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大學排名 >專科排名 >正文

      中醫理療專科學校排名 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這...

      更新:2023年09月10日 02:51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中醫理療專科學校排名 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這...,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中醫理療專科學校排名 中國中醫科學院,<a target="_blank" href="/academy/detail/14105.html" title="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a>,<a target="_blank" href="/academy/detail/14119.html" title="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a>.這...

      山東醫學專科學校排名前十名

      山東醫學專科學校排名前十名:

      1、山東省醫學高專科學校

      山東省醫學高專科學校坐落于山東棗莊市,占地面積1695畝,建了10個課堂教學院系,設立22個高職專科技術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543兩人,教職員工1078人,在其中專任教師762人。

      2、菏澤市醫學專科學校

      菏澤市醫學專科學校坐落于我國牡丹之都,占地70.81萬平方;共創有12個課堂教學企業,設立高迅襪租職專科技術專業12個;現有專任教師564人,在校學生13524人。

      3、山東中醫藥高專科學校

      山東中醫藥高專科學校位于膠東地區煙臺市,,院校占地面積923畝,教學樓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公共圖書館圖書62萬余冊。

      有4個課堂教學系,兩個教務科,一個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3+2”專業對口全線貫通按段塑造大學專業兩個,大專專業15個;有專任教師477人,在校學生10345名。

      4、濟南護理職業學校

      濟南護理職業學校坐落于山東濟南,院校占地面積600多畝,館藏品書籍十五萬冊好仿;設立9個課堂教學組織 ,設立14個大專層級技術專業和七個五年一貫制高職專業;有教職員工416人。

      5、濰坊護理職業學校

      濰坊護理職業學校是經山東省*準許開設的全日制一般高等院校,專職老師近800人,專任教師80%之上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設立針灸*、醫療器械應用技術、老年人服務項目與管理方法、中醫理療技術性、康復訓練技術性、兒童發展趨勢與健康服務、醫學美容專業。

      6、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

      齊魯大學醫學院是我國最早的醫學院校之一。后來學校的改建形成了今天的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學院有一位專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可是專職院士,不是別的只掛名字的。學校有5個國家重點學科。

      而且有6個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研究機構前1%。分別是臨床醫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生物化學與生物學,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免疫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

      7、青島大學醫學院

      青島大學的醫學實力也是非常的強力。有眼科學和生理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學校有4個學科博士點,28個二級學科博士畝兆點。一個學校的博士點越多,也說明了一個學校的實力越強。

      8、齊魯醫科大學

      齊魯醫科大學是2017年山東省新組建的院校。由泰山醫學院和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合并。學院的實力一下暴漲。科學院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一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新組建的齊魯醫科大學已經有了與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爭霸的實力。

      9、濱州醫學院

      山東的好學校實在是多。濱州醫學院有4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省級特色專業。學院有4人“雙聘院士”和5個省級教學團隊。教學水平強大。

      10、泰山醫學院

      泰山醫學院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泰山腳下,是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設有16個教學院部系、30多個本科專業和專業方向,3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醫學、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等七大學科門類。

      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泰山學者”設崗學科6個,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8個。 有直屬附屬醫院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1所,其他各類實習見習教學基地230余家。 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有哪些中醫學的專科學校啊

      1、山東中醫藥巧歲高等專科學校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全國的醫學專科院校中算是比較出名,通過校園名稱我們也可以了解到,這所學校的教學側重點傾向于中醫藥學。

      2、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滄州市位于河北省,毗鄰我國的首都城市北京,自然經濟發展有著長遠的優勢。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與北京市各大三甲醫院都有著密切的教學合作,學生們在校期間可以學習理論知識,也有很鬧帶大的機會將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

      3、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我國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所真正的醫學專科院校,其重要作用無需多談,尤其是學校的護理專業更是鳳毛麟角。培育出眾多在醫院中作出重要貢獻的醫學工作者,示范性教學實驗基地,臨床實驗室等一應俱全,學校一直都占據著重要位置。

      4、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該校的特色專業比較多,選擇面很廣,而且學校的口碑是真的很好。最關鍵的是這幾年學校的發展很不錯,發展速度也很快。畢業生的就業率也很好,特色專業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護理學、醫學影像技術很值得報考。

      5、安徽中醫藥高等液寬蘆專科學校

      學校在本地區的醫專中還是很不錯的,在大學城,周圍的高校很多,環境也很好。雖然學校不大,但是想要學東西肯定能學到的。尤其是護理學和中醫學、中醫骨傷等專業很值得報考,就業率也很高。

      2023全國針灸推拿專業比較好的大學有哪些?

      針灸推拿學在中國存在的歷史可以說源遠流長,針灸和推拿屬于養生治病之道,要求對人體穴位非常了解。那么國內針灸推拿專業哪所學校好呢?在國內高校中開設針灸推拿學專業的不多,絕大部分是中醫藥類大學,下面高職招生招生網教務老師收集整理了中國針灸推拿學專業十大名校及其排名,包括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一起去看下詳細內容吧!
      1、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成立于1982年,是國內最早的針灸推拿院系之一。學院針灸推拿學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雙一流學科;針灸推拿學專業為國家級和北京市一流專業、特色專業;針灸推拿學院實踐教學中心為國家級中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針灸學、推拿學、中醫氣功學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學院充分發揮針灸推拿學專業在國際交流中的優勢與特色,開辟師生學術交流平臺,形成了以雙語教學、國際針灸技法及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為代表的特色項目。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11號
      2、上海中醫藥大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于1998年正式成立。作為全國最早建立的針灸推拿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基地,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的學院,秉承學校“不重其大重其優;不重其全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實”的辦學理念,堅持“研究教學型、特色型、外向型”的辦學定位,為社會培養針灸推拿專業人才。開設專業及方向有:五年制針灸推拿專業、五年制針灸推拿學(康復方向)、五年制中醫學類(骨傷方向)、七年制中醫學針推歷塌英語班(與上海交通大學外語學院聯合辦學)。
      地址:上海市蔡倫路1200號
      3、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系于1980年在全國率先成立,2013年底更名為針灸推拿學院,其中石學敏教授創立的“醒腦開竅”針法享譽國內外。針灸推拿學院針灸學實驗教學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針灸學示范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針灸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針灸推拿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康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和推拿學實驗教學中心為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針灸學教學團隊為天津市級教學團隊,康復醫學教學團隊為天津中醫藥大學優秀教學團隊。學院針灸推拿學專業為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
      地址:中國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新城西區鄱陽湖路10號
      4、南京中醫藥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針灸推拿學院由建校之初的針灸學科點發展而來。學院是以培養針灸推拿、康復、中醫養生、食品衛生與營養等中醫藥健康服務人才為特色的學院。學院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個、江蘇省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中醫藥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針藥結合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人民*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健康養生研究中心,江蘇省中醫藥健康養生技術工程實驗室、南京市中醫藥健康養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教學實驗中心等學科平臺。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學城仙林大道138號
      5、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的前身是廣州中醫學院針灸系,于1999年4月15日掛牌成立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學院共開設針灸推拿學、中醫學和康復治療學三個本科專業,針灸推拿和醫療美容技術兩個專科專業。其中針灸推拿學專業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2007年被評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針灸推拿學科于2000年成為省級重點學科,2007年作為中醫學一級學科涵蓋的二級學科納入國家重點學科和廣東省重點學科建設,2015年納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中醫學學科建設。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東路232號
      6、成都中醫藥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發展始于1956年建校初期成立的針灸教研室。學院針灸推拿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四川省重點學科。學院針灸推拿專業作為全國首批開設的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四川省品牌專業,擁有《針灸學》國家級教學團隊,形成了以針灸推拿為品牌,吳棹仙班為特色,研究生培養為精品,博攔爛悉士、碩士、5+3一體化、本科的多層次立體辦學格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柳臺大道1166號
      7、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簡乎第二臨床醫學院針灸推拿學院康復醫學院暨附屬第二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突出針灸、推拿、康復特色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是國家首批重點中醫院(現代化中醫醫院)建設單位、國家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試點單位、全國中醫中風病醫療中心建設單位、全國第二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黑龍江省針灸推拿康復醫療中心、黑龍江省中醫精準康復中心、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學院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運動康復、中醫康復學四個專業,其中中醫康復學專業為全國首家開設專業。博士授權點9個、碩士授權點13個。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和平路24號
      8、山東中醫藥大學
      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前身是1986成立的針灸系,1998年更名為針灸推拿學院。學院擁有“針灸學”、“中醫外治學”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學”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推拿學”、“針灸推拿文化學”、“中醫針刀學”3個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3個。學院針灸推拿學專業設有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含英語方向、康復醫學方向)4個培養層次,另有中醫學(“5+3”一體化)針灸推拿學方向。據高職招生教務老師了解,學院針灸推拿學專業為教育部一類特色專業,山東省教育廳首批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大學科技園大學路4655號
      9、浙江中醫藥大學
      第三臨床醫學院前身為浙江中醫學院針灸推拿系,成立于1986年,2006年隨學校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學院開設有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2個本科專業,針灸推拿學、物理與理療療學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針灸推拿學1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個。學院擁有針灸推拿學專業1個國家一類特色專業、針灸學1個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針灸科1個國家中醫藥重點專科、針灸推拿學1個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學科、針灸學1個省高校重點學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濱文路548號
      10、湖南中醫藥大學
      湖南中醫院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原名針灸系,成立于1988年,2006年更名為針灸推拿學院。學院擁有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運動康復學3個專業,針灸推拿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湖南省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并設有博士點和碩士點。針灸推拿學為“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湖南省重點學科,針灸學、推拿學和康復學均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010年“針灸經絡研究科技創新團隊”湖南省優秀科技創新團隊。2014年新增中西醫結合康復醫學碩士點。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學士路300號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自考/成考報名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 /xl/

      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這...

      中國中醫科學院
      /index.html

      中國中醫科學院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惟一的國家級中醫藥科研機構,在中醫藥事業
      的發展和科研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醫科學院擁有多家醫院和研究所,擁有若干研究
      室和實驗室,更匯集了各方面的優秀人才.

      中國中醫研究院(現在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于1955年,位于北京,是國家中醫藥管理
      局直屬的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現任院長為曹洪欣教授。
      中國中醫研究院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學科齊全、設備先進、科研力量雄厚的中醫藥研
      究機構,下設13個研究所、6所醫院及研究生部、中醫古籍出版社、中醫雜志社等學術單位;
      有職工4000余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2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者800多人;與世界衛生組織
      (WHO)共同建立了臨床與信息、針灸、中藥三個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針灸學會均設在中國中醫研究院。
      中醫藥科學研究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的中心任務,50年來,中國中醫研究院在中醫藥基礎
      理論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及中藥新藥開發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就。截止2004年底,全
      院共獲得科研成果近900項,其中獲國家級、部局級獎近300項;現有院級以上在研課題482項,
      其中國家級課題200項、部局級課題258項;擁有國家新藥(中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GCP)、
      國家規范化中藥藥理實驗室、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和BSL-3實驗室, 是國家中藥安全性
      評價中心(GLP)與中藥復方藥物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單位。
      附屬廣安門醫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充分發揮中醫醫療的優勢和特色,為廣大患者提供良好的
      服務,現有病床1500多張。附屬西苑醫院、廣安門醫院是全國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和全國示范中
      醫醫院。望京醫院是以骨傷科為主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眼科醫院是以中醫眼科為特色
      的專科醫院。各附屬醫院在腫瘤、心腦血管病、老年病、糖尿病以及肛腸、皮膚、泌尿等各科
      疾清薯病及多種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重癥的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療效,在國內外
      有較高的聲譽。
      中國中醫研究院是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基地,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三個一級學科所涵蓋的所有學科專業的博士、碩士授予權,具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予和在職
      人員申請學位的資質;設有中西醫結合、中醫學、中藥學三個一級學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中
      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是全國藏書最多的中醫藥專業圖書館,其中珍本、善本、孤本書籍2萬余冊。
      中國醫史博物館是我國收藏文物最多的中醫專業博物館,收藏文物3000余件。
      中國中醫研究院主辦多種全國性的中醫藥專業期刊,其中在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有答配者《中醫雜
      志》、《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國中藥雜志》、《中國針灸》、《*研究》、《中國
      骨傷》、《中華醫史雜志》、《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等。
      作為我國傳統醫藥對外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國中醫研究院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
      區的醫藥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及民間團體有廣泛友好的聯系與交流,在國際傳統醫
      學界有較大的影響。

      部分重大項目研究進展
      ●冠心病血瘀證血小板活化相關因子的基因組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由陳可冀院士承擔。目前前期的臨床樣本采集、GPIIb–IIIa基因多態性及活性檢測及血瘀證患者基因差異表達譜構建等工作已全面展開。
      ●中醫學關于SARS發病、證候演變規律與治療方案研究
      “863”攻關課題,由曹洪欣承擔。該課題系統研究了SARS的證候特征與演變規律,提出了中醫治療SARS的五大治法及主要方藥,證實了中醫治療SARS后骨壞死的有效性。該課題于2005年9月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驗收。
      ●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救治輔助決策技術平臺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由曹洪欣、劉保延承擔。該課題旨*巧在構建一個基于Internet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臨床救治方案輔助決策技術平臺”,為快速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提高臨床救治水平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已初步建成專業基礎數據庫群、循證文獻查詢分析系統,基于網絡的專家/專題研討系統及互聯網相關信息及時收集分析系統正在建設中。
      ●中醫藥科學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中心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由劉保延、崔蒙承擔。目前已完成中藥基礎信息數據庫、古代中藥與方劑數據庫、中醫藥語言系統等七個主體數據庫的整合與發布;提交了各種相關標準;完善中醫藥科學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中心數據物理中心建設:與科技部科學共享門戶網站和醫藥衛生科學數據共享門戶網站進行了連接。
      ●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臨床個體診療評價體系研究
      北京市市科委重大項目,由劉保延承擔。目前已經收集臨床病例3000余例,部分適于中醫臨床個體診療特點的相關數字模型和數據統計、數據挖掘的新方法已初步形成。該項研究所建立的評價支撐體系,可以在保持中醫辨證論治特色的同時,用充分的科學數據展示和說明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和優勢。
      ●中醫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軟科學研究項目,由曹洪欣承擔。該課題分為8個子課題組建專題研究隊伍,共有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究工作。該課題認真分析制約中醫發展的瓶頸問題,從戰略高度勾畫未來中醫現代化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開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現已完成《中醫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研究報告,正在準備驗收。
      ●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項目,由醫史所柳長華承擔。該課題以“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戰略目標,對中醫藥傳統知識概念與特征、內容與分類、保護原則與方法、國際立場與原則等關鍵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對策建議。課題組采取集中工作方式,召開了14次由各部委專家組成的研討會,半年內完成了55萬字的研究報告。該課題已于2005年7月27日通過了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結題驗收。

      等等好多,自己看吧! /view/50099.htm#1

      北京中醫藥大學
      /portal/media-type/html/role/guest/page/login

      北京中醫藥大學創建于 1956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進入國家“211 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現在廣州中醫藥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了)。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醫藥大學與原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成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并成為直屬國家教育部管理的重點大學。
      學校現設有基礎醫學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中藥學院、針灸學院、管理學院、護理學院、人文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遠程教育學院、臺港澳中醫學部、高職部、體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學機構。
      學校致力于構建面向新世紀的以高層次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藥學、制藥工程學、針灸推拿學、公共事業管理學、工商管理學、護理學、英語(醫學)、法學(醫藥衛生) 9 個本科專業。其中中醫學七年制含中醫科研方向、中醫臨床方向、中醫骨傷方向、中西醫結合方向、中藥方向、針灸推拿方向、針推康復方向、針推對外交流方向、醫院管理方向等 9 個培養方向班,分別與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聯合培養。
      目前,學校全日制在校生總計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陸學生4956人,臺港澳學生317人,留學生1341人),專科生1406人(高職1138人,護理專業268人),碩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學校是全國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醫學 3個一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并均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部局級重點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學校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2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2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最高級)實驗室 9 個。學校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中藥制藥與新藥開發關鍵技術工程中心、中醫藥現代化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工程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與北京師范大學共建)、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
      創辦于1958 年的附屬東直門醫院是學校臨床教學及醫療、科研基地。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一所醫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齊全、設備完善、綜合服務能力強并具有中醫專科專病特色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附屬東方醫院已建設成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設備先進、人才優化、管理科學、醫療水平一流、中醫特色突出、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國家級現代化的綜合性中醫醫院。2006年,北京冶金醫院正式劃轉北京中醫藥大學,成為學校第三附屬醫院。
      建于 1958 年的藥廠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齊全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工藝技術,現已通過小容量注射液 GMP 認證。其拳頭產品“清開靈注射液”連續三次被審定為全國中醫醫院急診首選必備中成藥。
      建校50多年來,北京中醫藥大學以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為己任,已為國家培養了30000余名高級中醫藥專業人才,為世界87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13000余名中醫藥專門人才;近年來,先后與 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 43個合作項目,與境外45所知名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聯系。
      學校主辦有國家一級學術期刊《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和《中醫教育》雜志,是中醫藥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吳建偉 校長:高思華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七。

      上海中醫藥大學
      /

      1956年。解放后國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
      【學校概況】創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醫藥大學,是新中國誕生后國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高等院校之一。學校位于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科研教育區內,占地600余畝,建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信息樓、行政樓、外事樓、體育中心、博物館樓等,教學設施齊全,環境優美。
      目前,學校各類在校生有8200余人,其中博士生375人、碩士生944人、本專科生(包括高職)4891人,成人教育987人,長期外國留學生711人。另外,目前學校已與1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關系,有來自日、韓、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短期留學生每年600余人次。
      建校近50年來,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各級各類中醫藥專門人才,校友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校擁有600多名專家和教授,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 多名全國名中醫、上海市名中醫以及國家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等。校(院)本部在職教職工1200余人(不包括附屬單位)。
      學校現有19個二級學院及部門。3所直屬附屬醫院,曙光醫院、龍華醫院、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普陀醫院和上海市中醫醫院。
      12個附屬及共建研究所。9個研究中心。另外還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醫機構組成的醫教研聯合體。3個教育部基地:中國大學生武術訓練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理科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3個一級學科授權的博士點:中醫、中藥與中西醫結合學科,同時也都是博士后流動站;1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3個碩士點;27個本、專科專業(方向);同時,學校還有9個繼續教育的本、專科專業。
      該校實行研究院與學校合署的管理體制,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是全國七大中醫藥研究中心之一。學校現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4個:中醫外科、中藥學、中醫內科、中醫骨傷學;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學科建設單位4個。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個;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點學科3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個。三級實驗室13個。
      學校的辦學目標是朝著高層次、研究教學型、外向型方向不斷努力,建成為國內一流、世界著名的中醫藥大學。(

      【分科簡介】
      基礎醫學院簡介
      基礎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級學院。其前身為上海中醫學院基礎部,于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規模和職能的擴展,隨我校更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后,于1996年10月改稱為基礎醫學院。
      基礎醫學院承擔全校各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醫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分設5個學科大類、19個教研室,現有職工近160余名,教師中碩士、博士學歷占70%,正高23名,副高29名。學院管理的學生近1000名,其中碩士生、博士生200余名。我院設有2個博士后流動站,4個博士點,5個碩士點。其中,中醫基礎理論學科是上海市教委已建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建的重點學科。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為上海市重點(特色)學科,學院是全國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學人才培訓基地。其他如中醫診斷學、中醫臨床基礎及中西醫結合基礎等學科在全國中醫院校中均具有一定的學術優勢和地位。目前,學院承擔國家和部市級課題50余項,科研經費愈千萬。在開展中醫藏象研究、中醫“證”的研究、中醫四診客觀化研究、中醫防治亞健康研究、中醫體質學研究、中醫學術史研究、中醫經典防治重大疫病研究及中醫方證相關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績,并創立了具有中醫特色的解剖學科,其學術水平全國領先。近年來,我院先后主編國家統編規劃及新世紀課程教材20余本。
      學院聘請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擔任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訪及學術交流頻繁。學院有多名教授應邀赴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講學,在國際上為學校贏得良好聲譽。
      學院在歷任領導帶領下,長期以來為學校的教學科研作出重大貢獻,成為學校教學與科研的主要支柱。學院名師輩出,名醫薈萃,金壽山、劉樹農、張伯訥、殷品之、張震夏、賈福華、沈濟蒼、萬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維康、段逸山、柯雪帆、嚴世蕓、趙偉康、嚴振國、曾兆麟、施玉華、顧文聰等著名中西醫學家先后在學院任教任職。
      目前學院上下一心,正以“勤求古訓、融匯新知、務實基礎、甘為人梯”的精神,為開創中醫教學科研和諧奮進的新局面而努力。
      中藥學院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建立于1972年,學院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中醫藥專門人才和管理人才為宗旨,堅持以教學科研為中心,實施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建院3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各層次中藥專門人才1000余名,其中許多人已成為各級各類醫藥企事業單位的骨干力量。中藥學院現有教學科研人員六十余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占全院教職員工人數的75%。
      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該院以人才需求為導向,逐步擴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規模,堅持高層次、研究教育型和外向型的辦學定位,走多規格、多模式辦學相結合的發展道路。中藥學院分別于1981年和1986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中藥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為全國首批授予點之一。現有博士點1個,碩士點5個。現設置專業有七年制中醫學專業醫藥結合方向、四年制中英聯合辦學藥學專業、四年制中藥學專業。目前,學院在讀碩士生、博士生80余名,七年制及本科生700余名。同時,學院積極拓展中藥科研領域,特別在中藥新藥開發、中藥制劑技術研究、中藥質量控制研究、中藥活性物質提取、中藥復方藥效學及藥代動力學研究等方面開展廣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隨著學校教學科研體制改革的深入,中藥學院將以中藥學教育高地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完善教學、科研、產業工作的管理,充分發揮優勢,為祖國的醫藥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針灸推拿學院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于1960年在全國中醫院校中最早建立針灸專業;1974年建立針灸推拿傷科專業;1978年建立針灸推拿系;1982年在全國最早實行針灸、推拿獨立招生,建立針灸系和推拿系;1998年正式成立針灸推拿學院。
      作為全國最早建立的針灸推拿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基地,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的學院,近年來堅持大學的“高層次、教育研究型、外向型”的辦學模式,不斷適應社會需求,逐步擴大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規模,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級中醫人才。目前開設專業及方向有:五年制針灸推拿專業、五年制針灸推拿學(康復方向)、五年制中醫學類(骨傷方向)、七年制中醫學針推英語班(與上海交通大學外語學院聯合辦學)。
      學院擁有一支優秀的以博士生、碩士生導師為主的教學科研師資隊伍,承擔著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任務。針灸學課程獲國家教育部精品課程。有多名教師獲得“上海市名師獎”、“上海市寶鋼獎”和“育才獎”先進個人等殊榮,以及上海市教委“優秀青年教師”光榮稱號。
      學院堅持以高層次、多學科交叉結合的發展思路,積極與上海復旦、交大、中科院技術物理研究所以及美國馬里蘭大學等國內外綜合性大學和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及柔性流動,不斷推動著科研水平提高和學科建設。在針灸經絡基礎、臨床研究和針灸推拿診療技術的客觀化、標準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先后獲得多項國家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并獲得和轉讓專利多項。
      學院還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每年均派出教師赴東南亞和歐美地區國家講學交流以及醫療合作。也接待多國學者和團體的學習訪問,為中醫走向世界作出積極的貢獻。
      護理學院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是在原上海醫學高等專科的護理專業(大專)基礎上組建,并于2000年5月12日正式成立。學院成立六年以來,在學校黨政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初具規模,并逐步完善了管理體制和教學體系。在2003年,隨著學校的整體搬遷到張江校區,護理學院的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質量、辦學規模等各方面進一步發展,辦學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根據學校辦學的總體思路,學院確立了以堅持中醫特色為本、中西醫結合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多層次、多模式、外向型”的辦學形式,在原來單一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的基礎上,于2003年9月開始招收護理本科(四年制本科)及中外合作護理專業(三年制大專)。
      護理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生氣勃勃的師資隊伍,其中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所占比例為40%。近年來承擔多項市級、校級課程建設和科研課題,獲多項教學、科研獎項,創建市級、校級優秀課程,主編、參編各類教材數本,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學院下設3個教研室(基礎護理、臨床護理及中醫護理學教研室)、1個護理學教學研究實驗中心,擁有先進的護理教學模型和儀器。
      學院擁有實力強大的臨床見實習基地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市仁濟醫院、同濟大學附屬上海東方醫院、上海市中醫醫院、國際婦嬰保健醫院、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等,為培養高素質的高級護理人員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教學質量是學院的宗旨和奮斗目標,幾年來,學院積極、穩妥地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下,在教學內容上充實、加強中醫專業基礎課程和中醫專業課,強化學生外語交流能力,使他們成為具備中西醫兩套護理理論和技能,并富有創新意識、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高級護理人才。自學院成立以來,本學院畢業學生的就業率達到100%。
      醫學技術學院簡介
      醫學技術學院成立于2000年元月,是根據就業市場對醫學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整合中醫藥傳統養生保健優勢,順應現代養生保健發展的要求,以培養養生保健、管理服務等醫學相關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為主的二級學院。經過7年的管理與建設,學院由設置之初的中藥制藥與保健推拿2個專業,60余名學生,發展到至今中藥制藥、醫學美容技術及中醫營養等多個專業,2個校外辦學分院,共計555名學生。
      目前設置了中醫營養教研室、醫學美容技術教研室和醫學技術聯合教研室。在依托其他二級學院專家教授和部分外聘師資的基礎上,學院專設“雙師型”師資12名,分別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科研項目一項,市級科研課題二項,校級課程建設三項。
      學院遵循“你的需求就是我的方向”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現已和美麗田園美容有限公司簽訂了訂單式培養中醫美容專業學生的協議,和上海市托幼協會建立了中醫營養后期專業培養的關系,和上海蓮氏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籌建健康實驗室等,為教師和學生教學、科研和實訓提供了較好的平臺。
      國際教育學院簡介
      依托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教育資源,是學校專設的面向海外的中醫藥高等教育機構,自創辦以來的近30年中已為全球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近6000余名中醫師、針灸師和理療師,并在全國所有的中醫院校中首次參照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為留學生提供教育服務。學院現有長期留學生440余名,每年短期留學生人數1000余名。學院還設有世界衛生組織(WHO)委托建立的國際針灸培訓中心,擁有英語、日語、法語、韓語等四個專業翻譯區域,能以多種語言開展教育交流活動。

      有哪些學校的針灸推拿學比較好?

      當地的中藥學校一般都會組織培訓、考核。

      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最新的醫學考證學習資料,包括各大機構的護理,醫師,中醫,口腔,護師,以及賀銀成,天天師兄,張博士,昭昭等名師資源,資源適合醫學類的學生,也適合需要考證的人群;資料會同步更新,后面會不斷匯聚更多優秀學習資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學習,需要悄薯顫的可以先收藏手槐轉存,有時間啟敗慢慢看~

      最新醫學考證學習資料

      鏈接:/s/1wckfMewRw_R24pL_lVLUZw

      ?pwd=944A

      提取碼:944A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中醫理療專科學校排名 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這...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中醫理療專科學校排名 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這...”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