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正文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2014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入選項目,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單個納米顆粒光學檢測新原理研究
納米尺度顆粒的快速檢測在環境監測、惡性腫瘤早期篩查和國家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于微納光學的傳感技術擁有無標記和抗電磁干擾等優勢,為上述應用提供了新的機遇,但在快速探測和超高靈敏度方面仍面臨挑戰。為此,急需提出新的光學傳感原理,突破傳統檢測極限,獲得分辨單個納米級顆粒的檢測能力。北京大學龔旗煌院士和肖云峰研究員等制備出超高品質因子固態光學微腔器件,極大地增強了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并實現超低閾值微腔拉曼激光發射。在此基礎上,他們提出利用微腔拉曼激光模式劈裂來檢測單納米尺度顆粒的新方法。實驗上,他們在液體環境下證明了新方法檢測單個20納米尺度顆粒的能力。這一方法的實現既可顯著降低實驗難度,又具有良好的抗噪聲能力。同時,他們還與浙江大學童利民教授等合作,研制出納米光纖陣列傳感器,可快速檢測單個百納米尺度顆粒,并測定尺寸。這些新的原理和技術將推進光學傳感的檢測極限達到單分子水平,并具有實時便捷等優勢。
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和《先進材料》(封面文章)上。工作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被多家國際科技媒體專題圖文報道,并引起了大眾媒體的關注。
二、網構軟件理論、方法與技術
互聯網正在逐步演化成一個全球泛在的計算平臺,其開放、動態和難控的特性對軟件技術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挑戰。以北京大學梅宏院士和南京大學呂建院士領銜的團隊從2000年開始率先從軟件角度探討互聯網計算,提出一種互聯網軟件新范型——網構軟件,并在國家973計劃連續兩期項目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套網構軟件技術體系,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構造了一個開放、協同的網構軟件模型,用以描述和規約自主性、協同性、演化性、情境性、涌現性和可信性等互聯網應用新特性;提出了支持按需協同和在線演化的容器系統結構及相關機制,支持系統自治管理,設計實現了網構軟件的運行時支撐平臺;提出了全生命期軟件體系結構驅動的網構軟件開發和演化方法。
作為中國學者自主提出的學術理念,網構軟件研究整體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在軟件構件、軟件體系結構、軟件自適應等技術上處于國際領先行列。在軟件領域頂級國際會議和期刊發表近百篇學術論文,十多次入選最佳/優秀/亮點論文,數十次在國際會議上做主題/特邀報告;獲得一批中國發明專利,形成多項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研制的工具和系統在國內外眾多大中型信息系統中得到應用;多次獲得國家和部委級科技成果獎。
三、免疫細胞分化發育與功能調控新機制研究
免疫系統為什么能夠精確地感知外界病原體侵襲,并及時啟動能夠清除病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這是免疫學領域前沿性重大科學問題。目前認為具有“哨兵”功能的樹突狀細胞起了關鍵性作用,但對于樹突狀細胞為什么具有這樣的特殊免疫功能尚不十分清楚。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雪濤課題組從表觀遺傳和蛋白質修飾的新角度,研究了樹突狀細胞分化發育的分子機制,發現了一種樹突狀細胞選擇性高表達并對于樹突狀細胞發育成熟至關重要的以前未見報道的新長鏈非編碼RNA(將之命名為樹突狀細胞長鏈非編碼RNA,lnc-DC),對于為什么lnc-DC能夠決定樹突狀細胞的發育成熟進行了機制研究,首次提出了胞漿中的lnc-DC能夠直接結合磷酸化蛋白信號分子STAT3而起關鍵性作用,此作用方式對于研究其他生命科學現象及其R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機理有重要的啟示與借鑒意義。此外,對于如何控制樹突狀細胞不過度活化以避免機體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該課題組發現了一個名為Rhbdd3的蛋白質分子,能夠抑制樹突狀細胞成熟和分泌炎癥因子,阻止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
該研究豐富了對免疫細胞分化發育與參與自身免疫病機制的認識,對疫苗研發和疾病免疫治療探索有指導作用。研究結果分別發表于今年《Science》和《Nature Immunology》。
四、快舟星箭一體化飛行器技術及應用
該項成果是在國家863計劃重點支持下取得的一項原創性成果。針對突發災害應急監測和搶險救災信息支持的迫切需求,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并實現了星箭一體化設計的理念和方法,解決飛行器快速研制、快速發射、快速應用的核心技術問題,實現了我國固體運載器機動發射衛星首次成功,創造了我國遙感衛星最快成像紀錄。項目總體指標國內領先、國際先進,開辟了我國快速響應空間技術發展的新途徑,取得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利用該成果研制的快舟一號衛星于2013年9月25日成功發射,在巴基斯坦阿瓦蘭地震、臺灣花蓮地震、新疆于田地震、四川冕寧縣森林火災、霍尼亞拉洪災、馬航MH370客機失聯、中國科考船“雪龍號”破冰支援等災害發生后,及時實施了災情監測,快速獲取了災害信息。特別是在云南魯甸地震救援期間,快舟一號是我國唯一一顆實現針對災區連續15天重訪成像的高分辨率遙感衛星,及時提供了高分辨率的震區影像,為及時全面了解災情、災情評估、搶險救援指揮決策等提供了有力信息支撐。
快舟一號作為我國首顆具有快速響應能力的衛星,還在工程建設、土地利用、采礦區開采、水文、環境等實時監測應用方面,為國內19個省份61家用戶單位提供了高質量遙感影像。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2014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入選項目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導語:聽一位媽媽抱怨:兒子原本很聽話,但讀初二以后,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父母跟他說什么話,他都要頂
2020年01月05日 19:45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發布的“行星保衛官”招聘信息啟發了一位九歲男孩,他給NASA寫信,表示希
2020年05月25日 21:48中國教育信息化網(www.ict.edu.cn)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旨在對
2024年08月19日 17:18中國教育信息化網(www.ict.edu.cn)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旨在對
2024年08月19日 17:18中國教育信息化網(www.ict.edu.cn)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旨在對
2024年08月19日 17:20中國教育信息化網(www.ict.edu.cn)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旨在對
2024年08月19日 17:20中國教育信息化網(www.ict.edu.cn)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旨在對
2024年08月19日 17:21中國教育信息化網(www.ict.edu.cn)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旨在對
2024年08月19日 17:21中國教育信息化網(www.ict.edu.cn)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旨在對
2024年08月19日 17:22中國教育信息化網(www.ict.edu.cn)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旨在對
2024年08月19日 17:22教育部: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優化學前教育班額和生師比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條件,把好教師入口關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職工存在師德師風問題、侵害幼兒權益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師存在師德師風問題,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8%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優化學前教育班額和生師比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條件,把好教師入口關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職工存在師德師風問題、侵害幼兒權益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師存在師德師風問題,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8%
時間:2024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