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正文

      四川旅游學院校長王川:積極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先就業再擇業

      更新:2024年08月19日 15:54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整理了四川旅游學院校長王川:積極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先就業再擇業相關信息,希望在這方面能夠更好的大家。四川旅游學院校長王川:積極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先就業再擇業

        在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四川旅游學院校長王川接受了中國教育在線的專訪,就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校使命、產教融合的探索實踐、大學生就業等問題分享觀點。

        嘉賓簡介


        王川,男,漢族,*黨員、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教育部第五屆歷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現任四川旅游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

        中國教育在線:本屆高博會以“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主題,您認為有哪些重要意義?“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寫入2024年*工作報告,您如何看待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高等教育和高校提出的新的時代使命?

        王川:今年第61屆高博會的主題是“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應該說這是黨的二十大給我們布置的,對高等教育的一個指引性題目,我們四川旅游學院很高興能夠參加本次高等教育的盛會。去年,**在黑龍江等地的視察工作中就提出了“新質生產力”一詞,我認為,“三融”以及“新質生產力”對于文旅產業的發展,對于文旅融合發展,對于四川旅游學院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引作用。黨的二十大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二十大報告也強調要推進“三融”,即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這都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是新的要求。

        新質生產力作為一個名詞,起點是“新”,特征在“質”,它是新時代以高科技,人工智能AI等為特征的一種新型社會生產發展的重大動能,對文旅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它也能夠助推文旅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給文旅產業賦能,讓我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好的科技助手,可以說科技賦能文化旅游。

        作為四川省人民*主辦,全國第一所以“旅游”命名的大學,四川旅游學院的一個建校宗旨就是地方性、應用型城市大學,所以我們學校緊扣產教融合,和四川旅游等相關企業進行了密切合作,堅持“共建、共享、共發展”的理念,共同培養師資,共同進行科研,共同開創新的課題,共建平臺,共創品牌等,推動雙方,也推動教育界和業界更深層次的融合。

        怎么在新質生產力以及“三融”背景下推進產教融合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通過競賽等方式選拔有一定專業素質的學生,就是尖子學生、苗子學生進行培養,同時注重頂層設計,通過制度機制體制,搞好相關的建設,同時也能科技賦能,讓我們的授課內容、教學大綱、實踐素材、師生互派等方面,較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2022年,我們學校產教融合項目《文旅數智*創新示范基地》入選了四川省產教融合示范項目,這個基地非常好地把很多的新技術、人工智能融入教育之中,對學生的培養,對學校和業界關系的密切連接,對學生工作后快速上手都有積極的影響,也對我們高等教育有很大地推動和促進。因此,我們的學生就業率還是非常可觀的,在去年畢業季,出現了全國各地企業來學校選人的盛況,去年我們就業率已經很高了,今年一定比去年更好,我們的食品學院、烹飪學院、運動與休閑學院、大健康學院等等,這些學院的畢業生都是供不應求。馬術、高爾夫球、休閑體育等特色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烹飪工藝與營養等王牌專業,還有旅游文產、會展、酒店管理等專業的學生,在全國都有非常好的走向。


      四川旅游學院校長王川接受中國教育在線專訪

        中國教育在線:我們看到,近兩年全國各地的文旅局都在傾其全力宣傳當地的文化旅游業,咱們學校和四川文旅相關的機構、產業有沒有一些合作?

        王川:四川旅游學院作為四川省人民*主辦的全日制本科大學,和省內外相關的*,業界從業者,旅游文產,以及食品烹飪等社會各界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剛才講到數字*,文旅示范基地,省*要求,學校示范基地必須和相關的企業實現共建,我們和四川旅投有“三個共”,共建、共享、共發展,因此我們相互之間很密切的。又比如烹飪等實訓專業,我們和一些上市公司,像喜馬拉雅等有密切的合作,他們也歡迎我們的畢業生去學習、發展。其實同業界、政界和社會各界的服務過程中,也極大地提升了我們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在讀本科的時候就有機會去社會各界去學習,對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和提升就業率還是很有幫助的。


      四川旅游學院校園風光

        中國教育在線:這也是一種很深度的全鏈條的產教研融合。這幾年在產教融合上的發展,您認為跟以前相比,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王川:從二十大報告提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以來,這個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對高校來說,這個理念以前是校領導提倡,老師的認同度不高,認為教師就在象牙塔里進行教學就行。現在不一樣,我們老師在產教融合發展上很積極,我們也有很多智慧教室,老師上課教學學生的抬頭率有多高,趴桌率有多高,出勤率有多高,板書有多少,教學時長有多少,都能進行科學地分析,老師也發現人工智能AI和社會資源的融合,產教融合對自己來說非常有價值。很多老師上課有沒有影響力在于平常有沒有社會服務類的項目,教學相長,往往在社會服務上非常有成效的老師,學生就越歡迎,因為他能更好地把業界和教育界二者結合起來,這也讓我們學校更加重視和推動產教融合,可以說較之前幾年有了巨大的提升。

        下一步,我們還會繼續推動產教融合理念走深走實,把學校真正建設成一所城市型、應用型的大學,更好地為國內文化旅游發展服務,為文化傳承服務,為“一帶一路”走出去服務。上一周,來自亞非14個國家的29名國際留學生在我們學校進行了開學典禮,去年,我們學校送了86個國內學生去巴黎工程師學院,下個月我還要訪問非洲三國,我們準備在去年意大利川菜學院基礎上,在海外一些國家,比如馬爾代夫、吉布提等地建立海外的中華餐飲學院,走好“一帶一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我相信我們學校的路越走越寬,我們服務國家經濟戰略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中國教育在線:您剛才也提到學校的就業非常不錯,就業率很高,其實近年來整體的就業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馬上到就業季,學校在穩就業、促就業方面,有哪些舉措?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您有什么建議?

        王川:就業工作是學校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從中央*,到各級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各界都高度關注。2024年,全國預計會有1179萬名各類大學畢業生走向市場,這是我國高等教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畢業生,在這種情況下,就業的形勢疊加整個國際經濟發展的大背景,可能較之往年有它的特殊性,在某些方面體現出嚴峻的態勢,但是對于不同學校,不同定位的學生來講,還是不太一樣的。四川旅游學院始終堅持“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2023年8月31日,我們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為90.58%,已經是非常高。今年我們應用型專業的畢業生,目前來看很多學生都已經找好了著落。

        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朋友們,我的建議是,大家要積極地認清社會發展的現實,根據社會發展調整自己的需要,可以先就業再擇業。因為我們每個人在工作過程中,學非所用、用所非學是一種常態,我們到一定崗位上可以邊學邊干,邊干邊學,這樣能更大提升我們的能力。此外,大學生朋友也要積極注意自己所學專業的社會適應性,一定要積極走向社會,更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通過實習實踐等,提升自己跟社會的相互匹配度,這樣對自己將來就業一定會有好的影響。

        作為高校管理部門來講,我們也在積極創造各種機會,比如我們學校每一年為畢業生開辦春秋兩季的雙選會,2023年秋季雙選會,學校總共有1000多名學生,我們組織了200多家企業,很多企業都感覺到“吃不飽”,尤其是東部很多企業,極其需要我們畢業生過去。我想,我們作為高校,作為主管部門,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有這個責任積極引導畢業生樹立專業的思想,也樹立早就業,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更好地引導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

        中國教育在線:同時要把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

        王川:您說得好,就是要積極地把個人的人生愿望和祖國的建設,祖國的西部大開發、川渝經濟圈等戰略結合在一起,把個人的需要和理想放在祖國建設的時代洪流之中,通過祖國的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本文系四川旅游學院校長王川在第61屆高博會“高教前沿”欄目的訪談實錄)

      以上就是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四川旅游學院校長王川:積極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先就業再擇業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四川旅游學院校長王川:積極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先就業再擇業”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