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大學信息 >正文

      西安體育學院_邑校區地址 西安體育學院的介紹

      更新:2024年04月20日 09:10 大學路

      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西安體育學院_邑校區地址 西安體育學院的介紹相關文章,一起來看一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西安體育學院_邑校區地址 西安體育學院的介紹

      西安體育學院_邑校區地址

      西安體育學院鄠邑校區地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東城南路。

      西安體育學院鄠邑校區是學校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正式啟用的新校區。整體建設包含手球館一座、曲棍球、棒球、壘球、橄欖球比賽場地共10塊,以及配套的配電中心、污水處理、道路、景觀綠化、信息化網絡、運動員公寓、食堂等。是西安體育學院三個校區中占地面積最大,設施功能最為先進的校區。

      學校在項目建設之初,就明確了場館“符合全運會賽事要求、滿足教學訓練需求、賽后遺產可迅速轉化為學校教學訓練場館及單項賽事集訓基地”的目標。各個場館功能設施先進,夜間照明條件良好,都具備承接國際國內大型賽事的優越條件。

      西安體育學院鄠邑校區是西安體育學院建校以來最為浩大的項目,凝聚了幾代西體人的希望和心血,也是西體人不懈追求,秉承“嚴謹創新,團結拼搏”的校訓,堅持篤學重教,造就人才,服務體育,福佑人民的辦學宗旨,高舉旗幟,凝心聚力,追趕超越,銳意進取,努力實現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的重要成就。

      西安體育學院是985還是211

      西安體育學院是二本院校。西安體育學院創辦于1954年,原名西北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西安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六所體育高等院校之一。

      原直屬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體委),2001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是國家體育總局和陜西省人民*共建院校,陜西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陜西省擬新增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現有9個學院(體育教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運動休閑學院、武術學院、健康科學學院、體育經濟與體育管理學院、藝術學院、體育傳媒學院、足球學院),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部、繼續教育學院、附屬競技體育學校。

      西安體育學院學科建設情況。

      西安體育學院有2個一級學科和1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其中體育學為陜西省一流建設學科。與上海體育學院合作培養博士研究生。學?,F有20個本科專業。

      涵蓋了文、理、經、管、教、醫、藝7個學科門類,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出6萬余名體育師資、教練員、運動員和體育科研、體育新聞、體育經營與管理專門人才。

      體育教育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體育新聞攝影》課程入圍首批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學校同25個國家和地區50余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西安體育學院的介紹

      西安體育學院(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簡稱“西體”,坐落于世界歷史名城古都西安,創建1954年,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6大體育院校之一,原隸屬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體委),2001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陜西省人民*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建院校。 是西北地區唯一一所體育高等學府。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體委)歷任主要領導人榮高棠、李夢華、伍紹祖、袁偉民、劉鵬等先后蒞臨學院指導工作,關懷和支持學院的建設與發展。經過幾代西體人不懈努力和歷史積淀,形成了“誠厚儉樸、勤奮刻苦、團結拼搏、求實創新、愛國榮校”的辦學傳統與特色,為國家培養造就了3萬多名高素質體育人才。截至2013年,學院有本部、灃峪口兩個校區,占地面積920畝。教職工797人,專職教師497人:其中教授61人,副教授129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277人,占教師總數的56%;具有博士學位51人,占教師總數的10.3%;具有陜西省突出貢獻專家、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陜西省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的專家學者5人;碩士生導師8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8668人,本科生8042人,碩士研究生626人。

      以上就是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西安體育學院_邑校區地址 西安體育學院的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西安體育學院_邑校區地址 西安體育學院的介紹”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