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文物學研究生院校排名相關文章,一起來看一下吧。
中山大學文物與博物館考研經驗分享
本人是22年中山大學社人院文博專業上岸研究生,文博235分,專業課排名第1。長路漫漫,研途有你,分享一些心得給在座的各位學子哈~~~
Part1:關于擇校:
我認為應該考慮一下三點因素:
①上岸難度:
雙一流院校的報考難度比普通一本院校大,北上廣的城市院校會比二線城市的難度大。另外,我們可以從招生人數上看,鄭州大學、社科院等每年招生人數量大,但是不見得容易上岸,因為報考的人數也尤其多嘛。
比如,一些學校分數難度有大小年之分,也許第1年特別簡單,次年報考人數便會陡然增加。所以應該合理分析各校文博專業的報錄比、大小年之蠢螞分。合理評估自身實力,恰選擇報考院校,這是最重要的喔。
②歷年真題:
我們要根據自己身的能力選擇相應的題目風格。由于文博專業全都是自命題,不同學校的題風完全不同。從考題方向上看,大部分是以博物館和考古為主,有些學校會有特色,劃分了具體方向,比如故宮學、文物保護、科技考古等等,不同方向的試題也是不一樣的。從試題形式上看,有的學校全是論述題,比如復旦、中山、南京大學;有的學校會考選擇、判斷題,比如以往幾年的云南大學。其余大部分學校帶巖埋都是名詞解釋、簡答、論述三者結合。從考點分布上看,有的偏博物館學、有的偏重考古學。但是據本人觀察了各個學校,總體上看現階段考古學相關題目的分值最大,但趨勢是博物館學的題目占比逐漸增大。具體而言,不同學校側重點不一樣。有些學校愛考城址和墓葬、有些學校愛考偏遠的名詞解釋、也有些學校特別愛考本地考古,所以要多了解一下,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部分。
③學校地區:
慮一下家庭、深造、就業等相關信息。畢竟讀研了,年紀也不小了嘛,不同地區的學校,對我們未來一系列的影響還是很大滴。
以上三點,就是本人擇校所考慮的因素哈。每位同學的自身情況都不一樣,因人而異,鞋子的舒適程度只有棗肆自己才知道。我們要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做出最佳的選擇~~~
Part2:關于中大的初試考情:
第一節:考情
中大的文博專業分兩個院系招生,分別是社會學與人類學院(以下簡稱社人院)和歷史學系招生。社人院每年統考招收人數浮動在12個上下,歷史學系每年統考招收人數浮動在18個左右,
社人院和歷史系的初試題目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報考之初不要有太多的顧慮。二者區別在于日后的研究方向及其相關課程上,社人院的偏考古、歷史系的偏博物館。社人的課除了基本的考古學 博物館學 文物學,其他選修課都是偏考古的,比如南方考古 中亞考古 藝術考古 科技考古。歷史那邊是一些文物和博物館方面的,比如書畫,陶瓷,博物館展覽的課
復試上,會略有區別,具體我就不透露啦,大家可以上中大的社人院和歷史系的官網看看復試詳情,具體有什么要求側重。復試由于人數多的原因,歷史學系的競爭可能稍微激烈一點。
第二節:考綱
在官方網站上,我們只能看見寥寥數行的考綱內容:
沒有給指定的參考書目、也沒有特別具體的知識范圍。But,我們可以特別注意黃字部分,說明中大的題目偏文博而非考古。
So,中大文博專業課有兩大難點。第一,由于知識體系龐大而又零散,加之未指定參考書目,考生不清楚重點難點在什么地方。第二,文博知識浩瀚如海洋,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過于孤立、分散、難以背誦記憶,更難論述。
中大初試的題目為全部論述,9道中選6道作答,每道50分,一門300,政治英語各100,滿分500。考題偏向博物館與陶瓷、書畫等文物學,相對不重考察考古內容。由于全是論述,相當6個小作文,略偏玄學。所以初試的難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啦。
(2019年是真題的分界點,這年開始從名詞解釋簡答論述換成只有論述,而且題目變幻莫測、靈活多變。每道50分,若少答了一道大題基本宣判死刑,相當*。)
其中,書畫、陶瓷基本是每年必考的,對于這兩部分同學們要重點復習喔。考古的題目相對來說比較基礎,這兩天的考古題通常是給定一個時空范圍,任你自由發揮。
Part3:專業課的具體方法
第一節:博物館學
起初,我用的是陳紅京老師編寫的《馬工程博物館學概論》。我把這本書的每個章節劃分為了4個部分。分別是博物館學的基本內容、藏品管理、策展相關、運營四個部分。熟練掌握四個部分后,找一些針對性的題目練習。或者自己思考“可以從哪些角度出題”。
然后,熟悉了課本理論知識之余,可以看一些拓展書目論文,比如生態博物館的專題、博物館學定義的變遷,博物館與文化遺產的關系等等。了解各個內容的歷史背景、發展變遷、具體措施,形成自己的獨有的觀點。
最后,“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多去線下的博物館參觀瀏覽,看看每個展出的內容、原因、背景,結合知識細致分析。現在線咨詢發達了,也可以關注一下著名的展覽。如果沒有條件的話,可以瀏覽網上看看國家博物館的每個展出,思考一下“為什么要展出這個”,“這個展出有什么特色”,“這個展是怎樣策劃的”等等問題。
第二節:文物學和考古學部分
文物學的內容除了文物價值、文物鑒定等基礎理論,還包括陶瓷、玉器、青銅、錢幣、書畫、墓葬、城址等等。這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 文物學和考古很多內容是交叉的,所以復習考古學的話,也相當于把文物學復習了一遍。
這塊知識我是用最直接、最基礎的方法哈,一個字:背。具體過程分為以下4個序號部分。
①感知。隨便挑一本富有趣味性的專題書,亦或是專題紀錄片,茶余飯后,花點時間看完,形成一點粗淺、形象的輪廓認知。
②歸納。每個專題都找一本相對權威的書籍或者視頻,它們基本都是按照時間順序編寫的。那么可以梳理總結每個時代的背景、特征、代表器物。整理時,可以參考一丟丟百度,但絕不可以復制粘貼!!!因為百度網頁上的描述多半艱深晦澀,或是乏于學術,甚至很多根本不精準。到時候識記背誦的時候只會精疲力盡、欲哭無淚。一定要用平實、易描述的語言進行概括。
③輸入。背背背,背了就多分。背也是有訣竅,講方法的。首先,不要死記硬背,能用自己的學術性語言寫下來就行。其次,反復背,多鞏固。從10月開始背的話,每天背6個小時,大概要背到11月下旬。至少背6遍以上。第1、第2是最艱難的,可能需要占據近三分之二的時間,第3遍也挺難的,到了第4遍會輕松起來。5、6遍的時候,讀一遍和背一遍的時間速度基本沒什么區別啦。最后,不同專題有不同的識記小竅門。以石窟寺為例,壁畫、形制、造像等都是根據時代背景會有特定的變遷規律,這里不多贅述啦。推薦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格,每天的背誦任務打個勾,一張A4紙大概能打幾十天吧,2張足夠啦。這時候,距離你打怪升級一步之遙!
④產出。背完后思考三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以瓷器為例,從夏商原始瓷→唐南青北白→宋五大民窯→元青花和顏色釉→明清彩瓷。有哪些典型器?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它們有哪些影響?從技術工藝、原料產地、社會風氣、外銷訂單等因素逐個分析。當你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并且能夠有條理的串聯起來。無論題型怎么變,當考到“論述明代外銷瓷” “論述宋元外銷瓷” “評述景德鎮瓷器”等真題時候,就可以有很明晰的邏輯思路,而且不怕字數不夠。(本人第一年考試的時候直接列舉,沒有分析,失分慘重,血淚教訓啊啊啊啊)
關于文物學的基本理論,可以做成思維導圖:
Part4:參考書目
從歷年真題來看,王宏鈞《博基》、李曉東《文物學》和張之恒《通論》的小部分是必須要重點參考的。“文物與博物館”,題中之義應當重點把握,即“文物”與“博物館”將會是這個專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而從文物衍生的“文化遺產”,和作為博物館藏品上方來源的“考古”兩部分就是應當包括的次重要范圍,這四個部分在復習的過程中應當理性分配好時間與精力。
博物館參考書目系列推薦:
《博物館學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博物館理論與實踐》 科學出版社
《誰的文化》 詹姆斯·庫
《當代中國博物館》《當代美國博物館》 段勇
《思考埃爾金大理石雕》 李潔 譯
《當代西方博物館發展態勢研究》 潘守永
《博物館與當代社會若干問題的研究》 呂建昌
文物參考書目系列推薦:
《文物學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美術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書畫》 楊仁愷
《瓷話中國》 曾玲玲
《極簡中國古代建筑史》 樓慶西
考古學參考書目系列推薦:
《考古學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古學十八講》 張彥遠
《考古學通論》張之恒
《新祥旭考研輔導班專業課講義》
Part5:關于復試備考:
前言:由于學校要求了不能透露任何復試相關內容,所以筆者只能介紹一下自己的備考方法喔。
首先,由于初試的復習過程看了許多書籍,我便根據初試課知識進行總結歸納的。考古學上,把歷年歷代的考古學重要發現挑出來,配合考古中國的一些視頻。文物學和博物館學的準備,就是把之前整理的知識框架再捋一捋,比如文物鑒定、文物分類、文物價值的框架重新默寫個三四遍。以及梳理博物館教材中的每個篇章結構,背誦一下相對基礎的論述題。總而言之,就是把之前學習的所有知識有針對性的總結,一方面鞏固溫習自己的學科體系,另一方面結構化吸收已有的知識脈絡。
其次,整理時政熱點。根據關注官方公眾號的推送,比如弘博網、社科院考古官網、文博中國等等。或者在新聞聯播里出現和考古文博相關的熱點,都仔細思考這些熱點可能出的發散問題。另外,每年的十大大考古發現也需要重點關注喔,出爐時間正好緊挨著復試的時候。回答一些最新的專業新聞,可能會讓老師耳目一新。
最后,找一些小伙伴進行模擬面試。把自己認為可能提問的問題交給他,讓他作為面試人員,進行現場的仿真模擬。這一步主要是查詢一些不熟練、意外的問題情況,同時也可以避免自己復試現場時過度緊張。如果你是跨考的同學,沒有熟悉的小伙伴,可以去一些文博考研的群里尋找有需求的同伴喔。
以上就是我本人關于的文博考研的復習建議哈,若有恒,何須三更燈五更眠;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考研需要爆發力,更需要的是耐力,祝同學們研途順利,一戰成碩!!!
以上就是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文物學研究生院校排名,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近期,中山大學發布2019年心理學、藥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夏令營簡章,如有意向的考生可按照相應方式申請
2020年07月13日 11:40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發布了第一屆全國優秀高中生“生命色彩”夏令營邀請函,計劃招收50名高中生參加,報
2020年07月13日 09:34說到廣東省的大學,比較知名的應該屬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了!那么,問題來了,廣東省還有哪些一本大學呢
2020年07月11日 11:372020年高考分數線還沒公布,專注教育小編會在第一時間更新高考分數線,敬請期待。中山大學,我國頂級高
2020年04月30日 22:38中山大學各校區地址:南校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地鐵站中大站或者鷺江站;北校區:廣州越秀區
2020年07月14日 18:48在眼下的“全民網課潮”中,中山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中文系日前向各年級學生發出“一股清流”:受新冠
2020年12月19日 16:19第一章總則
2020年12月19日 20:42中山大學本科招生網近日公布了2019年招生章程,特別搜集整理以方便考生閱讀,詳細內容如下:
2020年12月19日 23:35從中山大學證實,該校包括社會工作、民族學、財政學等18個本科專業將在2021年被調整或整合。其中社會
2020年12月20日 02:17今年中山大學首次開展針對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的自主選拔錄取工作。近日,中大為來自全國17個省份的397名
2020年12月20日 04:51教育部: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優化學前教育班額和生師比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條件,把好教師入口關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職工存在師德師風問題、侵害幼兒權益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師存在師德師風問題,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8%
時間:2024年11月12日上海海洋大學排名全國第幾名(2021-2022最新排名表)
時間:2024年06月20日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全國排名(2021-2022最新排名)
時間:2024年06月20日上海健康醫學院排名全國第幾名(2021-2022最新排名表)
時間:2024年06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排名全國第幾名(2021-2022最新排名表)
時間:2024年06月20日上海科技大學全國排名(2021-2022最新排名)
時間:2024年0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