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大學信息 >正文

      臨沂大學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更新:2024年04月16日 07:08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臨沂大學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臨沂大學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臨沂大學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一、臨沂大學有幾個校區

      臨沂大學現在有4個校區,分別為臨沂大學費縣分校、雙月湖校區、沂水分校、大學城校區。

      二、臨沂大學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1、臨沂大學費縣分校

      學校占地面積26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現有教學、實驗、音美、圖書、辦公以及學生公寓、教工宿舍等23幢樓房;設有400米國際標準的田徑運動場;建有高質量的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和高標準的網球場。學校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建有閉路電視系統、校園網絡系統、微機室、語音室、演播室、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數碼鋼琴室、多媒體學術報告廳等,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基本實現了計算機控制。 學校圖書館藏圖書10萬余冊,訂有400余種報刊雜志。其他教學和管理附屬用房配套齊全。擁有小班教室95口,合堂教室21口,可容納100個班4500名學生同時在校學習和生活。

      地址:費縣文化路33號

      2、臨沂大學雙月湖校區

      地址: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護臺西巷1號

      3、臨沂大學沂水分校校區

      臨沂大學是國家設立、山東省*直屬管理的綜合性大學,“魯版211工程”——“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之一。臨沂大學沂水分校座落于“紅嫂”的故鄉,《大眾日報》創刊地,沂蒙精神發祥地之一的沂水縣。始建于1948年7月,是紅色政權在山東解放區建立的第一所師范學校。2010年11月,隨臨沂大學,更名為臨沂大學沂水分校 。2011年,學校成為山東省教育體制改革學前教育全科綜合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學校。

      地址:山東省沂水縣文化路1號

      4、臨沂大學大學城校區

      地址: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雙嶺路中段

      三、臨沂大學簡介

      臨沂大學是山東省屬普通高校,山東省特色名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商貿物流之都、濱水生態之城、紅色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山東省臨沂市,是沂蒙革命老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也是一所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革命老區大學。

      紅色基因濃厚。抗大一分校在沂蒙根據地辦學期間,1941年抽調部分干部教員與*濱海地委共同創建濱海中學(實為抗大式學校),后改稱濱海建國學院,后多次遷徙合并,校名幾度更迭,歷經臨沂第一師范、臨沂教師進修學校、臨沂教育學院、臨沂師專、臨沂師范學院等發展階段,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臨沂大學。學校建校近80年來,根植瑯琊文化沃土,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積淀形成“明義、銳思、弘毅、致遠”的校訓和“實”的校風,鑄就“能吃苦、善創新、敢擔當、樂奉獻”的臨大特質和“團結包容、崇實尚賢、艱苦創業、勇于爭先”的臨大精神,形成革命老區大學鮮明的辦學特色。

      辦學條件優良。學校占地6000余畝,校舍面積10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5.97億元,建有圖書館、實驗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等設施一流、規模居全國高校前列的教學設施。設有27個學院和費縣校區、沂水校區2個分校區,開設95個本科專業,涵蓋11大學科門類,設有1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化學)、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教育、電子信息);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含本專科生和研究生)44000余人;教職工2700余人,其中“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杰青、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28人,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172人,國家優秀教師2人,山東省教學名師8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億元,館藏紙質圖書474萬余冊,中外文期刊2000余種,電子圖書和電子期刊158萬冊,為山東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榮獲國家級“綠化示范單位”稱號,被中國教育后勤協會授予“校園節水·安全供水·智慧管理”樣板示范校。

      育人質量過硬。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將沂蒙精神融入育人體系,將創新創業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傳承紅色基因,培育“臨大特質”;實施“一二三四”融入式協同性多元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堅持“五依托、五著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教育部改革試點項目4個。近三年來,獲批國家級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工程項目10項、省級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項目50余項。現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山東省一流課程24門。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近400項,位居2015-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第265名。學生就業創業率居全省高校前列,大學生創業率連續三年位居省屬高校第一,獲批山東省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國家發改委“產教融合”項目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小學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院校。

      科研實力強勁。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面向國家戰略和區域需求,凝練學科優勢,突出科研特色,推進學術創新和創業,初步形成了文理見長、教師教育優勢突出、應用學科特色鮮明的學科建設體系。建有山東省首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工作室和高校優勢學科人才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滾動支持計劃;建有9個省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近三年主持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550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4項;獲各級各類科研獎勵411項;在沂蒙文化、腫瘤診療、智慧物流、教師教育、資源環境與現代農業、新能源新材料、古生物學等學科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和鮮明特色,在中生代恐龍演化和鳥類起源研究方面發表《Nature》《Science》論文5篇,“自然指數”兩度躍居全國高校前十。

      ;

      臨沂大學是亞洲最大的大學嗎

      臨沂大學 建筑面積約6000畝,是目前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大學。

      臨沂大學,國家設立、山東省*直屬管理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坐落在 山東省臨沂市 ,單體占地6000余畝,大學校園由美國EDSA公司融合了美國 斯坦福大學 校園規劃理念設計而成,校園環境優雅。圖書館、 實驗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皆為亞洲高校建筑面積最大的建筑之一,建成了國內先進的數字化校園系統,基礎設施居全國高校前列。

      臨沂大學前身是1941年由*濱海區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創建的 濱海建國學院 。在76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秉承“實”的校風和“明義、銳思、弘毅、致遠”的校訓,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拓展資料:

      臨沂大學:簡稱“ 臨大 ”(LYU),位于中國商貿物流之都和山水生態旅游勝地山東省臨沂市;學校創辦于1941年,與*濱海區黨委和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共同創建的濱海建國學院一脈相承。2010年11月,在孔憲鐸等教育家發起下,學校由 臨沂師范學院 更名為臨沂大學。

      臨沂大學是國家教育部設立、山東省省屬的綜合性大學,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全國首批、山東唯一的國家級“中國文藝評論基地”高校,“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主校區由美國EDSA公司設計而成,圖書館、實驗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皆為亞洲高校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建筑之一,已建成國內先進的數字化校園系統,基礎設施居國內高校前列。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校舍面積152萬平方米,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億多元,館藏紙質圖書430余萬冊,電子圖書75余萬種。擁有1個碩士學位授權 一級學科 ,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設有20個二級學院, 本科專業 85個,涵蓋11大學科門類。有教職工2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94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臨沂大學

      臨沂大學專科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哪個校區?

      臨沂大學專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在沂水校區。根據查詢臨沂大學官方網站可知,臨沂大學專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在沂水校區。臨沂大學是國家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山東省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山東省與臨沂市共建高校,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山東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臨沂市服務沂蒙先進單位。學校是原國家計劃分省批次的學校,北京大學援建文、理、藝術類院系,主體在濟南市的山東大學遷到臨沂,開啟知新大學歷程;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臨沂師范學院;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臨沂大學;2018年增列為山東省博士學位授予權建設單位。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臨沂大學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臨沂大學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