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親子教育|孩子“不聽話”“頂嘴”家長怎么教育?

      更新:2020年02月24日 14:35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親子教育|孩子“不聽話”“頂嘴”家長怎么教育?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親子教育|孩子“不聽話”“頂嘴”家長怎么教育?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么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孩子方法

      “我女兒8歲,剛上小學三年級,性格叛逆,成績中等,我說什么都不聽,還總是頂嘴,作為家長我該怎么教育呢?”

      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問題是,什么叫作“不聽話”和“頂嘴”。因為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開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外界,對事物建立自己獨立思考的年齡。

      對父母的某些要求有時反抗或提出異議,也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課外輔導網小學家教老師想說如果像你所說的“總是不聽話”“經常頂嘴”,我們可能就需要思考一下,原因究竟在哪里?

      孩子在幼兒時期,由于對社會的接觸面狹窄,且心理發展還處于對父母的完全依戀和依賴時期,生活上也容易事事聽從父母的安排,顯得“很聽話”。但是,如果父母滿足于孩子的這種“俯首帖耳”,認為他必須聽從自己的話,那么將會壓制了孩子的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的發展,或者激起孩子更大的反抗,顯得更加“不聽話”。

      當父母與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有些父母千方百計把孩子壓下去,以為這樣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其實,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會明白,孩子反抗父母常常有合理的一面,而這往往是某些很珍貴的品質在生長。如果父母尊重孩子,聽取其合理的意見,會極為有利于孩子的發展,自然也有利于發展良好的親子關系。

      讓我們來看一則報導:

      據《生命時報》2008年3月25日訊:與父母爭執不休對青春期孩子來說簡直司空見慣,而且幾乎所有人都認定,這會影響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密關系。可匝最近研究卻顛覆了人們慣常的思維,據英國《觀察家報》3月17日報道,親子之間的爭執非但不會疏離彼此間的感情,反而有利于孩子成長和密切親子關系。

      該研究負責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霍姆斯對此解釋道,爭執其實也是加強親子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爭執可以涉及功課、服飾、交友等各個方面,而且一定要夠激烈,太冷靜的討論則起不到溝通效果。

      “爭執對青少年一直都有益。孩子們可以在與他人的爭執中,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自我,如‘我現在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我做得好不好’等,從而逐漸達到自我身份的認同。”霍姆斯還指出:“不同意見的碰撞,會讓他們學會社會認知技巧,以及面對錯綜復雜的事物時的理性分析能力。”

      同時,孩子在爭辯中,為了占據上風,就要不斷地把有理的一面展現出來,于是他們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不斷自問“我對嗎”。他們也會為了揪住父母的“小辮子”,來重新考量父母的想法。其實,這就是個反省的過程,讓孩子進一步了解自己也理解父母。

      另據2014年4月16曰《北方新報》訊: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選取了157名來自不同文化和社會經濟背景的青少年,平均年齡13歲。他們對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與母親發生爭論的情況進行了觀察、錄音和分析。

      三年后,研究者驚訝地發現,與性格溫和的孩子相比,那些在與母親爭論時表現得相當自信并善于用合理的想法支持自己觀點的青少年,排解負面壓力的能力更強,意志力更堅定,對煙酒等不良誘惑*的能力也提高了40%。

      這項發表在《兒童發展期刊》雜志上的新研究解釋說,適當與父母發生口角,相當于提供了與他人討論、談判問題的“實地演練”,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主意識,讓他們更愿意開動腦筋想問題、維護自己的利益。這一過程,有助于培養日后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要使孩子既能健康成長,發展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又愿意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確的指導和建議,形成和諧的親子關系。

      我們的教育建議是:

      (一)為孩子做出“傾聽”的榜樣。

      有的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會聽別人說話,往往父母的話剛開個頭,孩子就開始頂嘴。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有時成人也很少仔細聽完孩子的敘述,有時孩子說話剛開個頭,大人就自以為了解了事情的經過,然后便開始說教。

      所以,要想讓孩子“聽話”,我們首先要給孩子做出傾聽的示范,認真聽孩子說的每一句話,真正做到心靈的溝通。這樣,孩子才會從我們這里學到尊重、理解和有效溝通。

      (二)養成和孩子聊天的習慣。

      有的父母平時陪孩子愉快地聊天、玩耍的時間很少,目光只盯在孩子是否專心學習和行為習慣的缺陷上,與孩子的交流主要以批評、嘮叨、說教為主,這就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情緒。建議父母養成和孩子聊天的習慣,多與孩子聊些有趣的話題,時常陪孩子痛快地“瘋玩”一下。親子關系密切和融洽,孩子才會愉快地接受父母的建議。如果父母很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是很多,就更應該保證溝通的質量,不要總是在檢查孩子學習、批評孩子中度過。

      (三)及時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是孩子學習進步和心智成長的有效保證。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強化人的良性行為,比懲罰不良行為更容易取得積極的效果。如果父母能減少重復和不必要的嘮叨、減少發泄情緒的訓斥扣對孩子不滿的抱怨,而增加對孩子優點和進步的發現,并及時把這種發現反饋給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欣賞和期望,孩子便會愉快而有信心地朝著我們的希望逐漸進步。

      (四)父母還要學會巧妙地樹立自己的權威。

      當孩子無理反抗時,父母需要減少和孩子無謂的爭吵和嘮叨,通過和孩子事先制定家庭規范的方式,督促大家各負其責,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和改正的缺點。獎勵和懲罰的措施是全家事先商定好的,做不好需要在監督下接受懲罰,做得好,可以用積分等方式獲得獎勵。長此以往,孩子也會愿意在感到平等和有趣的方式下,自覺地完成任務。

      文章來源:網絡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親子教育|孩子“不聽話”“頂嘴”家長怎么教育?,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親子教育|孩子“不聽話”“頂嘴”家長怎么教育?”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