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農業學校

      • 學歷層次: 中專
      • 學校性質: 中職中專
      • 主要專業:
      • 聯系方式:
      • 院校地址: 陜西

        學校簡介

        陜西省安康農業學校創建于1943年,校園占地128畝,校內教學基地165畝,校舍建筑面積5萬多平方米。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高級講師31人,講師56人,其中有10名研究生畢業或在讀。教學設施完備,建有種植、養殖專業實驗室、、顯微鏡室、天平室、經濟管理實驗室等20余個實驗室,有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學室和大信息量的電子閱覽室,計算機校園網絡已初具規模,圖書館藏書12.4萬冊。目前已發展成為以高職專科教育為主體,集農業科學技術、經濟、管理、規劃、計算機應用、社會保障、林業公安、旅游管理等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中專學校,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開設三年制高職大專、五年制大專、普通中專、實踐生、本科和專科函授等辦學層次、20多個專業。近年來,學校獲地市以上表彰獎勵16項,個人獲地市以上表彰獎勵8人次。

        專業設置

        學校開設的專業有:種植、畜牧、蠶桑、茶葉、農經、園林、城鎮規劃、土地管理、環境科學、計算機、旅游服務與管理。2004年陜西省安康農業學校并入安康師范專科學 校,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即現在的安康學院。

        歷史沿革

        1943年 安康農業學校創建安康農業學校更名為安康地區農業學校

        2000年 安康地區農業學校更名為安康市農業學校

        2006年,安康師范專科學校、安康教育學院、安康農業學校合并升格為安康學院。

        陜西省安康農業學校創建于民國三十二年(1943),址設城西七十里之恒口鎮關帝廟。初,設農藝及染織兩科,招高小畢業生2班,辦農場、工廠各1,有實驗地20余畝,鐵機4架、木機、襪機各2架,教員11人。

        1951年經改造與整頓,改名為“安康縣立初級職業學校"。合并農藝、染織為農藝科,招收初級農科2班,中級農科1班。1952年改稱“安康縣農業技術學校",招收五年一貫制和中級農藝科各1班。1953年交陜西省農業廳主管,更名為“陜西省安康農業學校"。設農作物栽培專業,停招初農班。1958年遷校址于安康城南,新建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各一幢,宿舍樓二幢,體育場一座。設農學、牧醫、蠶桑、茶葉、林果5個專業,有林、農師資訓練等共17個班級,教職員工167人。1959~1965年,另增設畜牧、會計專業,招收地區范圍內鄉村學生,實行半農半讀、社來社去。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辦。1969年將農校撤并入安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名“陜西省安康農科試驗學校"。1973年復校。1977年面向全地區招生,學制三年,學生畢業后由國家分配做農業技術干部。現有農作、畜牧、蠶桑、茶葉等5個專業19個班,在校學生554人,有專任教師64人,其中專業課講師15人,農藝師2人,普通課講師7人。建校43年培養初農畢業生538人,中專畢業生2346人。

        取得成績

        安康農業學校以創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為動力,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建設,硬件要嚴,軟件要實,統籌規劃,分布實施"的創建思路和做法,不僅使學校的教學環境達到了較高水準的綠化、凈化和美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展示出嶄新的精神風貌,學校的教學改革也因之開出燦爛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安康農業學校是一所有60年建校歷史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校園"。為了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從2003年開始,該校又以60周年校慶和迎接國家重點中專復評工作為契機,向省級文明單位標兵這個目標沖刺。圍繞創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的目標,該校狠抓軟件建設。首先,以人為本抓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學校修訂了教職工行為規范和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要求和準則。對于專業理論的提高,學校對教師提出并實施學歷達標和拓寬專業規劃,制定培養目標,通過脫產、函授和在職自修等途徑進行分步實施,全校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達99%。2000年以來讀研12人,讀本4人,勝任第二專業課教學的60多人,并主編教材專著3部,參編7部,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交流論文61篇,編制新專業新開課教學大綱239種。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