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研究生 >正文

      哪些中醫藥大學比較好考研?

      更新:2023年10月26日 04:30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哪些中醫藥大學比較好考研?,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哪些中醫藥大學比較好考研?

      最容易考研的中醫藥大學

      最容易考研的中醫藥大學是 甘肅中醫藥大學

      甘肅中醫藥大學是甘肅省人民*與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中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院校、 中醫學專業 “5+3”一體化招生院校。

      學校現有和平校區、五里鋪校區、 定西 校區及 甘南 校區四個校區,形成“一校四區”辦學格局,四個校區的功能布局分別為:本科專業人才教育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成人繼續教育基地、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民族醫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學科建設:

      學校是具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三個 一級學科 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中醫藥類高校。現有醫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等7個 學科門類 ,其中有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特色學科(A類)、7個省級重點學科、9個省級醫療衛生重點學科、2個省高校重點學科。

      以上內容參考: 甘肅中醫藥大學官網——學校簡介

      哪些中醫藥大學比較好考研?

      根據去年的錄取結果,能發現考研比較容易的中醫藥大學有以下幾所,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一、河北中醫學院

      一志愿考生總成績=初試總成績/5×70%+復試成績×30%,滿分100分。調劑考生總成績=初試總成績/5×50%+復試成績×50%,滿分100分。所以只要你是一志愿報考,而且你的初試成績足夠高,基本上就會被錄取了,而中醫學考研大多數還是靠背誦和刷題,也就意味著,只要你刷題足夠多分數就容易更高些。

      二、云南中醫藥大學

      這個是按二區的分數線劃定國家線,會比一區的熱門城市更低一些,前兩年的復試線和國家線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只要你過了國家線就能進入復試,復試的錄取比例是1:1.2,也是比較高的錄取比例,而且云南中醫藥大學的初試科目比較容易。

      三、廣西中醫藥大學

      同樣也是二區的復試線,廣西中醫藥大學比較好進的是它的藥物制劑方向,這個專業的復試線是B區國家線,而且生物制劑方向招收的人比較多,前兩年一直有空額,所以這也是比較容易上岸的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大學考研排名

      中醫藥大學考研排名介紹如下:

      1.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該院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直屬的研究生院,以培養高層次中醫人才和開展中醫學科研為主要目標,擁有中藥、針灸推拿、中西醫結合等多個研究方向。該院教師力量雄厚,科研實力強大,擁有現代中醫學研究所、中醫臨床研究所等多個研究機構。

      2.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南京中醫藥大學是國內著名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其研究生院擁有較為完備的中醫研究體系和教學資源,培養了一批在中醫臨床、基礎研究等領域有很高造詣的人才。

      3.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位于中國中醫藥之都廣州,其師資力量強大,課程設置齊全,擁有中藥、針灸推拿、中醫臨床、中西醫結合等多個研究方向,旗下有廣東省中醫藥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廣東省中醫藥現代化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機構。

      4.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的研究生院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培養中醫高層次人才的教育體系,擁有臨床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中西醫結合等多個研究方向。

      5.湖南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湖南中醫藥大學是湖南省唯一的中醫藥高等院校,擁有中藥學、針灸推拿、臨床中醫學、中醫文化等多個研究方向,其研究生院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為宗旨。

      以上是當前國內較為著名的中醫研究生學校排名,這些學校在師資力量、科研實力、教育體系、教學資源等方面均有顯著優勢,培養出了一批在中醫行業和相關領域取得了很高成就的人才。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哪些中醫藥大學比較好考研?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哪些中醫藥大學比較好考研?”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