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輕工職業學院位于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素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美譽的河南省會鄭州市。學院遵循教育規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為戰略、以服務經濟社會為導向,加強專業建設,創新培養方式,推進教學改革,提高培養質量,辦學質量和效益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
歷史沿革2001年,經河南省政府批準,正式成立鄭州輕工業學院輕工職業學院,并與2001年開始錄取招生。2017年3月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2017]26號文:《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河南輕工職業學院等5所高校的通知》,鄭州輕工業學院輕工職業學院正式從鄭州輕工業學院剝離,獨立設置河南輕工職業學院。??
學科專業學院三個校區共開設40個普通高等專科專業及4個五年一貫制專業。??
鑫苑校區11個普通高等專科專業,分別是: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方向)、廣告設計與制作、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動畫設計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數字影視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網頁和移動端界面設計方向)、計算機系統與維護、美術、工藝美術品設計、攝影與攝像藝術、公共藝術設計、虛擬現實應用技術。??
嵩山校區22個專業(包括18個普通高等專科專業和4個五年一貫制專業)、18個普通高等專科專業分別是:會計(注冊會計師)、市場營銷、網絡營銷、食品生物技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自動化生產設備應用、軟件技術、移動應用開發、計算機信息管理、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展示設計(藝術類)、計算機網絡技術、旅游管理、智能控制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制漿造紙技術、釀酒技術、保險。4個五年一貫制專業分別是:自動化生產設備應用、建筑裝飾工程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市場營銷。??
園田校區16個普通高等專科專業,分別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會計、物流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方向)、電氣自動化技術、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網絡藝術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動畫視頻方向)、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平面設計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室外環境設計方向)、家具藝術設計、室內藝術設計、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智能產品開發方向)、人力資源管理、皮具制作與工藝。??
學院編制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744人,總編制1163人,其中鑫苑校區在編教職工215人,編制300人;園田校區在編教職工260人,編制465人;嵩山校區在編教職工269人,編制398人。??
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744人,專任教師5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7人,工藝美術師及以上為40人。學院注重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不斷深化教育教學和管理體制的改革。為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學院實施了“雙師型”、“專家型”教師隊伍培養計劃,采取自培與選派、長期與短訓相結合的辦法,促進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已擁有了一支高學歷、高職稱、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并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省級優秀教師、省級骨干教師。??
學生人數情況學院現有普通高等專科學生11300余人。??
學院黨支部情況學院現有31個黨支部,在職有26個黨支部,共291名黨員,退休有5個黨支部,共144名黨員。黨員總數為535人。??
學院面積學院現占地面積266.34畝,其中鑫苑校區47.34畝、園田校區76畝、嵩山校區143畝;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
辦學條件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790萬余元;建有多媒體及語音教室40個;圖書館藏50萬余冊;學生宿舍1613間,其中鑫苑校區331間、園田校區626間、嵩山校區656間。??
人才培養學院擁有校內實驗、實習、實訓場所91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04個;學院設有三個職業技能鑒定站,可對52個職業工種進行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充分利用行業優勢,學院發起并成立了河南省職業教育工藝美術職教集團和輕工職教集團,加強校企合作,探索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模式。近年,學院先后榮獲省級文明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輕工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河南省最具影響力的十佳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與就業服務先進單位、省級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
社會服務學院緊緊圍繞社會發展需求,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和一帶一路戰略,構建以技能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注重專業知識、專業技術和就業能力的培養。??
合作與交流加強與國際之間的互通交流力度,探討了與國外學校合作的模式。積極探討與國外教師溝通交流的形式,積極探討與國外學校互為培養的方式。學院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丹麥、瑞典、韓國等國院校開展了國際交流合作,按照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派出教師團隊到柬埔寨等國進行考察交流和教學交流,組織優秀學生赴美國、英國知名高校研習交流,赴港澳臺等地開展夏令營活動。加強了交流,拓寬了視野,提高了人才教育培養質量,提升了學院的國際化程度。??
校園文化學院積極加強校園文化活動指導,營造高品質、富有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著力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和滲透力。積極開展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活動及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法紀教育等。同時,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組建學生社團近50個,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