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專業 >理科專業 >正文

      麻醉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未來的發展前景怎么樣?

      更新:2020年07月13日 14:47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麻醉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未來的發展前景怎么樣?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麻醉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未來的發展前景怎么樣?

        在了解了什么是麻醉學專業之后,大家應該對麻醉學專業的就業方向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很好奇吧!下面專注教育*輔導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麻醉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及發展前景分析,供大家進行專業選擇參考!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麻醉學專業的全國畢業生規模在4000人-4500人之間,男女比例:女生占60%,男生40%,2015年就業率區間在75%-80%之間。

        麻醉醫師至少還有30萬缺口

        據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白雪介紹,麻醉學畢業生主體將進入各級醫院麻醉科,通過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成為麻醉科醫師。因我國部分醫院獨立設置急救科、重癥醫學科和疼痛科,也有部分麻醉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被急救科、重癥醫學科或疼痛科錄用,成為急救科醫師、重癥醫學科醫師或疼痛科醫師。當然,有些學生畢業后并未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可以選擇考取國家公務員,或者進入公司等。

        都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但現在“保命醫生”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據2014年的一項大規模摸底調查顯示,我國現有麻醉科醫師75233名,其中約40%來源于麻醉學專業本科。我國每萬人擁有麻醉醫師0.5名,而美國是每萬人擁有2.5名麻醉專業人員,英國則是2.8名。如果按照歐美的比例,中國至少還應該配備30萬名麻醉醫師。僅從數量看,我國麻醉醫師只有“標準配置”的五分之一。

        另一個數據是,去年中國麻醉醫師共完成手術2700多萬例(不包括手術室外的麻醉),這一年,全世界共實施2.5億例手術,中國僅占約1/10。中國人口是世界人口的1/5,這說明未來中國的手術量還會有較大增加,到時候麻醉醫師的缺口更大。因此,從以上數據看,麻醉專業人才的就業前景是樂觀的。

        是否并入臨床醫學引熱議

        麻醉醫生需要跟所有科室配合作戰,更像一個全科醫生。而且現代人們對醫療舒適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麻醉學需要呼喚更高水平的麻醉醫生。今年初有專家提議,將麻醉學并入臨床醫學一起招生,讓麻醉醫生從臨床系畢業、掌握全面的臨床醫學知識后再進入麻醉專業。這一觀點引發社會熱議。

        上世紀80年代,鑒于當時我國的實際情況,麻醉醫師的從業者多是護士、衛校畢業的醫士等人員。30多年過去,我國麻醉醫師隊伍的建設不斷成熟,應該考慮與國際人才培養同步。有專家認為,目前麻醉專業的培養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現在部分麻醉學專業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重視麻醉專業課的學習,而忽略了臨床醫學公共課的學習,造成臨床醫學知識面不夠全面,對其日后發展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雖然各界討論的很熱烈,主要焦點在麻醉學應繼續獨立培養還是并入臨床醫學,并未有定論。據了解,2016年有麻醉學專業招生計劃的醫學院校并沒有明顯的變化,教育部也未曾發布相關文件或調整專業設置。

        白雪認為:“高校麻醉學教育改革不宜太急,需逐步完成過渡。但無論醫學院校是否繼續設置麻醉學專業,或是將麻醉學專業合并到臨床醫學專業中去,有一個問題必須重視,那就是應在臨床醫學專業中開設麻醉學專業課程,即給予學生以麻醉學的基礎(啟蒙)教育,使臨床醫學生畢業后,可與麻醉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相銜接,以培養出合格的麻醉科醫師。”

      大學路小編推薦:

      報考麻醉學專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麻醉學專業對考生身體條件有沒有要求?

      麻醉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未來的發展前景怎么樣?

      什么是麻醉學?麻醉學專業都學習什么知識?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麻醉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未來的發展前景怎么樣?,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麻醉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未來的發展前景怎么樣?”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