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坐落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詩歌之城——安徽省馬鞍山市。前身為馬鞍山聯合大學,創辦于1984年。2008年2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獨立設置更名為“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12月,學院與安徽馬鞍山技師學院整合;2015年5月和2019年4月,馬鞍山衛生學校、馬鞍山網絡大學(安徽省廣播電視大學馬鞍山分校)先后并入。幾年來,學院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優勢,用足職教發展政策,推進辦學資源共享、專業教學共建,已構建以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為主,中、高職(技工教育)貫通培養,學制(學歷)教育、社會培訓與成人及現代遠程教育并舉推進的辦學格局。??
學院占地面積4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設教學機構7系2部和13個管理職能部門;教學及實訓設備總值1.3億元,校內實驗實訓室(中心)100余個,校外實踐教學(實習)基地180余個,省級實踐教育基地5個;教職工450余人,專任教師290余人,其中副高職稱以上教師120人,省、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坊)6個;設高職專業37個、中職(技工教育)專業21個,其中央財支持建設專業6個、省級特色建設專業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省級示范建設專業2個,專業與地方產業發展匹配度高,已形成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電子信息3大專業群。截至2019年9月底,全日制學歷(學制)教育規模9260人,成人及遠程開放教育5000余人,年均社會化培訓及技能鑒定1萬人次以上,總體辦學規模超過2.4萬人。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用人單位畢業生滿意度穩定在95%以上。??
學院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各專業已構建“三引三出”“校企八共”“大師團隊引領”“實境實品”“淡學旺工”“三段遞進”等具有產教融合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中與上海曉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設立“曉莊電商學院”,探索電子商務專業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取得顯著成效,已獲批為省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校企共建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被教育部認定為“高職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生產性實訓基地。??
學院高度重視技能大賽。積極對接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努力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先后獲國獎45人次、省獎323人次,其中烹飪項目實現馬鞍山市高職院校國賽金牌“零”突破,烘焙和平面設計兩個項目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創造了馬鞍山市高職院校接軌世賽的最好成績。??
學院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建成全省首批“AA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成立“清華大學企業孵化研究所華東分部”,探索出“一套課程體系、三項教育載體、一體項目孵化”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先后被授予“全國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YB)培訓先進單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首批省級創業學院等稱號。先后獲1個國獎、33個省獎,其中省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創造了馬鞍山市職業院校參賽最好成績。??
學院積極推進開放合作辦學。與和縣、鄭蒲港新區合作分別設立和縣校區、鄭蒲港新區教學點。與哈工大、南大合作分別設立現代遠程教育馬鞍山學習中心,獲南大現代遠程教育“全國先進學習中心”。與北師大等高校合作開展網絡教育,獲北師大網絡教育“優秀學習中心”。與德國職校合作開辦數控專業“中德合作班”;與韓國東義大學、韓國昌原文星大學、日本京都情報大學院大學,以及我國的臺灣東南科技大學、臺灣修平科技大學等高校分別簽訂了專業建設、師資培養、學生研學等方面的合作協議。??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35年來,學院緊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秉承“聚山納川、一馬當先”馬鞍山精神,踐行“立德尚能”校訓,弘揚“勤勉、和諧、篤實、勵新”校風和“敬業、愛生、善教、樂群”教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實力不斷提升。2012年,學院在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中獲“優秀”等次(名列第一)。學院先后獲批“全國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院校”“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國家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先后榮獲第十屆“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安徽省就業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諸多榮譽稱號。??
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校企合作,深化改革創新,聚焦“魅力學院、和諧校園”建設,實施“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管理創新”“開放提升”戰略,推動“教學創特色、專業奔一流、工作爭上游”,奮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職業院校,為馬鞍山“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