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新學期北京中小學教育六大猜想

      更新:2020年03月06日 19:28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新學期北京中小學教育六大猜想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新學期北京中小學教育六大猜想

        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啟動、推動區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完善高考制度改革、保障來京務工人員子女在京接受義務教育、實施首都名師發展計劃、評選“首都教育家”、探索解決義務教育擇校問題的有效途徑……新學期,北京教育有了更多新看點,也帶來更多的期待和猜想。本刊盤點新學期部分備受市民關注的熱點,一起去發現北京教育2012年的新亮點。

        猜想一   小學入學高峰能否及時化解   今年起,本市將進入小學入學持續高峰期。三年后,北京將迎來小學入學人數近年來的高峰期,預計幼升小人數將突破18萬人,比目前11萬人增長了約7萬人。據統計,預計今年本市產科接生的龍寶寶將超過20萬人,在去年19萬新生兒的基礎上再創新高。   新生兒扎堆出生且基數不斷加大,對全市教育資源供應和教育生態本身都將提出挑戰。不少人擔心:緊隨入園難之后的會是入學難嗎?新學期起,北京將實施“北京市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積極應對小學入學高峰,包括興建校舍、培養師資在內等多項措施。目前,市教委已經要求各區縣根據人口規模測算,尤其在城鄉接合部和人口高度增長地區,盡快籌建一批小學,每年努力增加幾萬個學位,解決即將到來的入學難問題。   近年來,本市人口生育高峰進入社會公眾的視野。無論是這些年備受關注的“入園難”,還是即將開始的小學入學高峰,其實都需要未雨綢繆的準備和提前多年的規劃。這樣的規劃,提前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制定都不算太早。
      ?   猜想二   高考制度改革今年有啥亮點   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點提出,積極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研究高考改革重大問題,制定發布改革方案,指導各地根據實際探索本地區高考改革。并列出規范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逐步擴大改革試點范圍;清理規范高考加分等多項舉措。   相比教育部要點在招考制度改革方面的“豐富”,北京教委要點表述得十分簡單,僅表示“進一步完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這并不意外,在高考等重大制度的改革方面,北京一向表現得很穩重,而且一些改革舉措之前已經表述或正在實施。如高考加分的調減方案已經上報,2014年正式實施,其中高考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將從目前的15項減至10項。去年起,高考社會化報名、英語聽力多次考試等舉措也納入研制的范圍。   在部分專家看來,本市高考制度今年仍將保持穩中有變的特征。另外,這兩年高考的技術環節不斷改進,日益完善。
      ?   猜想三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如何保障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京接受義務教育,一直是近年來備受市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今年,教育部工作要點在這一問題上的表述“尺度”比較大。教育部表示,“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將常住人口全部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將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財政保障范圍。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   目前本市義務教育階段流動兒童超過40萬人。然而這些孩子在義務教育完成后,不能在京念高中和參加高考。他們只能借讀上高中或就讀于部分中職校。   對此市教委表示,今年實施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保障工程。對接收來京務工人員子女的公辦學校按同等標準撥付生均經費和落實教師編制,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接收隨遷子女。   對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而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的政策制定需要考量眾多因素,尤其涉及戶籍政策等問題,確實很復雜。有教育界資深人士分析,目前上海推行的“積分制”入學雖有缺陷,卻是一種可考慮推廣的辦法。
      ?   猜想四   破解義務教育擇校有啥新招   擇校是個老調重彈的問題,卻是個老百姓十分關切的“敏感”問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幾乎每年都花費不少力氣來解決義務教育擇校的老大難。教育部今年說,指導各地出臺并落實解決義務教育擇校問題。北京市教委也表示,積極探索解決義務教育擇校問題的有效途徑。   所謂“解決擇校問題”,如果指的是“消除擇校”,那這樣的擇校問題幾乎是無解之題,畢竟選擇教育是人的天性和基本權利。因此,真正有意義的問題是,解決非理性或者無序擇校的問題。   解決擇校問題的招數,近年來本市已推出不少,如辦好每所學校,提升薄弱校的水平;加大軟硬件建設,縮小學校之間差距;推動教師跨校跨區流動;擴大名校資源的輻射面等。   當下破解非理性擇校問題,有些步驟不可或缺。一項是要引導市民改變非理性擇校的觀念,如不惜成本擇校、爭好面子擇校,從而形成理性選擇教育的意識,接受不同學校之間的差異,為孩子選擇合適教育;二是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的基礎上發掘學校真正的特色,尤其是非名校的內涵提升,凸顯學校的加工能力,同時及時向社會傳遞不同層次學校的發展動態,讓更多市民能夠找到“身邊的好學校”。
      ?   猜想五   誰將有資格榮膺“首都教育家”   如果說教育資源是北京最珍貴的資源,那么首都教育人才稱得上是核心的戰略資源之一。為促進首都教育人才的發展,北京今年將實施“首都名師發展計劃”,重點遴選、支持和培養首都名師100名。實施“高層次教育黨政人才培養計劃”,重點培養、支持中小學優秀校長30名。另外,作為《首都教育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的一個重點項目,今年起,本市每兩年將評選表彰20名為首都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受到社會廣泛贊譽和認同的首都名師、名校長,授予“首都教育家”榮譽稱號。   *出面評選“首都教育家”是件好事,但具體的評選標準確是個難題。可以說,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首都教育家”。畢竟多年來真正稱為“教育家”的寥寥無幾。換個角度說,或許我們對“教育家”的要求有點苛刻,一些專業造詣高深、思想深刻、實踐豐富并引領首都教育發展的教育人士當選首都教育家,對首都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提升。看來發現“首都教育家”也并非易事。
      ?   猜想六   教育經費增加了該怎么花   喊了多年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4%投入”今年將劃上圓滿的句號。教育部表示,今年確保4%目標如期實現。加大學前教育投入,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加快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推動制定職業學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提高高校生均撥款水平,統籌做好高校和普通高中化解債務工作。為此,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落實4%工作辦公室。   據悉,預計今年本市教育經費投入將超過585億元,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4%投入目標,教育經費增長幅度超過14%。2012年,本市將重點保障一批重大教育工程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重點支持城鄉新區學校、農村學校建設,并加大對學前教育等的投入。   4%目標終于實現了,這是件大好事。不過教育經費增加了,如何使用則至關重要,這都是納稅人的錢。教育部在今年工作要點中提出的舉措值得關注:建立健全財政撥款、監管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國家教育經費統計公告制度,制定高校財務信息公開辦法。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新學期北京中小學教育六大猜想,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新學期北京中小學教育六大猜想”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