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職業學院成立于2003年,為“省市共建、市管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是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的全國2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是國家職業教育質量管理示范基地,武威市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職業技術教育基地、應用技術研究基地、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新能源專業人才培養基地、貧困地區農民培訓基地和實用技術信息傳播中心,甘肅省“兩后生”職教集團成員單位。學院轄武威市財貿學校、武威市旅游職業中專、武威師范三所中職學校。 學院位于中國旅游標志之都--馬踏飛燕的出土地,中國葡萄酒城武威市區,辦學條件優越,基礎設施完備,校園環境優美。校園占地面積771畝(總體規劃1186畝),校舍建筑面積28.4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50.1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7.6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412.12萬元,建成校內實訓室122個和校外實訓基地148家。館藏圖書117.50萬冊,紙質圖書40.95萬冊,電子圖書6500GB。學院現有各類注冊學生14116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9111人,繼續教育學生5005人。學院有教職工447人,其中教授9人,副高級職稱教師90人,講師177人,博士3人、碩士研究生108人,雙師素質教師390人。 學院以“全國一流、西部示范”為辦學目標,彰顯“尚學崇技、求真創新”的校訓,秉承“立德樹人、服務發展、促進就業、適應需要”的辦學理念,堅持“文明、和諧、團結、奮進”的校風、“敬業愛生、言行雅正、嚴謹篤學、志存高遠”的教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學風,弘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學院精神。 學院共設有49個高職專科專業和9個專業方向,覆蓋10個專業大類。其中,目前招生專業44個,停止招生專業5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才市場需求,按照“停、調、增、提”的思路,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形成了以重點專業為核心、骨干專業為重點、傳統專業為特色的專業群。有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5個,“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專業2個,省級示范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校級重點專業18個。有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 學院下設機械工程系、汽車工程系、建筑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經濟管理系、農經系、能源工程系、藝術系、基礎部、護理系、中醫康復技術系、口腔系、衛生管理系、藥學系、醫學技術系、基礎醫學部、繼續教育學院等17個教學機構;辦公室、組織人事處、宣傳統戰部、紀檢監察室、教務處、學生工作處、招生就業處、計劃財務處、科研處、后勤處(國資及產業管理辦公室)、基建處、保衛處、能動學院辦公室、工會、婦委會、團委、教學質量督導室、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圖書館等18個行政機構。設有武威市第九、第十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和西夏唐卡研究所。 學院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創新就業模式,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探索構建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與學校共建的“三重融合、四方聯動”的政校企合作機制,建立了校企合作和內部管理機制、校企合作保障機制、校企合作激勵機制、人才共育機制、校企合作發展機制、社會服務機制等校企合作“六大機制”。 與上海中銳教育集團合作,建成了“汽車學院”、“MIDP移動互聯網學院”;與山東藍海酒店集團合作,建立了“藍海學院”;三個專業(群)與企業合作,開設“冠名班”、“訂單班”等。近三年來,一次就業率不斷提高,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88.2%,就業率從2012年的86.31%提高到2014年的90.88%,專業對口率從92.77%提高到93.33%,平均每年增加0.5至1個百分點。至2014年,學院共向社會輸送各類專業畢業生10017人。畢業生由過去到外地就業的輸出型,正在向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型轉變。就業行業和渠道為國有企業、三資企業、非公企業,幼兒園、中小學等事業單位,專升本,自主創業等。就業區域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北京、上海、江蘇、安徽、廣東、內蒙等省市。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滿意度達95%以上,85%以上的畢業生對目前的工作環境、工資福利、就業崗位、升職空間等表示滿意。 學院設立科研專項資金,積極鼓勵教師開展科研工作。在國家級、省級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9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88部。我院教師自主研發的ZY-2008-04電子電工電力拖動直流電機實驗設備、ZY-JD-2009家用電器實驗設備先后順利通過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的科研成果暨新產品鑒定,榮獲甘肅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獎、武威市科技進步獎,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獲得國家專利。“電工模擬現場實訓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和“綜合布線工程實訓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兩個項目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及新產品鑒定。“天祝牧區獨立光伏發電系統集成研究”等7個項目獲準省級立項。獲甘肅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獎暨社科成果獎三等獎2個。獲得“甘肅省2014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4項。獲得發明成果專利3項,其中一項發明專利進入PCT申請階段。 學院與蘭州大學、重慶大學、甘肅電大等多所高校開展遠程網絡教育、開放教育合作辦學,目前開設本科專業40個、專科專業33個,注冊學生5005人,已培養畢業生25000多人,培養勞務輸轉和崗前培訓各類技能型人才67000多人(次)。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師資等優質教學資源,依托武威市第九、十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每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1000人以上。為職業院校提供師資培訓65人次。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和職業技術培訓1500人次以上。研制并推廣實訓設備,為職業院校提供優質的實訓設備62套。對口支援甘肅冶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等2所高職院校和涼州區職教中心、民勤縣職教中心等5所中職學校。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建立合作培訓師資基地,開展了焊接、旅游英語等專業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形成了職業技能鑒定和培訓、職業師資培訓、技術服務和職業技術培訓、科技服務和技術開發、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對口支援和國際合作交流“六位一體”的多元化社會服務體系。 近年來,學院先后被評為“全國創建平安校園示范學校”、“全國第一批節水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甘肅省省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甘肅省“園丁獎”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甘肅省綠色文明學校”。2010年11月,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2013年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第二輪人才培養工作評估。 學院通過骨干校項目建設和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基本建成了理念先進、特色鮮明、就業順暢、設施配套、充滿活力、社會公認、引領效應明顯的示范性高職學院。學院即將迎接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對學院國家骨干校建設項目驗收,學院將以嶄新的姿態,加快改革和發展步伐,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深化教學內涵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整體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強化特色建設,努力建成“全國一流、西部示范”的高職院校,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提供更好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