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 學歷層次:
      • 學校性質:
      • 主要專業:
      • 聯系方式:
      • 院校地址: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是由全國示范性高工專——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以及原國家輕工業部所屬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組建而成。經過60余年的風雨兼程和歷史積淀,學校始終堅持以“應用技術”為本,始終保持著與冶金、化工和輕工等行業的緊密聯系,為學校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學校始終堅持“本科水平、技術特長”的人才培養特征,培養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以一線工程師為主的高水平應用技術人才。服務國家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服務長三角中小城市中小企業,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2007年以優良成績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8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并開始研究生教育;2010年奉賢新校區落成,學校主體搬遷至奉賢新校區;2016年經由教育部批準,更名為“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實現了學校跨越式發展。學校連續九次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

        【辦學條件與規模】

        學校現有奉賢和徐匯兩個校區,占地面積共923684.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496221.88平方米。現有8大學科門類、50個本科專業、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包括22個二級學科和方向)和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設有19個二級學院(部),建有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重點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示范中心建設項目等應用型學科和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學生教育。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154人,其中本科生14431人,研究生1104人。學校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44億元;圖書館紙質藏書161.65萬冊,電子圖書86.65萬冊,中外文網絡數據庫51個;擁有完善的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建成了“萬兆主干、千兆匯聚、百兆桌面”的三層校園網絡架構,提供視頻課程點播497個。

        【人才培養與特色】

        學校積極探索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極參加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上海市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中本貫通試點等改革項目,構建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特色專業體系;進一步拓展了與行業企業的合作深度,實施校企共建課程建設,建立了150個企業實習基地,與華誼等企業建立國家級工程教育實踐中心;建立了13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工作室,建設了現代工程教育訓練中心和現代都市工業制造可視化訓練中心。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5項,2014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師資隊伍與建設】

        學校現有教職工1662名,其中專任教師1033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528名,其中正高級職稱127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9.55%,其中博士學位534名,占教師總數的51.69%。以實施本科教學骨干教師教學激勵計劃為契機,激發一線教師活力;建立健全教職工年度和聘期崗位聘任辦法;加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或實踐經驗的“雙師雙能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達35.7%;進一步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選1人,上海市千人計劃5人,各類省部級以上人才達40余人。

        【科研與學科建設】

        學校堅持應用型、技術型科學研究導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部委攻關項目、科技部重大基礎前期研究專項等研究項目的數量逐年增加,科研經費總量逐年攀升。高水平學科基地平臺建設取得突破,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入選上海市Ⅱ類高原學科,建成上海香料香精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香精香料及化妝品協同創新中心、上海藥物合成工藝過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精密軸承研發測試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等市級平臺;緊密對接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新建軌道交通等社會急需學科專業。

        學校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企業技術發展需求,應用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與奉賢區政府共同建立了東方美谷研究院。由上海市和企業共同資助“聯盟計劃”項目獲批數連續七年穩居全市高校首位。2017年獲批48項,占全市立項項目65%。

        近年來經費1.8億元左右,在上海應用技術類型的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5項,專利轉化排名躍居全國高校第54位。“輕化工程”團隊完成的“新型香精制備與香氣品質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研制出68個香精產品,全部實現產業化,直接經濟效益約28億元,孵化出8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三家公司上市,該成果榮獲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及2012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年,肖作兵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科研團隊申報的“芳香納米材料制備與應用研究”項目正式獲批成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與上海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印度尼西亞哈利達集團公司三方簽署《哈利達褐煤的評價與提質技術研究開發》協議,哈利達集團出資1100萬元人民幣。朱勇強研發團隊在高難度工業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以技術入股(作價1500萬元)注冊江蘇大容高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2%)。

        【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校先后與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港澳臺等25個國家(地區)的10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廣泛的交流合作關系,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數已占學校留學生總數近一半。現有市場營銷、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應用化學4個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同時,學校引進優秀外籍教師,并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校參與教學、科研工作。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