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投檔線 >正文

      華東理工大學2023年投檔線是多少

      更新:2023年11月22日 13:38 大學路

      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華東理工大學2023年投檔線是多少相關文章,一起來看一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華東理工大學2023年投檔線是多少

      華東理工大學投檔線

      關于華東理工大學投檔線如下:

      本科一批A段普通類,最低分為589,最低位次6423,省控線為480;本科一批A1段中外合作辦學,最低分為544,最低位次為17284,省控線為480。

      擴展資料:

      華東理工大學2023招生計劃:

      學校按照優化生源結構、促進區域教育公平的原則,根據本校辦學條件等實際情況,統籌考慮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源數、生源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去向等因素,確定分省分專業(類)招生計劃。學校本科招生分省分專業(類)招生計劃以各省級招辦公布的計劃為準。

      學校將本年度招生計劃總數的1%作為預留計劃,主要用于調節各地統考上線生源的不平衡及解決同分數考生的錄取。預留計劃的使用堅持質量優先、統籌安排、嚴格規范的原則。

      華東理工大學2023招生錄取:

      學校認可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全國性政策加分,且分值不超過20分,在投檔和安排專業時均適用(不安排分省計劃的高水平運動隊等招生類型不適用)。

      學校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批次的投檔模式、生源情況和相關政策,確定調檔比例。按照順序志愿投檔的批次,學校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20%以內。

      按照平行志愿投檔的批次,調檔的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其中在一本批次(一本、二本合并的省份為本科普通批次)錄取時,投檔考生專業服從調劑且體檢不受限制,學校將不會退檔。

      對投檔考生,按照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的原則進行錄取,考生各專業志愿之間不設專業級差分。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愿都無法滿足時,若服從專業調劑且體檢不受限制,將統籌安排調劑到招生計劃尚未完成的專業;若不服從專業調劑或體檢受限,作退檔處理。

      在內蒙古自治區實行“分數清”(即不設專業級差分)錄取規則。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原則上只錄取填報此類志愿的考生,入學后不能轉入非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考生投檔成績相同時,先按專業志愿順序,再參考相關科目的成績進行錄取。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和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非藝術類專業)的專業依次按外語、數學成績排序;其余專業依次按數學、外語成績排序。

      按照順序志愿投檔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況下,學校可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按照投檔成績擇優錄取。

      若符合條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將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檔的批次,未完成的計劃也將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則將剩余計劃調劑到生源充足省份完成招生計劃。

      學校參照由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制定學校各專業(類)的體檢限制要求。詳見學校本科招生網。

      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限招英語、德語、日語語種考生(其中英語專業限招英語語種,德語專業限招英語、德語語種,日語專業限招英語、日語語種),其余專業對考生所考外語語種不限。

      由于學校較多專業涉及雙語(英語、漢語)教學且相關課程可能使用全英文教材或教學資料,請非英語語種的考生慎重報考。錄取時,往屆生和應屆生一視同仁。學校所有招生專業無男女生比例限制。

      保送生、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高校專項計劃(即農村學生單獨招生“勵志計劃”)、藝術類專業、高水平運動隊、第二學士學位等類型的招生工作按已公布的相關招生簡章執行。

      內地新疆高中班、內地西藏班、民族班、國家專項計劃(即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國家民委貧困地區民族專項招生計劃、華僑港澳臺學生全國聯招等類型的招生工作按國家的有關規定執行;

      其中臺灣高中畢業生(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澳門保送生的招生工作按照已公布的相關招生簡章或教育部的相關要求執行。

      對實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學校各招生專業(類)的高考選考科目范圍以相關省級招辦公布的為準。

      考生在填報高考專業志愿時,選考科目必須符合學校相關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材料的使用辦法詳見《華東理工大學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

      新生入學后,按照國家和學校有關規定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復查不合格的學生,依據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華東理工大學簡介

        華東理工大學原名華東化工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學和震旦學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學(上海)、震旦大學(上海)、大同大學(上海)、東吳大學(蘇州)、江南大學(無錫)等校化工系合并組建而成的新中國第一所以化工特色聞名的高等學府。1956年被定為全國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學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央確定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1997年上海市參與共建共管,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獲準建設“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是國家首批實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入選高校之一;是首批六所設有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創新性、綜合類研究型大學之一;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之一。

        學校現有徐匯校區、奉賢校區和金山科技園區三部分,占地面積2652畝,各類建筑總面積92余萬平方米,建有一批標準體育設施;圖書館總藏書量323.4萬冊,收訂中外文期刊4.3萬余種,具有CA、EI等84種大型中外文文獻數據庫和網絡鏡像數據庫;建有教育部科技項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上海高校外國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電子文獻檢索中心等機構,分析測試中心、珠寶檢測中心為國家計量認證單位。

        學校設有化工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理學院、商學院、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體育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學院、中德工學院(國際工程師學院)、網絡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學校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前沿學科,加強國家重點學科和優勢學科建設,加大對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的一流學科建設力度。學校學位授權點覆蓋理、工、農、醫、經、管、文、法、藝術、哲學、教育11個學科門類,36個一級學科。有68個本科專業;26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48個碩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3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80個博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擁有工商管理(MBA、EMBA)、公共管理(MPA)、法律(JM)、社會工作(MSW)、會計(MPAcc)、藝術(MFA)、金融(MF)、翻譯(MTI)、藥學(M Pharm)、工程管理(MEM)和工程(含18個領域)的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設有1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7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3個“雙一流”建設學科。

        學校現有在校全日制學生近2.5萬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9379人(其中博士生1755人),全日制本科生15808人,來自89個國家的1358名各類外國留學生。現有教職員工3041人,其中兩院院士6名,雙聘院士4名,國家“千人計劃”5名,“青年千人”6名,國家外專千人長期項目1名、短期項目1名,國家教學名師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1名、講座教授2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1名,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8名,國家“863”計劃領域專家組成員3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4名,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3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一大批中青年學者嶄露頭角。

        學校以“培育英才,服務社會;注重過程,勤奮求實;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為辦學指導思想,不斷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課程體系改革,教學質量居全國及上海市高校前列。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0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4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3門,上海市精品課程90門;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上海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有國家特色專業12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建有全國示范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有大學生創業人才培養示范實驗區,上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基地。2000年以來,主持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16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9項,建設“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68部,10部教材獲國家級獎勵。

        學校以培養“厚基礎、強實踐、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社會英才”為目標,重視對學生全方位的培養。國際國內數模競賽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國參賽學校之首,1997年、2005年兩獲國際大學生數模競賽特等獎,成為國際上少數兩獲殊榮的高校之一,2016、2017年又獲得美國大學生數模競賽3項一等獎;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三捧“優勝杯”;在歷年全國和上海市級各類英語比賽中屢獲大獎,在2016年“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女子乒乓球隊多次在世界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上奪冠。同時,在物理、數學、化學、計算機編程、電子設計、機器人*、智能車、先進成圖技術與信息建模、過程控制仿真、科技發明、英語辯論等方面的競賽中也成績斐然,均名列國內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學校高度重視原創性研究,著力推動前沿和交叉領域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圍繞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開展重大問題研究;獲得關鍵技術突破,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并在技術轉移與產學研合作方面特色鮮明。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55個校級研究所(中心),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全國6所首批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高校之一。每年承擔各類研究課題1900多項,科研經費逐年增加,2016年超過7.2億元。歷年來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及國家科技進步獎65項,省部委科學技術獎700多項,摘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史上首個技術發明獎特等獎,擁有各類國內外有效專利1800多項。取得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一批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推廣應用產生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學校構建了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合作與交流體系,與美、德、英、法等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長期學術交流關系及國際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特別是與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立了姊妹學校關系或簽署了合作協議并實施教師互訪、學生交換以及聯合培養的合作機制。學校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積極探索工程科技領軍人才中外合作培養模式,依托“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廣納海外杰出人才。

        學校一貫注重文化建設,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學校始終堅持花大力氣,加強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學校率先進行“兩課”改革,改革成果分別獲得上海市和全國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獲得“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拓獎”“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獎。在營造育人環境、創新育人機制,發揮整體育人優勢的實踐中,取得明顯成效,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學生和先進集體。學校先后獲得“全國大學生藝術節上海市活動優秀組織獎”“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工作先進集體”;被評為“上海市群體工作示范單位”“上海市藝術教育先進集體”“上海市擁軍優屬模范單位”“上海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學校*管理先進單位”“全國高校后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教育部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連續多年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光榮稱號。

        65年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了近30萬名畢業生,校友中21人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多人成為國家和各級*部門的領導;一大批優秀人才成為高校、科研機構、骨干企業的領軍人才和高級技術專家。同時還涌現出許多諸如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張霞昌、國內首位榮獲“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稱號的應佚倫、“全國十大最美村官”方月萍、上海教育年度新聞人物高羽燁等各種榮譽的海內外杰出校友。1988年,在學校慶祝石油加工系成立三十周年時,*同志欣然題詞:人才輩出。

        今天,華東理工大學正昂首闊步,立足新時代,扎根中國大地,努力建設社會主義一流大學 !

      更多院校簡介信息,點擊進入>>大學簡介專題,了解更多院校相關信息。

      想要了解更多院校信息的考生還可以關注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微信搜索:當書網(或當書網),即可關注!讓你隨時隨地了解新鮮高考資訊。

      以上就是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華東理工大學2023年投檔線是多少,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華東理工大學2023年投檔線是多少”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