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學院在江西高校里處于什么水平?相關內容,小編在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關于萍鄉學院在江西高校里處于什么水平?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江西省二本大學排名及分數線
1.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理科550分,文科500分
2.江西理工大學:理科540分,文科515分
3.贛南師范大學:理科520分,文科530分
4.宜春學院:理科490分,文科485分
5.景德鎮陶瓷大學:理科465分,文科440分
6.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理科520分,文科495分
7.井岡山大學:理科505分,文科485分
8.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理科495分,文科480分
9.南昌工程學院:理科490分,文科485分
10.萍鄉學院:理科480分,文科460分
11.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理科480分,文科465分
12.九江學院:理科475分,文科460分
13.新余學院:理科475分,文科460分
14.上饒師范學院:理科480分,文科460分
江西理工大學(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校本部位于江西省贛州市,是由江西省人民*舉辦,江西省人民*、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并有權接收華僑及港澳臺學生和留學生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寶鋼教育獎評審高校,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創辦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學院,1988年更名為南方冶金學院,2004年更名為江西理工大學。學校曾先后隸屬于冶金工業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2013年成為江西省人民*、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
截至2022年11月,學校在贛州、南昌兩地辦學,占地面積共計2600余畝;有1個材料冶金化學學部,4個學術職能學部,21個教學學院,18個科研院所,73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6個交叉二級學科點,4個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有教職工20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76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5萬人,在校研究生4600余人
萍鄉學院法學專業歷年分數線
2021年472分、2022年540分。根據查詢萍鄉學院官網顯示,法學專業歷年分數線分別是2021年472分、2022年540分。萍鄉學院位于江西省萍鄉市,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以工學為主,文理為基礎,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法學是研究法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萍鄉學院在江西高校里處于什么水平?
萍鄉學院坐落于江西省萍鄉市,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學院,也是萍鄉唯一的一所高等本科學院。
學院辦學始于1941年創辦的省立萍鄉師范學校,1949年更名為萍鄉師范學校,1982年建立萍鄉教育學院,1993年經教育部更名為萍鄉高等專科學校。2013年通過教育部評審,升格為萍鄉學院。2015年被列為江西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
學院現有本,專科專業42個,面向全國省市招生。迎來了大批學子來求學,共向 社會 輸送30萬余名畢業生,其中大多數人成為企事業單位的骨干力量,亦不乏海內外學界名流,工商巨子或政壇精英,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 社會 上建功立業。
學院經歷了70多個春秋,淪桑雄風在,弦歌不斷鑄校魂。如今,新一代萍鄉學院人正齊心協力,銳意進取,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立足萍鄉,面向全國,以工學為主干,文理為基礎,多學科為發展,學生有特長,專業有特色,省內有作為,國內有影響普通本科學院。
萍鄉學院坐落于江西省萍鄉市,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萍鄉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學校辦學始于1941年創辦的省立萍鄉師范學校,1949年更名為萍鄉師范學校,1982年成立萍鄉教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萍鄉高等專科學校,2013年升格為萍鄉學院。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占地面積1200畝,建筑面積24.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667.5萬元;全日制在校學生12633人,專任教師近600人;開設12個二級學院,本、專科專業共計64個[1],基本形成以文理學科為基礎,工學為主干,各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所屬地區
江西萍鄉
主管部門
江西省
中文名
萍鄉學院
英文名
Pingxiang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1941年
分數線
專業設置
師資力量
招生信息
歷史 沿革
1941年,省立萍鄉簡易師范學校創建。
1949年更名為萍鄉師范學校。
萍鄉學院
1958年開辦師專班
1978年,開辦大專班。
1982年8月,萍鄉簡易師范學校與原萍鄉師范學校分開辦學,更名為萍鄉市教師進修學院,并遷到現校址辦學。
同年11月22日,更名為萍鄉教育學院,學校由此將每年的11月22日定為校慶日。
1985年,萍鄉市職工大學并入,使學校從單一的師范教育向多學科教育發展。
1993年4月1日,經教育部批準萍鄉教育學院更名為萍鄉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萍鄉市*決定整合萍鄉高、中等教育資源,以萍鄉高專為基礎,籌建一所本科院校。
之后,萍鄉師范學校、江西省文藝學校萍鄉分校相繼并入萍鄉高專。
2012年8月7日,學校順利地通過了省高校設置評委會專家的評估
同年8月31日,省*正式將萍鄉高專“建院升本”上報到教育部,同年年底,江西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和國家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赴萍鄉高專考察評估。[3]
共9張
校園風景
2013年3月,通過教育部評審,升格為萍鄉學院。[3]
2015年,被列為江西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2]
2015年12月2日,被選為全國高校廣播工作聯誼會常務理事單位。[4]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7年3月,學校開設12個二級學院,開辦本科專業22個,基本形成以文理學科為基礎,工學為主干,各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專科專業39個。[2][5]
學院 本科專業 專科專業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機械*及自動化、電子應用技術、 汽車 電子技術、電子工藝與管理[6]
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
軟件工程
軟件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圖形圖像*、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7]
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語文教育、涉外文秘、新聞采編與*[8]
展開全部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共有專任教師近600人[1],教授58人,副教授159人,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教師330多人,常年聘請外籍教師5至7人。教師中享受國務院和江西省*特殊津貼、省學科帶頭人、省教學名師、省中青年骨干教師、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等共50余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18]
省教學名師:劉鵬林
省級教學團隊:商務英語教學團隊(負責人:肖善香)[9]、經濟管理教學團隊(負責人:陳永秀)[14]、教育心理教學團隊(負責人:彭香萍)
江西省先進工作者:榮聯清[19]
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郭松林[20]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7年5月,有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示范專業7個。在各專業建設中,有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精品(優質)課程13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1門[1],教育部、財政部資助的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個。
省級特色專業:機械*及自動化[6]、英語教育、商務英語[9]、數學教育[13]、營銷與策劃[14]、語文教育
省級示范專業:應用電子技術[6]、商務英語[9]、工程造價[13]、 體育 教育[21]、語文教育、涉外文秘[8]、營銷與策劃[22]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商務英語[9]、農村小學教師2+3定向招生定向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23]
省級精品(優質)課程:市場營銷學、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14]、網站設計與*、教育心理學、微生物學、古代漢語[23]等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英美概況[24]等
教育部、財政部資助的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英語教育[9]、材料工程技術[25]
學生成績
學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全國大學生文藝(書法)展演、江西省電子電腦大賽、江西省網頁設計大賽、江西省大學生文藝演唱大賽、江西省運動會等比賽中多次獲得佳績。[18]
獲得榮譽
2013年,獲得江西省文明單位。
2013年,校團委被評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6]
2014年,校團委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工作促進獎。[26]
2015年2月,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27]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6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江西省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研究基地1個、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興2個、江西省高校人文 社會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校級研究機構5個
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工業陶瓷重點實驗室[28]
江西省研究基地:江西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與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28]
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學校平面設計與動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環保材料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
江西省高校人文 社會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28]
校級研究機構:安源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礦山機械裝備研究中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8]、安源工人運動研究所[29]、文廷式研究所[30]、心理技術應用研究所[31]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 社會 科學基金項目、國家 科技 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以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立項202項。
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學校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500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327篇,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65篇。國家發明專利23項、授權18項。出版專著、教材150部,科研成果獎一百多項。[18]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16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紙質藏書101.5萬冊,電子圖書25萬冊,年度報刊1477種,古藉線裝156種,接受“中美友誼之橋”贈西文書5833冊,與省內外兄弟院校交換學報206種。圖書館有自建特色數據庫4個(楊岐禪宗文化信息資源庫、文廷式特色專題文獻數據庫、萍鄉儺文化數字資源庫、萍鄉學院人文庫全文光盤數據庫)。外購數據庫8個(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視頻數據庫、維普中文 科技 期刊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銀符考試模擬題庫、世界美術數據庫、網上報告廳視頻數據庫)。[32]
學術期刊
《萍鄉學院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萍鄉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大16開,120頁。設有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儺文化研究、政治·經濟·法律、文學·藝術、語言·文字、 歷史 ·文化、心理學、教育·教學、數學、建筑·工程、機械·電子、生物、化學·化工·材料、計算機·網絡等欄目。特色欄目是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儺文化研究,其中“安源研究”欄目被評為江西省高校學報優秀欄目。[33]
文化傳統
校徽
標志以人字疊起的常青樹為主題元素,線條舒展奔放,流暢瀟灑,富有前進的動力和氣勢,象征學校飛速的發展步伐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彰顯學校新時期奮發進取,銳意創新的時代精神。
校徽
以綠色為標準色的圖案組合鮮艷醒目,和諧靚麗,大氣穩重,富有鮮明的時代感和蓬勃發展的朝氣。寓意著學校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四有新人為宗旨,為 社會 發展輸出多層次人才的辦學理念。
呈向上箭頭狀,四層向上疊加代表學校本科辦學層次和彰顯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 社會 、文化傳承”四大功能。突出學校立德樹人、追求卓越、務實創新、科學發展的理念。[34]
校訓
厚德至善,勵學篤行[34]
厚德,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指深厚的恩德,也指心胸寬廣不以個人得失為主,重公輕私。
校訓
“至善”來源于儒家經典《禮記》中的《大學》。做人做事不要抱成見,這樣人就能夠明白透徹地認識事物,思想開闊,襟懷坦蕩,善待人生。
勵學,出自宋真宗趙恒的《勵學篇》。“勵學”即發奮學習,勤奮求學,要求為學者勤于自勉,刻苦磨礪,注重知識的學習,素質的提升,思維的創新。
篤行,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遞進層次,篤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萍鄉學院辦學始于1941年,坐落于江西省萍鄉市,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萍鄉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1、前身是師范類院校,現在是綜合類院校。
2、普通二本院校,開設的專業也是當下比較普通的專業。
3、為什么不專心利用前身是師范的優勢,重點打造屬于自身的教育特色呢?
剛才查了一下,萍鄉學院在江西排名也是比較靠后,但有自己特長,潛力很大,祝她好運。
在公辦本科院校里屬于墊底的學院。
以上就是萍鄉學院在江西高校里處于什么水平?全部內容了,了解更多相關信息,關注大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