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于2002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屬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目前在校本科生10967人。學院現有34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管、經、文、理、藝等6大學科門類,目前本科專業布局結構為:工學專業13個占38.24%、理學專業4個占11.76%、文學專業3個占8.82%、經濟學專業1個占2.94%、管理學專業9個占26.47%、藝術學專業4個占11.76%。學院已形成工科優勢突出、專業集群與地方產業鏈關聯緊密、對地方主導產業支撐度強的辦學特色。??
學院坐落在風景優美的東湖之濱,坐擁湖光山色,盡享武漢著名景點“東湖綠道”秀麗風光。校園緊鄰武漢高鐵站,高鐵、地鐵、公交全方位覆蓋,交通便利。校園占地近800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18萬余冊,電子圖書62萬冊。各類實驗實訓室106個(面積75000余平米),其中護理學專業獲評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省級實習實踐基地。??
學院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推進“骨干教師培育”等“三大工程”,配套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教師博士培養計劃”等“四大計劃”。學院目前現有教師782人,生師比達17.9:1。教師隊伍學歷、年齡、職稱結構合理,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有642人,占教師總人數的82%。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有85人,占教師總人數的10.8%,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391人,占教師總人數的50%,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教師80人占教師總人數的10.2%。??
學院致力于應用型本科建設。秉持“育人為本、質量立校、特色發展、爭創一流”的指導思想,專業設置緊貼社會需求,專業建設措施到位。學院確立了“立足武漢城市圈,面向湖北產業群,輻射華中經濟帶,術德兼修,個性彰顯,有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重點建設了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依托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知識體系支撐的專業群,面向新產業創建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護理學”專業為依托的大醫護專業群,面向醫護養產業,構建以“護教協同”為特色的“學校+醫院”協同育人模式;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依托的電商物流專業群,創建以“新業態+創新創業”為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學院大力推進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建設“新工科”、“新醫科”、“新商科”,加強應用型建設,具有較強的教學力量和較高的教學水平。有省重點專業7個,省教學團隊3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1個。2016年以來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項,授權發明專利6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各1項,承接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等項目25個,近三年科研經費總額近500萬元。??
學院高度重視與政校行企聯合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在長、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以及武漢“8+1”城市圈建立了175個實習實訓基地,聘請和培養雙師型教師57人,醫學部與同濟、協和等40余所三甲醫院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大大提高了協同育人的效果。近三年累計550人次在國家級大學生各類重要競賽中獲獎,獲批國家級和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77個,教育部協同育人計劃項目30個;培養了大批企業歡迎的復合型人才;學生就業率穩定在93%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在90%以上。??
學院按《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依此落實全部教學過程,采用信息化平臺實施教學與實踐管理,實行平臺協作教學與學習過程引導、督管和評價。為此每年投入百萬元鼓勵教師積極投入教學教改和教材建設工作,逐步形成了持續改進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校園質量文化。學生刻苦學習,蔚然成風,畢業生升學深造比率近三年保持在10%以上并逐年持續上升。突出的辦學效果得到社會廣泛好評,學校獲得“中國示范獨立學?!?、“中國獨立院校綜合實力排名十強學校”、“中國獨立學院畢業生最具創新能力樣本院?!?、“湖北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武漢市文明單位”、“武漢市十佳平安校園”、連續五年“武漢市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在2018-2019年度“中國校友會”獨立學院排名中位居第四。??
學院地處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落雁島,常年綠樹成蔭,四季鮮花爭艷,環境優雅,氣候宜人,實為讀書陶冶情操之勝地。校園學風良好,學子爭相好學;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青春風采洋溢,實為培養人才之殿堂。在新時代征程上,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勵志修德、勤學創新”的校訓精神,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全面提升辦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