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在創辦于1994年的民辦金華理工學院基礎上籌建,199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2003年轉為公辦。學校繼承了金華師范學校、金華衛生學校、金華農業學校、義烏師范學校、金華貿易經濟學校、浙江農業機械學校等6所國家和省部級重點中專的職業教育傳統,具有100多年的辦學歷史。學校在省內率先通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優秀評估,現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浙江省文明單位、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產學研分會副理事長單位。
學校占地2216畝,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1.8億元;教儀設備總值1.98億元,各類藏書近170萬冊;教職工1314人,其中教師950余人,有正高職稱90余人、副高職稱300余人,雙師素質占80.21%;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養人選7名,省教學名師6人、省級專業帶頭人18人,省級教學團隊4個;聘請兼職教師1100余人。學校面向全國20余個省(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4萬余人。現有11個二級學院和1家附屬醫院(即金華市人民醫院,現為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核定床位800張,設有21個病區);招生專業69個,其中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示范專業3個,省優勢專業3個,省特色專業1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四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試點專業1個;主持教育部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1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7門;省級精品課程30門,國家規劃教材70門、省重點教材50余門;央財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5家。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6項,省部級立項課題200余項,其中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5項,省科技廳資助的重大科技專項項目3項、其它省科技計劃項目85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二、三等獎各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各1項,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00余項;獲授權專利435件;獲軟件著作權64件;年科技服務到款超千萬元,年社會培訓16萬余人天。 ?學校遵循“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開創了基地、招生、教學、科研、就業“五位一體”育人模式,并繼續深化改革,提出“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相關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獎。目前,校內實訓場所總面積15萬余平方米;校外基地有870余家,其中緊密型基地278家、“教學化”的示范基地73家。學校積極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途徑,實施校企利益共同體建設。現已建有“眾泰汽車學院”、“皇冠學院”、“高新IT學院”、“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學院”、“浙中建筑裝飾技術聯盟”、“創業學院”、“尖峰藥業金職院藥物研發中心”、“國際商貿園”、“學前教育學教研共同體”、“金華旅游研究院”等10個校企利益共同體,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責任共擔、互惠雙贏”為共建原則,探索實踐“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目前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所高校、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現有中澳護理、中美會計、中加酒店管理、中澳建筑設計、中美體育服務與管理等5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先后招收50多個國家的400多名留學生。學校還與新疆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四川樂山職業技術學院、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中西部地區院校開展對口交流合作。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在課程體系中融入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培養,學生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110余項、省部級獎1090余項。學校每年實施畢業答辯、作品展示、現場簽約“三結合”畢業生就業招聘現場會,畢業生廣受社會認可,初次就業率超過95%,曾入選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年度50強院校。學校辦學經驗先后在教育部示范建設方案研討會、全省高等教育工作會議、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作專題發言,《求是》雜志曾刊發專文,評價學校“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教學、科研改革之路”。
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以提升內涵為重點,實施特色強校戰略,不斷深化改革、探索創新,堅定地朝著辦學特色鮮明、人才培養質量高、服務區域經濟能力強、具有國際影響的全國一流高職院校的目標闊步邁進。(數據更新截至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