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商學院

      • 學歷層次: 高職
      • 學校性質: 高職高專
      • 主要專業:
      • 聯系方式:
      • 院校地址: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黃家湖西路3號

      武漢工商學院創建于2002年,是經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經過十余年建設,躋身國內同類高校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和“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成為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貨運代理項目中國集訓基地、AACSB國際商學院協會會員、湖北省首批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單位、湖北省轉型發展試點本科高校、湖北省首家轉設后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民辦高校、湖北省文明校園等。??

      一、辦學條件??

      學校位于武漢市黃家湖大學城,毗鄰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武漢市重點開發的科研教育、生態體驗、休閑旅游區域,具有不可多得的交通、環境和產學研一體化優勢。學校設置有11院1部,42個本科專業,在校生2萬余人;占地面積82.7萬㎡,校舍面積32.9萬㎡,校園環境優美,設施先進,智慧校園信息化程度高;教學基礎設施優良,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教學用計算機臺數等位居國內同類高校前列;建有一流的大型綜合實驗中心和圖書館,館藏圖書244.2萬余冊;公寓式學生宿舍均配備有空調和24小時熱水系統。??

      二、辦學思想??

      學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轉型發展為契機,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開放活校。秉承應用型、信息化、國際化、高質量的辦學理念,堅持內涵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應用技術研究水平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業有實力、“雙創”有能力、發展有潛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應用型工商大學。??

      三、學科專業??

      學校學科結構以新工科、經濟、管理為主,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打造了現代商務服務、信息工程、文化創意、環境與生物工程、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等應用型專業集群。學校擁有1個國家級人才集訓基地,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個湖北省高校改革試點學院,2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2個省級重點培育本科專業,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省級高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4門省級精品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個省級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2個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1個湖北高校碩士研究生聯合學位計劃項目,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個校企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其中:??

      1個國家級人才集訓基地: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貨運代理項目中國集訓基地。??

      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攝影基礎》。??

      1個湖北省高校改革試點學院:電子商務學院。??

      2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工商管理、新聞傳播學。??

      2個省級重點培育本科專業:電子商務、新聞學。??

      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新聞學、電子商務、旅游管理、物流管理。??

      5個省級高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環境工程、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

      4門省級精品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網絡營銷、計算機基礎、品牌形象設計、物流管理概論。??

      2個省級“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荊楚卓越工程師(環境工程專業)、荊楚卓越工程師(物聯網工程專業)。??

      2個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環境與生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3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家事易現代物流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長聯制藥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湖北君集水處理有限公司實習實訓基地。??

      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

      2個校企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李圭白院士專家工作站、魏復盛院士專家工作站。??

      四、教學特色??

      學校牢固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營造了政策引導教學、領導重視教學、制度規范教學、經費保障教學、全員服務教學的良好氛圍。近三年,主持完成2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25項省級教改項目;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個人發展需求為導向,制定了特色鮮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強化核心課程建設,構建“基礎層次、綜合層次、創新層次”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平臺+模塊”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污水處理工藝虛擬仿真實驗”被認定為2018年度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4項教學成果榮獲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學校以特色實驗班為示范引領,驅動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打造人才培養特色。設立了品牌設計創新實驗班、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班、現代數據處理技術創新實驗班、會計精英創新實驗班、數字新聞傳播創新實驗班、電子商務IPM創新實驗班、環境監測創新實驗班、“互聯網+”物流創新實驗班等。這些實驗班以培養拔尖人才為目標,實施“通識教育+跨學科(專業)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學生夢想助力。特色實驗班人才培養成果頻現,如電子商務IPM創新實驗班學生近3年在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三創”挑戰賽中榮獲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省級獎30多項;現代數據處理技術創新實驗班近3年在“藍橋杯”大賽中榮獲國際級獎項2項,省級獎項20多項。??

      五、創新創業??

      學校創新創業成果突出。構建了雙創教育新模式,營造了良好雙創生態,實施三維驅動,即以專業集群及創新實驗班為示范,驅動雙創教育普及化,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科研創新平臺為載體,驅動雙創教育成果化,促進應用技術研究與創新;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驅動雙創成果產業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開展“五化”改革,即系統化開設雙創課程;常態化開辦雙創講座;模塊化設置雙創項目;普及化開展雙創比賽;多樣化開展學業評價。??

      學校專設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設立專項創新創業基金,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設立創新學分,認可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建有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對比較成熟的項目進行孵化。擁有90個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0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校獲“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獎”“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和“武漢市大學生創業特區”等榮譽稱號。??

      六、師資隊伍??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推行高層次人才引培計劃、應用型和雙師型教師培養工程,現擁有一支由資深教授專家領軍、拔尖人才擔當學術帶頭人、優秀人才擔任學術骨干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其中專任教師863人,生師比為16.76:1,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374人,占43.34%,其中教授99人,占11.47%;博士學位260人,占30.13%,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692人,占80.19%;專任教師中具備行業、工程背景者達245人,占比28.39%,聘請了58名企業導師;教師專業素質好、學術水平高,現有省荊楚好教師1人、湖北青年崗位能手3人、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2名。學校還聘請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臺灣中央大學等高校知名教授及企業屆知名專家為客座教授。一批國內高等教育專家學者、校長、政界和企業界管理專家等組成學校專家咨詢委員會。??

      七、科研服務??

      學校注重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服務教學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主持各類科研項目55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等省部級項目60余項,承擔社會服務項目100余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商務部發展研究獎等科研獎項6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85部;發表論文2600余篇,其中SSCI、SCI檢索論文400余篇;申請國家專利180余項。??

      學校“湖北網絡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獲批中共中央宣傳部輿情信息直報點,報送的輿情信息被中央領導批示達50余篇;“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應器及大孔脫氮樹脂深度處理”技術被院士專家組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廣泛應用于浙江、江蘇、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廣東、山東等10余個省市的50多項污水處理項目,其中浙江嵊新污水處理廠地表水Ⅳ提標改造項目規模達22.5萬噸/日,獲得良好社會效應和高度贊譽;“現代物流與商務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獲批湖北省首批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湖北省2011計劃),成為武漢市“智慧城市建設示范項目”。科學研究與應用創新能力的提升有力支持了人才培養。??

      八、國際合作??

      學校不斷擴展人才培養的國際視野。與美國、加拿大、泰國、韓國、臺灣等國家(地區)多所高校合作,借鑒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建立“分段培養、學分互認”等多種合作模式;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成立新絲路國際學院,與沿線63所高校建立聯系,開展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與漢語培訓項目,同時積極推進留學生專業學歷教育;開設有國際經濟貿易專業(世界語方向)定單班,被國際世界語經貿組織授予“亞太世界語經貿教學基地”稱號。??

      九、校園文化??

      學校積極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設有“弘德講壇”“博問講壇”“長江生態講壇”“中部金融講壇”;舉辦的黃家湖龍舟文化節已成為湖北龍舟文化的一張閃亮名片;學校還開展了校園“七彩”文化藝術節、社團活動月等特色活動。??

      學校被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授予“全國啦啦操實驗高校”“全國啦啦操示范窗口高校”稱號,晨星啦啦操俱樂部被授予“全國啦啦操五星級俱樂部”(全國民辦高校僅此一家);在團中央學校部主辦的“鏡頭中的三下鄉”評選活動中獲“優秀組織獎”;“鄧麗班”專題教育活動獲湖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在武漢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行動中成績突出,獲評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十、辦學成效??

      學校內涵建設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歷年來為社會輸送了5萬多名應用型合格人才。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公布的排行榜中,學校位居2020中國頂尖民辦大學、2020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第14位;近三年,學生在各類學科及技能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161項、省部級獎項545項。??

      學校的辦學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學校受到“中國創意產業之父”、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的親切關懷,厲無畏先生受聘擔任榮譽校長;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湖北省副省長、湖北省教育廳原廳長陳安麗,湖北省原副省長郭生練,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等來校指導考察,充分肯定了學校發展取得的成績。學校獲“湖北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基層單位”稱號,被評為“中國社會影響力民辦高校”“全國企業優秀職業和技術人才十佳培育基地”“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全國特色教育理念示范性學校”。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