高等專科學校馬列教研室任教。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北京師范大學助教進修班攻讀哲學原理碩士主要課程,1997至1998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做國內訪問學者,1995年擔任馬列教研室主任,1998年擔任教務處處長。1991年評聘講師,1996年評聘副教授,2000年評聘教授。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副院長 張鳳琴   張鳳琴,女,漢族, 1963年11月生,山西省平遙縣人,*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北大學碩士生導師,特聘教授,現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1983年畢業于山西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0年山西大學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學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2003年至2006年在西安交通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9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現為中國數學會生物數學學會常務理事,山西省數學學會理事, 運城數學學會理事長、省重點扶持學科首席學科帶頭人。2004年9月任運城學院副院長。編輯本段運城學院與北京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在運城站傳遞過程中,運城學院積極配合,傳遞圣火。編輯本段運城學院的辦學成績
      2007年,運城學院學子出征全國大學生電子科技競賽,摘得全國一等獎桂冠編輯本段大學生社團組織
      運城學院現有大小50多個社團組織,包括東西俱樂部,法律服務中心等。近年運城學院錄取分數線
      錄取分數線專業分數線 高考科目: 文科 理科生源地: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河北 河南 山東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蘇 浙江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云南 貴州 四川 陜西 青海 寧夏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西藏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肅 港澳臺 年份: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檔 錄取人數 錄取批次

      2009 503 509 504 -- 14 本科二批
      2008 505 511 507 -- 13 本科二批
      2007 538 545 540 -- 13 本科二批
      2006 535 552 544 -- 13 本科二批
      2006 535 552 544 -- 13 本科二、三批
      2005 500 525 517 -- 10 本科二批

      專業大類 專業小類 專業名稱 最低 最高 平均

      暫無數據

      詞條圖冊

      高校人事工作總結

      高校人事工作總結

      本文是我為大家搜集的一篇優秀的“高校人事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

      正帆一年來,人事處在校黨委、校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分管領導的指導下,堅持樹立“績效意識、增量意識、創新意識”和“穩中求進、與時俱進、團結奮進”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在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人才招聘、人才培養、師資建設、職稱評審、工資福利、社保計生、制度完善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進展,較好地完成了學校安排的年度工作計劃。現根據人事處2017年工作要點和任務分解,將各項工作完成、執行情況匯報如下:

      一、抓思想、班子建設,凝聚團結奮進共識

      根據學校安排,人事處積極組織全處同志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狠抓作風建設,整治“*”問題,圍繞“六權治本”,進一步規范人事工作,簡化辦事流程,強化勞動紀律,提高工作成效。深入開展學習討論落實活動精神,定期召開支部*生活會,開展談心,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各類問題,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對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四個實施辦法。對照學校要求,積極面對教職工提出的建議,落實責任到人舉滑雹,杜絕違規違紀現象,嚴格控制辦公經費開支,“三重一大”等事項都要在全處會議上進行討論,結合*生活會,開展了科室專項工作匯報和研討,各項工作都做到公開透明,加強了工作聯系和溝通。

      二、抓重點推進,工作實現穩中有進

      (一)堅持育引并舉,統籌做好人才工作

      1、人才引進突出“新”。全年共錄用來自36所大學的63名畢業生(其中博士22人,優秀緊缺專業碩士24人,公開招聘碩士17人),涉及專業55個,遍布山西、陜西、安徽、甘肅、廣東、河北、河南、湖北、遼寧、內蒙、山東、青海等11個省份。其中省外27人,占比43%,有56人來自32所國內外一流知名高校(包括浙江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大、重慶大學、西北農林、中國地大、南京農大、香港大學、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等),占到總錄取的89%,使得我校的人才隊伍學緣結構進一步多元化。

      2、實施“131”人才工程突出“引”,發揮高層次人才引領作用。做好現有后備人才的培養工作,充分運用好“13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堅持學術引領、項目合作、多方扶持、考核激勵、完善配套的方針,對拓展我校青年教師學術視野,實現學術高起點,成果高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時發揮牽頭作用,積極督促落實“131”人才工程款項,協調組織督促2610萬的經費使用,購*了先進儀器設備,進一步提升了各學院的學術研究設備檔次,為開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物質保障。一年來,各學院認真組織,一、二層次的院士和知名學者先后36次來校開展學術講座、科技論文討論、項目選題等學術交流工作,2014年我們積極申報第二批省“131”人才工程,申請引進院士級人才4人,杰青獲得者、長江學者等層次知名學者35人,這一工作有力帶動了師資隊伍梯隊建設。

      3、人才招聘突出“早”。2015年人才招聘工作從2014年9月即已著手組織,我們利用網絡宣傳,參加8大城市現場招聘會和12所知名大學校園招聘,目前碩士畢業生達成就業意向63人,博士10人。

      (二)樹立了干事創業導向,初步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機制

      1、按照學校制度建設要求和建立完善人事管理制度體系工作需要,2014年人事處基本完成了校內編制的核定方案草案,起草了《山西農業大學崗位職責及聘期考核方案(試行)》,基本形成了從二級單位編制數量核定、崗位職責明確、崗位競聘程序、崗位聘任、聘期考核一條龍的工作體系。

      2、嚴格考讓猛勤考核,修訂了獎勵績效發放辦法,與每一位職工按照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簽訂了聘期聘用合同,明確了崗位職責。

      3、將工作年度考核與聘期考核相結合,開展年度工作述職,并對副高以上人員年度工作在全校范圍內公示。

      (三)職稱評審嚴格把關,明確導向

      嚴把論文基本信息關、查重關、外審關、答辯關、評審關。堅持條件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確保公平公正。認真按照省教育廳要求,對論文進行查重、外審,起到了很好的導向性作用,讓老師們今后對論文的撰寫,著作的發表都進一步明確了要求和規范。

      全年共評審聘任教授9人、副教授26人、講師30人、實驗師3人、圖書助理館員2人,圖書館員1人,編輯2人。

      (四)狠抓重點,構建人事管理體系

      按照學校制度建設年的工作要求,堅持構建科學、靈活的人事管理體系,狠抓重點,先后就高層次人才引進考核、博士后管理配套措施、博士引進扶持政策、學校獎懲考核機制、師德師風建設等幾方面修訂出臺了《山西農業大學教師延退暫行辦法》、《博士研究生來校工作暫行辦法》、《山西農業大學博士后工作管理辦法》、《“131”領軍人才工程引進人才崗位津貼發放辦法》、《山西農業大學校內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方案》。

      三、抓優質服務,能力水平實現與時俱進

      (一)博士后優化結構,流動站喜添新兵

      根據國家博管委的要求,在博士后進站人選結構上進一步優化,擴大全職進站人員的比例,鼓勵在職專業技術人員走出去到更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流動站建設取得新的突破。2015年我校新增園藝學一級博士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實現了學校現有博士一級學科點博士后流動站全覆蓋的學科建設目標,為完善學科發展,建立高層次人才儲備庫做好了前期準備。全年組織在站博士后申報博士后基金面上資助和特別資助項目24人次,獲批面上二等資助3人,連續3年多人獲得資助。

      (二)選育各類人才,提高隊伍素質

      努力掌握各類人才選拔信息,及時通知到教師本人,鼓勵符合條件的教師積極申報。2014年我校入選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人選3人,每人獎勵特殊津貼2萬元;榮獲“全國優秀教師”1人,“山西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2人獲得省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項目17萬元資助(其中1人獲得省重點類12萬資助),派出4人參加教育部的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組織了86名新進教師的崗前培訓的申報工作,36名新教師參加了教學能力測試和教學理論考試,為48名新教師辦理認定了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

      在校內開展青年教師培訓工作。組織152名2012-2014年新入校教師、輔導員、管理人員參加了“校情師德師能”培訓班,聆聽了學校黨委書記石揚令,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趙春明,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張虎芳,副校長李宏全的精彩專題演講,引人入勝,反應強烈。

      與學校年終考核工作相結合,起草了《山西農業大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實施方案(試行)》(征求意見稿),開展了師德師風專項考核。

      (三)做好工資發放工作

      加快推進工資審批進度,全年先后完成了職稱、職務變動、薪級普調和補發等工作,集中完成了校內績效津貼70%,工資30%,取暖費等核發工作,這都是在時間緊、要求嚴、任務重、范圍廣的情況下完成的。同時還及時完成了新進人員起薪、工人技術等級考試組織、臨時工考核、離休干部護理費等核定發放工作。

      (四)及時開展社保計生服務

      全年及時完成了各類養老保險、殘疾人就業安置、突發急診、異地安置、參保退保、臨時報銷工作,全年繳納各類保險金1361萬余元,爭取職工培訓資金34萬元。為退休長期駐外職工解決了定點醫療機構少的難題,及時為職工突發事件提供信息服務。

      積極宣傳計劃生育國策,與各基層單位簽訂人口和計劃生育責任書,2014年我校計劃生育率達到100%。根據國家部分放開“二胎”生育政策,對申請生育二胎的教職工嚴格審核,并進行了公示,落實了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經申報、核實、公示等環節后,對公示的181名獨生子女退休父母中第一批次81人發放了一次性獎勵。開展了獨生子女家庭慰問工作,發放慰問品350份,組織了320多名育齡婦女進行了婦科體檢。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制度還不完善。目前還缺乏對人才培養的.細化分類和長效的培養機制,對現有師資隊伍的管理還沒有制度化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博士后待遇還缺乏獎懲激勵和住房管理制度。

      二是“三晉學者”、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高層次人才數量還尚缺,35歲以下青年拔尖人才也是空白。學校人才隊伍總體數量與同類院校比較,還是影響學校戰略轉型發展的短板。

      三是績效分配制度激勵效果還有待提高。“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原則還缺乏更細化的考核機制來體現。

      四是人事管理手段、數據處理還缺乏“大數據”思維,為學校作出戰略判斷所提供的高質量信息不夠。

      五、2018年工作計劃

      一是培養和引進工作還是有許多工作要做,明年乃至今后的重點是圍繞學校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轉型規劃,加大具有國際學術背景的優秀人才的引進,加大本校青年學術骨干的選拔和培養。

      二是爭取獲批農學類學科的教授評審權,提升學校的青年優秀人才層次。制定實施人才發展計劃,結合“131”引進人才的引領,爭取在自有人才隊伍中出現一批高水平的學術名家,并逐年擴大國外訪學人員數量。

      三是加快推進人事管理信息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改變現有效率不高、數據割裂的現狀,加快信息整合,實現科學動態和實時的管理工作模式。

      四是開展制度建立完善專題研討,完善各類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在崗定期教育制度,完善獎懲激勵機制,完善人才扶持機制,逐步建立完善人事管理體系和人才培養體制。

      ;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山西農業大學人事處 高校人事工作總結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山西農業大學人事處 高校人事工作總結”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