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大學信息 >正文

      麗水學院教務處電話號碼聯系方式

      更新:2023年11月28日 17:09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麗水學院教務處*號碼聯系方式,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麗水學院教務處電話號碼聯系方式

      麗水學院怎么樣?_麗水學院介紹

      想要了解一所高校,首先需要從院校簡介開始,院校簡介中通常包含該院校的辦學層次、院校歷史、招生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環境、院校位置等相關信息。

      想要報考麗水學院或者想要了解麗水學院的各位考生及家長,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麗水學院的相關情況,以下是為各位考生整理的關于麗水學院簡介的相關信息,供大家查閱參考。

      更多院校簡介信息,點擊進入>>大學簡介專題,了解更多院校相關信息。

      想要了解更多院校信息的考生還可以關注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微信搜索:當書網(或當書網),即可關注!讓你隨時隨地了解新鮮高考資訊。

      麗水學院簡介

        麗水學院地處素有“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之稱的“中國生態第一市”——麗水市,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7年經學大師孫詒讓先生指導創辦的處州初級師范學堂。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麗水師范專科學校。2004年5月,在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和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合并的基礎上,經教育部批準升格更名為麗水學院,2010年5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2016年11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1008.16畝,校舍建筑面積38.7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52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56.79萬冊,電子圖書64.33萬冊,電子期刊4.43萬種,電子資源數據庫37個。學校現有民族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生態學院、工學院、醫學與健康學院、商學院、中國青瓷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等8個二級學院,另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華僑學院、創業學院、中國(麗水)兩山研究院、麗水市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教學科研機構。學校現有47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1352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721人。現有教職工1120人,其中教授91人,博士199人,擁有國家“千人計劃”和“青年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各1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8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4人,浙江省高校優秀教師2人。學校現有浙江省一流學科5個,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個,浙江省科技創新服務平臺1個,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1個,省級優勢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示范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省級精品課程15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2016年《龍泉青瓷工藝》入選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學校獲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學校還建有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博士后工作站1個。學校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國“工人先鋒號”單位、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全國綠化模范單位、浙江省文明單位和浙江省“5A”級平安校園。

        “十二五”期間,學校確立了“教學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堅持“科學定位、創新機制、優化結構、培育特色、勤儉辦學、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全面實施“特色辦學、創新興校”行動計劃,大刀闊斧地重組二級學院,全面實施全校范圍內自主轉專業制度,打造“最關愛學生的大學”,基本實現了辦學層次由本專科相當向本科為主轉變,專業結構由師范為主型向綜合應用型轉變,辦學功能由單一向多功能轉變,辦學模式由相對封閉向開放合作轉變,發展方式由較為粗放向集約高效轉變,完善的本科教育體系基本形成。

        近3年來,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3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31項。《浙江省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統計分析報告》稱:“麗水學院連續三年表現搶眼,在立項數、立項率等指標上成為同類院校的佼佼者,并在重點項目上實現了突破。”學校先后獲得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全國商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創新獎”三等獎等獎項,在畬族研究、中草藥、文創產品數字化設計與*、龍泉青瓷非遺傳承與發展等方面產生了較大影響。

        學校立足地方本科院校實際,化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化地方特色為學科特色,化區域資源為辦學資源,緊密對接行業和產業需求,在服務和引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彰顯特色。學校持續開展“深入麗水、研究麗水、服務麗水”活動,分別與蓮都、云和、遂昌、龍泉、松陽等縣(市、區)*及相關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市委宣傳部共建馬克思主義分院甌江文化研究中心,與市旅委共建麗水市全域旅游數據中心,與市科技局共建機器人行業科技創新平臺、麗水市知識產權服務示范園,與市經合辦共建機器人檢測公共服務平臺,與市經信委共建麗水市“機器換人”推廣服務中心,與市教育局共建“鄉村教育研究院”,與省地勘局、省第七地質大隊共建“浙南地質災害防治研究所”。與在麗企業合作成立“生態資源探測智能裝備研究所”、“金屬導管塑性成形智能裝備研究院”、“麗水學院花卉研究中心”等產學研平臺。2015年學校與浙江省民宗委、麗水市三方共建民族學院,浙江省委、省*發文支持民族學院建設成為浙江省民族干部培訓基地、少數民族專業技能實驗實訓基地和民族文化產業創意基地。2016年,學校牽頭組建麗水市農村電子商務學院,聯合趕街、訊唯、山山等相關電子商務知名企業成立麗水市農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積極對接浙江農村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現已建成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中國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中心。近三年來,學校承擔各類橫向項目266項;積極開展各類非學歷培訓3萬余人次,為麗水市經營管理、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會工作等領域人才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被各級*采納或批示的建言獻策50余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15項。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寧波大學建立“四校幫扶”關系,并與四所幫扶高校及中南民族大學簽訂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目前*碩士生導師48人,聯合培養研究生111人,被列為浙江省“十三五”碩士授予立項建設單位。與美國杰克遜維爾州立大學、韓國湖南大學、西班牙薩拉曼卡主教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中山醫學大學、韓國明知大學等國(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2014年,經教育部批準與瑞典耶夫勒大學學院合作舉辦護理學本科專業,成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為數不多的獲準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之一。2015年4月學校開展國際學生教育,現有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等29個國家的國際學生近120人。

        學校辦學特色日益彰顯,綜合實力逐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近年來生源質量逐年改善,文科錄取生最低名次從2012年全省12133名提升到2016年的7394名,理科錄取生最低名次從全省38698名提升到29714名。2017年以來,我省高考招生錄取制度改革正式實施落地,我校生源質量又有了新的提高,每年都有一批超過一段線(相當于重點線)的考生報考我校并被錄取。2017年普通類最低專業錄取分達到542分,超過二段線62分;2018年最低專業錄取分達到557分,超過二段線67分;口腔醫學專業浙江籍新生成績高于一段線的占94%。我校大學生藝術團為浙江省大學生藝術團第八個分團,多次在全省、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得佳績,大學生合唱團在2015年中國合唱節上榮獲金獎,在2018年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我校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組織獎”。我校體育代表團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多次摘金奪銀,大學生龍舟隊在2016年第五屆世界大學生龍舟比賽上獲得兩個第一名和兩個第二名。大學生音樂話劇《牡丹亭·游園驚夢》成功入選2016年金刺猬大學生戲劇節優秀劇目獎,應邀赴京演出大獲成功。2018年麗水學院清遠劇社從全國數以千計的社團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高校“最佳學生社團”稱號。

        回顧過去,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展望未來,欣逢盛世,*滿懷。“十三五”時期,學校將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指導思想,秉承“明德篤行”校訓,弘揚“樂山樂水,至善至美”校風、“樂教至真”教風和“樂學至遠”學風,堅持“遵循規律、特色辦學、綜合改革、協同創新、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工作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構建山區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加快建設服務和助推綠色發展的高水平應用大學。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麗水學院教務處*號碼聯系方式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麗水學院教務處電話號碼聯系方式”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