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職業學院

      • 學歷層次: 高職
      • 學校性質: 高職高專
      • 主要專業:
      • 聯系方式:
      • 院校地址: 山東濱州黃河12路919號

      濱州職業學院是于2001年7月由原農業學校、衛生學校、經濟學校、工業學校、農科所四校一所合并組建成立,已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2005年3月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山東省骨干示范性職業院校;2010年,學院以全省第一名的身份進入全國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單位行列,從此揭開了學院快速發展的新篇章;2017年9月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績進入第一批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立項學校行列,為爭創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順利通過優質校中期驗收,并成為全國200所優質高等職業院校之一,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

      學院現占地面積3500多畝,建筑面積80.35萬平方米,總資產17.8億元。設有15個二級學院,在職教職工1100多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4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山東省教學名師6人、省級教學團隊11個。現有45個招生專業,在校生2萬余人。??

      一、內涵建設成果突出。堅持把內涵建設作為學院發展的關鍵,借助骨干校、優質校建設平臺,學院建成3門國家精品課程、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64門省級精品課程、2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個教育部、財政部支持高等職業學校建設的重點專業,7個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1個全國職業院校示范專業點、2個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5個省主體專業,8個省高校特色專業點、3個省級品牌專業群、3個省高職教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5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個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單位。2018年,在四年一度的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學院16項教學改革項目獲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5項成果獲全國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數量居全國第四位、全省第一名。2019年,14項課題獲批2019年省職業教育教改研究立項,立項項目數和重點資助項目數均位居全省職業院校首位。在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獲批國家骨干專業等各類項目22個,獲批數量全國并列第七位、山東省第一名。全國職業教育對分課堂研學聯盟在我院成立。入選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資源50強”“教學管理50強”。??

      二、產教融合深入推進。堅持“服務、融入、引領”的辦學理念,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成立濱州職業學院理事會及各級校企合作組織,形成了“開門開放、多元多樣”的辦學格局。全面推進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軍合作,與省海洋與漁業廳共建海洋學院,與省知識產權局、市科技局共建知識產權學院;開展聯系服務縣區工作,先后與濱城區、陽信縣、無棣縣、北海經濟開發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高新區共建社區學院。與省“千名干部下基層”鄉村振興服務隊、沾化下洼鎮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校地合作助力下洼鎮鄉村振興。選派2名教師到云南省怒江州開展支教扶貧,教育部專題報道我院此項工作。與合作企業共建中德合心國際交流學院、萬達學院、綠都生物工程學院、中興創新創業教育學院;與北京藍墨大數據技術研究院共建移動云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與魏橋紡織、瑞鑫地毯等企業共建研究院所,設立17個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博士研究中心。聯合企業申報市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與市科協共同搭建科技人才服務創新驅動平臺。被空軍確立為“全國定向培養士官定點院校”,定向士官招生涵蓋海軍、空軍和戰略支援部隊3個軍兵種,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技術、石油化工技術和護理4個重點專業。2018年,被評為第二批山東省校企合作一體化辦學示范院校。??

      三、科技研發碩果累累。把社會服務作為開放辦學的重要途徑,先后實施服務“兩區”、服務濱州“轉調創”行動兩個計劃,并被市委、市政府以正式文件向全市轉發;依托山東省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山東省省級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等18個培訓資質,牽頭成立中國職教學會培訓委員會和中國護理職業教育聯盟,試辦全國高職院校第一家第三年齡大學,年培訓各類人員8萬余人次,收入超1400萬元,連續兩年入選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堅持“從企業中來,到企業中去”的科技研發思路,成立濱州市應用科技研究院,積極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與企業共同研發的技術獲山東省技術發明獎勵二等獎;山東省現代農業棉花綜合試驗站落戶學院。先后獲批省級以上科研課題10項,其中參研國家863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博士基金、省發改委藍黃重大理論課題、省農轉資金項目各1項。成功選育棉花新品種“濱職棉”1號,國審大豆“濱職豆”1號通過國家農作物新品種審定。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被評為“山東省培育工匠精神優秀院校”。??

      四、國際交流實現突破。堅持國際化辦學戰略,與德國黑森州共建“中歐語言中心”,爭取掛牌成立中國第一家高職院校的“歌德學院”。濱州“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基地、國際人才專項基金濱州工作站、歐美亞教育聯盟UWEE濱州校區揭牌成立;與濱州市臺辦、中華兩岸企業發展聯合總會共同成立“濱臺產學研交流中心”“濱臺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獲批三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完成了留學生招生備案工作,取得了國際學生招生資格。??

      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唱念做打”工作理念,創造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省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聯盟在學院召開現場會。全省首家聯合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落實市委“千名干部聯千企”部署,開展“雙聯雙促”活動,學院領導分別對接一家企業。落實領導干部講黨課制度,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百場講堂”,黨委書記率領43名黨委委員、總支書記走上講臺。創新隊伍建設,聘請了9名著名專家學者、先進模范人物擔任思政課特聘教授。開辦“魯彬之”文化沙龍和“魯彬之”學術講堂,現已上升為濱州文化大講堂,成為廣大市民廣泛參與的社會公益活動。組織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開展各類活動45項。成功入選“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設計劃重點項目”。生源結構不斷優化,生源質量進一步提升。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5.63%,正式就業率80.69%,簽約率(含勞動合同)77.23%。推進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建設濱州職業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模擬企業經營大賽中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在全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三等獎。在2019年山東省高校“學創杯”大學生創新創業綜合模擬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在第五屆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一銀兩銅的優異成績。??

      六、文化建設成果豐碩。把文化建設作為學院最持久的競爭力,不斷踐行文化理念,逐步凝練形成了“責任”校訓。聘請9名著名專家學者、先進模范人物擔任思政課特聘教授。與市政協在校園內共建全國第一家地市級政協文史館,與新華書店共建校園書店,建設了2個企業文化館,籌建黃河三角洲區域文化研究中心,設立民俗藝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工作室,創建校園文化標志符號,做到校園文化“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實現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常態化。積極打造校園一小時文化游覽圈,形成“一軸二山三區四湖五園”的校園文化景觀格局,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學院實訓廣場被確定為山東省及濱州市首家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校園文化建設獲得全國校園文化優秀成果獎,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高職院校魅力校園。??

      七、社會影響不斷提升。學生獲省級以上技能大賽獎項180余項。成立了現代職業教育工作室開展職業教育政策研究宣傳工作,成為全國首家圖解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高校。受教育部委托,承擔了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Logo和宣傳海報設計并被永久采用,承擔了全國人大職業教育法實施檢查各省(市)省職業教育述評工作,為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網策劃了“大國名匠”系列宣傳,主持或參與教育部、教育廳12個職教文件起草工作,全國第一家在《中國教育報》開設專欄,全國第一家連續兩年承辦全國護理大賽并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突出貢獻獎,全國唯一一家連續四年承擔全國職教活動周網絡宣傳,全國第一家承辦全國護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作為山東省唯一一所高職院校入選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委員單位,被教育部確定為診改試點院校,成功申報中央電教館第二批數字校園實驗校。現為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主席團成員單位、中國職教學會職業院校培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中國護理教育聯盟理事長單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核心能力分會副會長單位,全國高校第三年齡大學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和職業院校工作委員會牽頭單位,擔任中國職教學會常務理事單位。獲批成立山東高校首批“孔子學堂”。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