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研究生 >正文

      二本會計學,應該怎么選考研專業?

      更新:2023年12月02日 07:47 大學路

      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二本會計學,應該怎么選考研專業?相關文章,一起來看一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二本會計學,應該怎么選考研專業?

      二本財務管理專業想考研,考哪一所大學比較好,最好是211的?

      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五所財經大學是最難考取的財經類大學。如果你想選一所考取相對容易,學科實力不亞于中南財法大和西南財大的211大學,我推薦你重點考慮遼寧大學。遼寧大學在經濟學、金融學和管理學科實力非常強,因為地域原因,考取難度相對較小。

      二本會計學,應該怎么選考研專業?

      會計學專業異常火爆,選擇會計學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找工作時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人選擇通過考研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對于你有什么建議,先說專業。如果你的數學學的還可以的話,那我比較建議你選擇學碩。雖然學碩報考難度也是不低的,但是報考人數要比專碩少很多,相對來說競爭壓力也會小一些。如果你的數學不太好,或者你不想背政治那五大部分,那你也可以選擇會計碩士,不過競爭壓力就大很多了,這么說吧,你要想上個經濟較發達地區的211類或者是經管類院校的話,怎么也得奔220分以上考(滿分300分)。如果你可以接受除會計專碩的專業,那你可以了解下審計碩士或者是圖書情報碩士,這兩個專業相對來說要比會計專碩報考難度低一些,尤其是后者會簡單很多。這就需要你根據你的基礎、興趣愛好和職業規劃綜合考量了。

      至于學校的選擇,可以優先一些非經濟發達地區的211類綜合學校或者是理工類院校,又或者是一些比較不錯地域的經管類雙非院校。推薦一些性價比比較高的經管類學校吧,比如天津財經、北京工商、山東工商、浙江財經、重慶工商、上海對外經貿、廣東外語外貿等學校。這里面需要提醒你一下,會計類專業雖然不是特別吃地域,但是還是比較建議你選擇的學校所在地和你畢業之后的工作生活所在地匹配,這樣可以把學校、導師和校友的資源發揮到最大。

      最后說一下,如果決定考會計學相關專業,就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一定要好好學習,因為你要超越的人數要比大部分專業的人數都要多。

      普通財經二本學校平時成績能排前幾名考研能考什么層次學校

      二本學生考研比較好的學校有西南大學延邊大學鄭州大學等,考生選擇院校可以從自己的實力和城市等方面進行選擇。二本生考研哪些學校比較好
      西南大學:西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農業農村部、重慶市共建的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西南大學的知名度很高,并且地理位置優越,學校教學實力強,西南大學的專業比較多,考生選擇的方向有很多。
      延邊大學:延邊大學是一所211大學,只不過過于偏遠,在中國吉林省的延邊市。不止是內地的考生,即使吉林本省的考生也不愿去。所以,就是這樣一所211大學,考研的時候報考的人少,也造就了它比較容易考的事實。然而,因為該校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很多專業并不是很好,考生在報考的時候要格外注意這點。
      鄭州大學:鄭州大學是一所位于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的綜合性公立大學。河南算是一個教育大省,但是卻只有這一個211大學。鄭州大學基本上都本省報考的同學較多,外省的報考的較少,相比于其他熱門高校來說,這個學校還是比較好上線的。
      二本考研怎么選擇院校
      考研院校選擇要與考研實力相符。考生在報考時最好選擇既具有挑戰性又力所能及的學校。要符合自己的考研目的。考生須首先明確自己要什么,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然后再根據各招生單位提供的有效信息來進行綜合比較,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學校。
      根據想報的專業和想去的城市,查找可以報考的院校,判斷一個目標院校好不好考。
      讀研就是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慢慢熏陶并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一般來說,熱門院校冷門專業會擁有自己良好的學術傳統,在這個學術傳統中讀書的人會不自覺地烙上這個學校自身的氣質與秉性。

      以上就是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二本會計學,應該怎么選考研專業?,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二本會計學,應該怎么選考研專業?”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