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大學信息 >正文

      中國醫科大學招生網 中國醫科大學招生辦電話

      更新:2023年07月15日 00:09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中國醫科大學招生網 中國醫科大學招生辦*,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中國醫科大學招生網 中國醫科大學招生辦電話

      中國醫科大學的報考方式

      有網絡教育學院,以下是今年的招生簡章
      中國醫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
      2007年 招 生 簡 章
      中國醫科大學是教育部2002年批準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院校,是一所醫學學科門類齊全,教育層次完整,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經驗豐富的醫學院校。
      我校在遠程教育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中國醫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網站。已經具備了由衛星傳輸的天網,Internet傳輸的地網,和教學管理人員組成的人網。到目前為止,校外學習中心的規模不斷的擴大,并與奧鵬遠程教育中心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為開展現代遠程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7年學生現在開始全面招生。
      一、招生專業與對象 1、護理學
      中專起點專科:學制三年,招生對象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相關中等專業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證書的在崗人員。
      大專起點本科:學制三年,招生對象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相關專業學校畢業專科證書的在職人員。
      中專起點本科(專本連讀):學制五年,招生對象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相關中等專業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證書的在職人員。
      2、臨床藥學
      中專起點專科:學制三年,招生對象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相關中等專業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證書的人員。
      大專起點本科:學制三年,招生對象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相關專業學校畢業專科證書的在職人員。
      中專起點本科(專本連讀):學制五年,招生對象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相關中等專業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證書的人員。
      3、衛生枯擾事業管理
      大專起點本科:學制三年,招生對象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畢業證書,現從事醫藥管理的在職人員。
      4、口腔工藝技術
      中專起點專科:學制三年,招生對象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相關中等專業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證書的在職人員。
      二、考試方式
      參加中國醫科大學組織的機考入學考試,經過入學考試合格即可錄取。考試科目如下:
      1、護理學:
      中專起點專科、中專起點本科:護理學綜合(含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英語。
      大專起點本科:大學語文、醫學基礎(含解剖學、生理學)、英語。
      2、臨床藥學:
      中專起點專科、中專起點本科:藥學基礎(含無機化學、有機化學)、英語。
      大專起點本科:大學語文、藥學基礎(含無機化學、有機化學)、英語。
      3、衛生事業管理:大學語文、管理學基礎、英語。
      4、口腔工藝技術:口腔技工概論、英語。
      三、報名、考試及入學時間
      招生、入學分春季和秋季兩次。
      1、春沒衫旦季:報名時間1月20日至3月30日,考試時間3月,入學時間4月上旬。
      2、秋季:報名時間7月15日至8月30日,考試時間9月,入學時間10月上旬。
      四、報名方式
      登陸中國醫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網站 ,在招生專區欄內下載入學申請表,填寫完整,持本人身份證、畢業證書(春季學生畢業證書日期應在當年3月1日之前;秋季學生畢業證書日期應在當年9月1日之前)原件及復印件(用A4紙分別復印一份),四張一寸彩色免冠照片,報名入學考試費120元,到本地校外學習中心報名。護理學的考生必須提供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在職證明。持不符合條件畢業證書或假證報名者,一切后果自負
      五、錄取、交費、注冊 考試及入學資格審核合格者,由學院發《錄取通知書》和《注冊須知》,到學院或校外學習中心辦理交費、注冊手續。
      六、本科層次學生參加統考的規定
      根據教育部教高廳[2004]2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對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網絡教育學生部分公共課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通知”文件,2004年3月1日以后入學注冊的本科層次學歷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參加公共課全國統一考試(一年兩次),統考合格成績作為教育部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資格的條件之一。統考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統一試題、統一標準。
      七、畢業證書、學位證書 學生學習成績合格者,頒發中國醫科大學畢業證書(網絡教育),國家承認學歷。本科層次學生符合條件,經參加統一學位考試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學位。
      八、教學模式
      采用以衛星傳送教師講課的圖像和聲音,學生在校外學習中心實時學習為主,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登陸本院網站進行自主學習,校外學習中塌盯心配備教師進行輔導。學期期末,學生可以在網院網站下載期末復習提綱,學生在當地參加學院統一組織的期末考試。
      九、詳情查詢
      中國醫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網址: 郵 編:110001
      電 話:024-23266839 024-23256666-5484 13386885525
      聯系人:劉強 E-mail:liuwt@mail.cmu.edu.cn

      中國醫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
      2007年1月10日

      中國醫科大學招生辦*

      中國醫科大學招生辦*為024-31939069。

      mail:bkzsb@cmu.edu.cn。

      研究生招生聯系*:024-31939465。

      Email:gszb@cmu.edu.cn。

      本科生就業指導聯系*:024-31939066。

      Email:cmubyb@126.com。

      研究生就業指導聯系*:024-31939471。

      辦公時間:9:00-16:30。

      中國醫科大學扒簡現有沈北、和平2個校區,設有16個學院(學部)、3個研究院。在醫學、教育學、理學、工學、哲學和管理學等6學科門類擁有學位授予權;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生物學等7個學科具有一級旦悔學科博士學位授春遲褲予權,設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70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75個。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醫科大學——聯系我們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中國醫科大研究生官網是多少?

      中國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始于建國初期隱讓好。1978年全國恢復研究生招生滑桐,學校灶鉛是首批獲準招生高校之一。1980年國務院頒布學位條例實行學位制度后,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
      中國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網站 /

      中國醫科大學成考報名辦法、時間及地點能否詳細介紹...

      中國醫科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目前僅有業余和函授兩種形式。業余的授課方式一般在院校駐地招收學生,安排夜晚或雙談閉局休日上課;函授教學主要以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的自學為主,并組織系統的集中面授。上課地點在函授站或教學基地,校本部不單獨開班。

      中國醫科大學招收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有三種類型:高中起點升本科、高中起點升專科、專科起點升本科。

      高中起點升本科學制為5年、高中起點升專科學制為2.5年、專科起點升本科學制為2.5年。

      1.中國醫科大學報名辦法:按各省規定的報名程序和時間進行。一般各省報考手續分兩態世次。第一次,考生根據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向社會公布的報名網站進行網上報名,填報志愿和相關信息,并自愿選擇現場攝像的報名點;第二次,考生到自己選擇的報名點按照自己的網報號交報名費及報名材料、攝像,核對信息。兩次缺一不可。

      現場報名手續:考生本人持下列證件及資料報名:

      (1)畢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2)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3)屬規定的照顧對象所需的有關證明(證書)原件及復印件,報考以后補交證明一律無效。

      2.中國醫科大學報名時間:以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時間為準。

      3.中國醫科大學報名地點:考生到所在地的市(區)招生辦公室指定的報名點就近報考。一般在8月中下旬可在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的報名網址進行報名,9月初到指定地點進行現場確認。

      4.按各省招生部門規定繳納報名費并填報志愿。

      5.實行報名改革試點省份的考生需按規定時間進行志愿確認。

      (具體報名方法、時間、地點詳細安排以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為準,以上僅供參考)

      中國醫科大學成考助學班報名簡章: /xl/

      中國醫科大學成考社會報名入含讓口: /xl/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中國醫科大學招生網 中國醫科大學招生辦*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中國醫科大學招生網 中國醫科大學招生辦電話”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