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高考100天,家長能為孩子做什么?

      更新:2019年12月03日 22:08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高考100天,家長能為孩子做什么?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高考100天,家長能為孩子做什么?

      第一階段

      進入到3月份,有些同學成績有較大提高,他們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但是也有不少同學經過幾番努力,排名依然沒有進步,或者說自己的排名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他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不敢肯定自己今年還能否考得上大學,腦海里一片茫然,4月份隨著三輪復習的開始,一部分孩子因為對自己自信不足,產生了放棄的想法。

      這個時候家長要降低期望接受現實,寧愿低些也不要太高,壓力寧愿小些也不要過大,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學生現實表現和現有能力,合理施教:變怒其不爭為激勵促進;變責怪埋怨為冷靜勸導;變高分要求為適當指標;變學習施壓為放松調節。

      第二階段

      進入5月以后,隨著高考的臨近,所有的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產生恐懼心理和焦慮心理,這時家長千萬不要用“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么,明年再考”之類的話語去安慰孩子,因為這樣的話只能使孩子更加緊張,可以找較為專業的人給孩子一些建議,要不然就是保持沉默,等待學校給孩子做工作。

      家長如何做?

      多項調查資料表明,高考學生感到最重的心理壓力很多是來源于他們的父母,在很多父母身上體現得“考試焦慮”現象甚至比兒女還明顯。這勢必會加重考生的考前焦慮,因而給考生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1.盡量避免對孩子過度關注

      比如每天都問孩子:“今天復習怎么樣啊,有沒有遇到難題啊?”這樣過多的詢問,可能會增加孩子不必要的壓力和焦慮。

      2.要對孩子現狀有客觀的認識

      家長不要整天強調孩子必須考多少分,必須考什么學校。家長要接受“孩子學習的狀態和習慣不是一時就能扭轉過來的”這個現實,以對自己的心理進行恰當的調適。

      3.避免行為過于謹慎

      不要將高考沖刺搞得跟如臨大敵一般,比如在家里走路的腳步都很輕、不敢開電視……總是擔心會影響孩子的備考復習。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有時候家長過于謹慎,雖然你沒有在口頭表達出什么,可是孩子時刻都能感受到這種如臨大敵般的緊張,反而可能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4.全力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但要適度

      高考備考是一場持久戰,身體是很重要的,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好后勤工作,保證學生早上來校之前吃上豐盛的早餐。有條件的話中午可以安排地方讓學生午休一個小時,這對孩子很重要,不管您的工作有多忙,這一年,孩子的事是最主要的。

      但從學生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家長的關心未必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學生正在那冥思苦想,爸爸走來好心相問:“復習得怎樣了?”學生剛進入連續思考狀態,媽媽端來一杯熱湯:“先喝了再復習”,此時,學生不得不切斷思路。學生坐在書桌旁專心學習,家長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

      另有一些家長,臨到考試時就怕學生吃不好,影響了考試,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結果大魚大肉,使學生生理失調,學習精力不濟,甚至影響了身體健康。

      家長的心理關心要細致,物質關心要科學。平時住校的學生,考試期間仍應住校。家長平時不常到學校看學生,考前和考試期間也沒有必要在學生身邊。

      家長八大忌語

      忌語一: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學!

      忌語二:你一定要在班里考到第幾名!

      忌語三:12年的學習,關鍵就在這次考試,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忌語四:這次考不好不要緊,明年可以復讀。

      忌語五:什么事情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復習就行了!

      忌語六:好好復習,高考時來個超常發揮!

      忌語七:去年誰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學,你像他一樣就好了!

      忌語八:你這一場考得怎么樣?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高考100天,家長能為孩子做什么?,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高考100天,家長能為孩子做什么?”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