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是一所獨立設置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獨立設置的環境資源類高職學院,所倡導的“以綠色教育理念引領高職人才培養”的思想在國內教育界具有廣泛良好的影響,受到中國綠色教育首倡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教授的認可和推崇。 辦學歷史 歷史沿革 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江蘇省農業學校創建于1956年4月,受江蘇省農林廳和揚州專署雙重領導。校址選定在揚州市西北郊平山堂前,校園面積250畝。于1956年秋季開始招生,設作物栽培、土地規劃兩個專業,有學生400余人。1958年學校在原有基礎上增辦了揚州農業專科學校,招收高中畢業生43名,學制兩年。后因師資和教學設備缺乏,于1959年7月轉入蘇北農學院。以后又相繼增設了畜牧獸醫、土壤肥科、果樹蔬菜和養蜂等四個專業,同時開辦了干部班。共培養了中專畢業生1337名。在國民經濟三年困難時期,學校于1962年6月暫時停辦。教職工除少數留校管理校產,其余人員均重新分配工作。1964年秋,根據邊疆建設的需要,江蘇省農林廳對停辦時期的231名畢業生進行分配,他們奔赴新疆、寧夏、甘肅等地工作。 經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揚州農校于1964年7月21日復辦。復辦后的揚州農校為“半農半讀,社來社去”的性質,學制三年,1965年1月正式招生。在“文革”中,揚州農校再次停辦。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果斷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農業教育迎來了絢麗的春天。1981年3月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恢復揚州農業學校”,并明確學校由地區領導,辦學規模為600-800人。為了加快恢復進程,一批又一批有志于中等農業教育的同志,不畏艱苦,不怕困難,以高度的責任心和頑強的意志投身于揚州農校艱苦的重建工作。經過20年的奮斗,到2001年,揚州農校已設有12個專業,在校學生2000多名,教職工170名,校舍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教學設備和生活設施不斷完善。1991年在農業部全國中等農校辦學水平評估中,被評定為A等三級學校,1998年被省教委評定為省(部)級重點中專,2000年被教育部評定為國家級重點中專。 2002年10月,江蘇省教育廳以蘇教發(2002)112號文批準籌建“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 2003年7月,省政府以蘇政發[2003]70號文正式批準在江蘇省揚州農業學校的基礎上建立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從此,揚州農校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步入了高等教育的行列。 三校簡介 揚州市經濟管理中等專業學校創建于1979年,前身是“揚州地區機械工業干部訓練班”,1984年更名為“江蘇省揚州機械工業干部培訓中心”。學校自創建以來,曾為江蘇省機械工業系統、揚州市各大、中、小型企業培養了大量后備干部、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總經濟師和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1986年,學校與江蘇工學院(現為江蘇大學)聯合辦學,成立“江蘇工學院揚州分部”開始大專學歷教育。學校為了進一步順應形勢發展,及時開辟人才培養的新領域,1993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揚州市經濟管理中等專業學校”,從事中等專業學歷教育,近20年來,先后為國家培養大專畢業生及專業證書994名,中專畢業生1182名。2003年整體并入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 揚州衛生學校創建于1950年8月,始稱蘇北衛生學校。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體制幾經變化,1958年1月更名為揚州衛生學校,1983年學校從醫專遷出,在揚州西門擇址新建。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以后,學校擴建為揚州醫學專科學校,保留揚州衛生學校。1986年省政府批準,正式恢復揚州衛生學校,開設了衛生醫士、醫士、衛生檢驗士、護理五個專業,成為一所立足揚州,面向全省,培養衛生 、護理、檢驗等多專業人才的綜合性衛生中等專業學校,連續16年獲得揚州市文明單位、江蘇省中專校教學管理先進單位、江蘇省中專校“文明校園”等光榮稱號,護理專業被揚州市評為示范專業。2005年整體并入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