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研究生 >正文

      暨南大學研究生院醫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藥學院介紹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國際交流學院介紹

      更新:2023年10月30日 13:24 大學路

      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暨南大學研究生院醫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藥學院介紹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國際交流學院介紹相關文章,一起來看一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暨南大學研究生院醫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藥學院介紹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國際交流學院介紹

      2014暨南大學研究生院醫學院簡介

      2013年研究生考試已經告一段落,出國留學考研網為14年考生提供暨南大學介紹相關院校信息及專業簡介,幫助考生在復習之初建立明確的目標院校,有針對性的進行后期復習。

      暨南大學為百年名校,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暨南大學醫學院創辦于1978年,是我國第一所面向海外招生的綜合性大學醫學院。1978年初,在已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同志的親切關懷和倡議下,黨中央和國務院做出了復辦暨南大學并創辦暨南大學醫學院的決定,同時決定建立廣州華僑醫院作為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學院位于廣州市繁華的天河區中心,交通便利。

      30多年來,在幾代暨醫人的努力下,尤其是在1996年伴隨著暨南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醫學院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學院現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中醫學和針灸推拿學5個本科專業(其中臨床醫學為教育部特色專業),7個博士點(其中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專業學位博士點),2個博士后流動站,4個一級碩士點(基礎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等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和醫學科研體系。

      醫學院堅持貫徹“面向海外、面向港澳臺”的辦學方針,根據暨南大學“僑校+名校”的發展戰略和外招生人數眾多的辦學特色,積極探索、實踐,形成了在國內獨樹一幟的“一院兩式”的人才培養體系。30多年來我院共培養出各類醫學畢業生8000多人,分布在海內外及港澳臺地區,其中澳門特區70%以上的醫學人才是由我院培養的。他們基礎扎實、視野開闊、就業能力強。在2009年就業形勢極其嚴峻的情況下,我院本科生整體就業率達到98.23%,研究生為96.45%。

      學院有一支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師資隊伍。近年來,引進了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蘇國輝教授為首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學院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44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4%,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為85%,具有博士學位的占39%,45歲以下教師占總數的68%。學院還擁有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分中心、暨南大學-香港大學腦功能與健康聯合實驗室、田家炳醫學實驗中心、暨南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等設施先進的科研平臺;主辦國家級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病理生理雜志》。目前,學院已經形成以發熱研究、腦科學研究、血液病研究、腫瘤研究、傷害預防和控制研究、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為主要方向,并帶動其它學科發展的科研格局。近年來獲批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在國際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我院早在1984年便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功注冊,畢業生可直接參加世界各國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暨醫”的品牌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認可。學院與德國柏林菲得利女皇基金會已合作交流近20年,每年學院均向德國派送10名左右的青年教師和醫生進修或攻讀博士學位。同時我院還與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院、美國得克薩斯理工大學醫學院、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等校保持友好協作關系。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Torsten N Wiesel教授應邀來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并欣然受聘為我院名譽教授。

      學院現有14家附屬醫院:廣州華僑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珠海市人民醫院、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清遠市人民醫院、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深圳華僑城醫院、深圳眼科醫院、惠州市口腔醫院、廣州市黃埔區中醫院、深圳華僑醫院、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順德區婦兒醫院、暨華醫院。



      相關推薦 :? 2014年暨南大學研究生院介紹匯總
      熱點推薦:
      2014年大氣科學專業考研學校排名
      2014年地球物理學專業考研學校排名
      2014年海洋科學專業考研學校排名

      2014中山大學研究生院藥學院介紹

      2013年研究生考試已經告一段落,出國留學考研網為14年考生提供中山大學介紹相關院校信息及專業簡介,幫助考生在復習之初建立明確的目標院校,有針對性的進行后期復習。

      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藥學院是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兩校合并后于2002年6月成立的第一個新學院。學院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學系為基礎,整合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以及醫學院有關藥學科學研究的資源,以中山大學的綜合力量為依托組建而成。現任院長為黃民教授。

      藥學院自成立以來,堅持以高標準、高起點要求自身。著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新滋教授擔任藥學院名譽院長,他對未來的定位提出了明確的目標:“用五到十年的時間,成為中國一流的藥學院”。為實現這一目標,學院一直致力于學科建設,積極引進各類教學和科研人才,加強各種硬件建設,不斷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積極性,努力營造學院文化。現已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和新藥研發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學院現有教職工85人,其中教師59名,實驗技術人員17人,行政人員9人。教師中教授21人,副教授21人,講師15人,助教2人。博士生導師20人,碩士生導師41人。師資隊伍中有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先后有13人被列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黃志紓教授先后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第九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光榮稱號。

      目前在讀本科生487名,碩士研究生251名,博士研究生107名。本科生招生規模為每年120人,研究生招生規模呈穩步增長態勢。

      2006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中山大學成為目前華南地區高校中唯一獲得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博士點覆蓋了藥理學、藥物化學、生藥學、藥物分析、藥劑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等6個二級學科;2007年9月,藥學院獲國家人事部批準設立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院于2008年7月啟用位于大學城的建筑面積為2.3萬平方米的藥學大樓,目前實驗室使用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以上。學院非常重視實驗室科研條件建設,現已購置了10萬元以上用于藥學科學研究的大型貴重儀器近70臺,如核磁共振儀、質譜儀、X-單晶衍射儀、熒光光譜儀、凝膠成像儀、CO2超臨界萃取儀、全自動生化儀、紅外光譜儀、各種高效液相色譜儀、軟膠囊機、流化床包衣機、擠出-滾圓造粒機等等。購置儀器3000多件,總價值達6800多萬元。

      學院的總體發展目標是,以創新藥物研究為龍頭,組建與國際接軌的公共技術平臺。借助學校的整體力量,將藥學院辦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某些領域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科學研究與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特別是培養創新藥物的團隊和人才。使藥學院成為廣東省和全國的藥物(新藥)研究、開發與評價中心及藥學人才培養基地。

      專業設置:

      本科專業:藥學

      碩士點:有機化學、藥物化學、藥劑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制藥工程

      博士點:有機化學、藥物化學、藥劑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

      博士后流動站: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研究機構:

      學院下設8個專業實驗室,擁有III期985工程建設項目——華南新藥創制科技創新平臺。以藥學院為申報單位獲批:

      “創新藥物制劑工程中心”(廣東省教育廳, 2009, 吳傳斌)

      “手性藥物工程中心” (廣東省教育廳, 2009, 鄢明)

      “新藥臨床前藥效學評價平臺” (國家科技部, 2009, 劉培慶)

      “新藥臨床前藥代動力學評價平臺” (國家科技部, 2009, 黃民)

      “創新藥物制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0, 吳傳斌)

      “現代中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科技廳, 2010, 楊得坡)

      “新藥設計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科技廳, 2011, 黃民)

      “新藥成藥性評估及評價工程實驗室”(廣東省發改委, 2011, 劉培慶)

      科研情況

      藥學院的科研工作堅持以創新藥物的研究與開發為龍頭,致力于加強新藥創制體系及評價體系的建設,注重團隊協作,積極推行PI負責人制,克服互不通氣、各自為“研”的封閉式科研弊端,通過團隊協作進行科研攻關,積極組織重大項目的實施及工程中心的建設。建院以來我院共承擔縱向科研項目367項,橫向項目471項,其中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10余項,藥學院作為主要方向負責單位還獲得2項科技部國家支撐計劃支持及1項973項目滾動支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0項,獲批經費2.5億元,高級職稱人均66.5萬元;發表論文1200余篇,其中SCI收錄560余篇,獲得授權專利92項。

      學術交流與合作

      學院積極開展各項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及科研合作,推動學院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等工作。其中:

      1. 短期專家交流講學:2008年至今共邀請121名(其中外籍人士54人次,華裔67人次)相關領域知名專家來我院舉行藥學前沿大講堂學術講座。

      2. 師生出訪交流學習情況

      2008年至今共派出11位青年教師出國進修和深造;

      2010年以來共派出近20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前往全球知名高校聯合培養進修(1-2年)。

      3.承擔國際(境外)合作與交流項目25項。

      4.主辦或承辦的國際學術會議:

      2004年12月,舉辦“精細化工與藥物合成國際研討會”;

      2009年10月,舉辦首屆“國際工業藥學與臨床藥學研討會”;

      2011年9月,承辦“國際藥物代謝學會(ISSX)暨中國藥物和化學異物代謝專業委員會(CSSX)聯合學術會議”;


      2014年地球物理學專業考研學校排名
      2014年海洋科學專業考研學校排名

      2014中山大學研究生院國際交流學院介紹

      2013年研究生考試已經告一段落,出國留學考研網為14年考生提供中山大學介紹相關院校信息及專業簡介,幫助考生在復習之初建立明確的目標院校,有針對性的進行后期復習。

      中山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接受外國留學生和開展對外漢語教學的大學之一, 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國內外國留學生教育的重點學校。自1980年以來,培養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近萬名留學生。目前,每年在校學習的長期留學生有1,200人。

      國際交流學院成立于2004年春,原“中山大學對外漢語中心”和學校留學生辦公室劃歸學院。學院承擔全校外國留學生招生、管理工作和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和行政人員隊伍,辦學層次完備,招收漢語進修生、漢語言(對外)專業本科生、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生、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對外漢語教學方向碩士生和博士生,并承擔國家漢辦的海外漢語教師師資培訓項目。學院是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考點單位。

      2014年地球物理學專業考研學校排名
      2014年海洋科學專業考研學校排名

      以上就是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暨南大學研究生院醫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藥學院介紹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國際交流學院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暨南大學研究生院醫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藥學院介紹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國際交流學院介紹”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