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本科生物技術專業排行榜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并列排行榜榜首,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緊隨其后,并列第三名。
生物技術專業培養以現代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為基礎、以分子克隆技術為手段的現代生物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著重掌握分子生物學技術、細胞與組織培養技術、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制藥技術、藥用植物化學分析技術、植物工廠化繁育與生產的技術、動植物檢疫技術、市場營銷、企業策劃等知識和技能。
就業前景
無論是在研究機關或者生物公司,投資每年都有所增長。生物專業是一個交叉性十分強的學科,伴隨科技飛速發展,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學科交叉性越來越強,許多生物相關的新興學科方興未艾。此外,生物相關的應用類學科包括公共衛生,食品,營養等,人才缺口也較基礎研究類大。
本科生畢業后除了進入國內外一流高校繼續深造以外,會從事技術開發、應用設計和行業管理等崗位或選擇專業背景相關公務員崗位。
而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有部分學生選擇留學相關學科水平較高的國家,也有部分學生選擇國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繼續從事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工作,或者選擇生物醫藥及食品行業主流研發機構、生產企業和管理機構中從事研發、生產、*和管理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生物技術專業
1、成均館大學研究生入學主要有語言和學歷兩方面要求。其中語言一般要求 topik達到4級以上,申請英文授課項目的話,雅思要達到5.5分以上。
2、學歷一般要求國內正規大學本科畢業,并且要獲得學士學位,在校的平均成績最好在80分以上。另外如果獲得過什么獎項的話,也可以一起提供,這樣能夠提高自己的錄取成功率。
3、除此之外,成均館大學研究生入學還需要具備足夠的經濟能力,能夠支付在成均館大學留學期間所需要的費用。
擴展資料:
申請條件
1.大本/大專畢業及在讀(年齡27周歲以下)
本科,研究生入學事項
開學期:每年3月,9月
本科申請條件:國內外高中畢業學歷者韓語能力4級及以上取得者
碩士申請條件:在國內外正規大學取得學士學位者
入學費用
報名費:10萬韓幣(約600人民幣),不含辦材料費用。
學費:文史類365萬韓幣(約30185人民幣)/半年,理工類482萬韓幣(約55793人民幣)/半年。
保險費:14萬韓幣(約785人民幣)/兩年(保險公司不同價格可能有出入)。
宿舍:25300人民幣(6個月)。
申請資格
在中國完成12年正規教育,且韓國語達到4級以上者。
申請研究生課程需要學位證。本科1年學費:文科 6百萬韓幣,理科 7 百萬 韓幣 左右(人民幣 52,000 ?C 60,000元)
研究生專業
人文社會:儒學,韓國哲學,韓國語言文學,英文系,法語系,中文系,德語系,古代中文韓國文學,歷史學系,哲學系,圖書館及情報學,教育學,教科教育學,心理學,法學,行政學,政治外交學,新聞媒體學,社會學,社會福祉學,經濟學,經營學,會計學,統計學,貿易學,家庭生活管理系,服裝設計學,兒童學
藝術?體育:美術學,設計科,舞蹈系,電影?電視及多媒體傳播系,體育科學系
自然科學:生命科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工學,生命藥學
工程學院:電子與電力工程,化學工程,新素材工程,機械工程,有機材料工程,產業工程,高分子工程,建筑環境工程,建筑工程,景觀建筑學,納米科學與技術
醫學院:醫學
學院間協作:表演藝術,比較文化,東亞學,保險精算學,生命工學,能源系統工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統設計工程,地球信息系統,生命醫學,半導體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分子藥學,應用換血,素材工學
職業研究教育: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中國經濟與商業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成均館大學
考研生物學讀研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1.不走出去,學不會
一般人會認為克隆、轉基因、異體器官移植這些高大上的東西就是生物學。因此,理所當然地認為學習生物就是看文獻、學操作、做實驗、發文章…其實,這些觀點都是對生物學的偏見。
事實上,我國現階段大多數學校開展的生物學教學研究的確都在實驗室進行,可這種做法不但困住了學生的思維,還失去了學習生物最原始的快樂。生物學是一個大學科,農、林、牧、漁、醫藥等都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相對于基礎醫學和藥學,實驗室也許是重要的研發基地。但對于其他專業而言,實驗室大多數時候只是用來進行精細操作和獲得準確數據的地方。此外,是搞科研為了促進、發展生產。學習生物學將來就能在實驗室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人都在生產第一線,以學到的技術手段指導生產,因此沒有生產經驗,單純靠理論很難在工作上有所貢獻。而基地實習和野外考察不僅能采集第一手的樣品,記錄真實準確的實驗數據,還能驗證實驗室成果的可靠性。因此真正想要學好生物學,要走出實驗室才行。
2.不要總盯名校
生物學包含的范圍廣、涉及面多,因此很多學校都會開設生物相關的專業,由于歷史發展和學校的學術專攻不同,很多的普通高校在生物學的某些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面對如此情況,國家都會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來促進他們的發展,例如
西南大學的桑蠶基因組國家重點實驗室、
揚州大學的作物遺傳生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等。在這些實驗室中不僅能接觸到知名院士教授,還有機會承接著國家重要自然科學項目。相比較而言,很多名校的生物學專業并是不很好,單單是學校名氣較大。考研選擇學校的時候,一定要對報考學校有一定了解,不要讓外界的所謂排名模糊了雙眼。
3.冷門專業未必沒有好出路
除去微生物、細胞、免疫和遺傳等等這些讓考生“擠破頭”的熱門專業,生物類專業里還有很多看似無人問津,卻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的冷門專業。如水產養殖專業,主要是研究人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屬于生物學里的農業科學。其研究的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要養殖水產的地方都需要相關的人才進行指導。目前只有個別高校開設水產專業,每年培養的畢業生人數有限。再加上漁監,水產指導站,海洋漁業局等單位十分青睞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十分樂觀。再如生物制藥,該專業是利用生物活體來生產藥物的方法,這是一條新興的制藥途徑,把藥學與生物學緊密結合的學科,目前只有8所學校開設此專業。中國2011年提出的五年計劃,提出將大力發展生物產業,大批生物技術公司涌入中國,人才缺口巨大且未來發展前景光明。
4.也許你會失去“5+2”的工作
朝九晚五,每周雙休,這應該是大多數職場人士夢寐以求的作息時間。但如果你學了生物學,并且從事相關專業的工作,那對不起,這樣的作息對你來說很奢侈。總的來說生物學實驗都是依循步驟進行,搖菌過夜、冷卻8小時、細胞傳代、離心半小時都是生物學實驗里常見的步驟,不可能隨意暫停。受動植物樣本保存時間的限制,加班不可避免,以上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5+2”這樣的工作模式。
此外生物學里的一些專業更顯奇葩,動物養殖和獸醫就是其中的典型。現代集約化、機械化的養殖模式要求飼養的商品動物都得在規定的日期內出欄宰殺(肉雞在7到9周齡)。飼養期間,廠內都是嚴格消毒,禁止人員私自外出,避免因人員流動帶來的致病菌和病毒。因此,大部分的養殖企業都會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出廠時間,一般是連上21天班,休息7天,或是連上30天班,休息10天這樣的作息方式。獸醫的工作時間也是隨動物的生理周期而定,在一批母畜妊娠期后就是連續十幾天內要完成接生處理,打疫苗的工作,而遇到大范圍、嚴重程度高的疫情時,還可能會被隔離一段時間,直到疫情緩解。
5.專業會議可能沒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在生物學專業領域每年都會有很多重要的會議,有中國微生物大會、中國化學生物學會議、華人水產大會等。很多同學會認為參與這類會議不僅能接觸到業界大咖、掌握專業的研究前沿,還能借此機會免費游玩、觀賞祖國大好河山,是一舉幾得的好事。但實際上,這些會議的參與者不僅僅是學校老師,還有生物企業單位技術主管、*公務人員。會議的背后是學校、企業和*間找尋合作,共謀利益。對于學生來說,能從這些會議中獲得專業上的大進步不太可能。而相比較這類學術會議,真正能幫助學生的是類似于生物建模大賽、國際基因工程機械大賽和大學生生物科技創新大賽等這類的比賽,不僅參與的主角是學生自己,還能在比賽中向對手學習,獲得學術上的進步,此外榮譽證書更是對自己專業技能的肯定,還能成為日后找工作應聘增加籌碼。
6.就業不好,不能怪專業
一邊是“生物學是21世紀最有前景的專業”的期許,一邊是差勁的就業表現――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科學與工程3個專業一度被列為就業“紅牌專業”就業,專業對口的工作多是生物技術公司、酒廠、生物制藥企業當*和技術員,相對較好的出路無非是能成為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的檢驗員――社會對生物學的感情還是挺矛盾的。
出現這種情況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國生物產業產業鏈并不完善。雖然在國外BT
產業都超過了IT
產業,但支撐中國生物產業的只有中國醫藥和華源集團等幾家公司,對人才的市場需求并不大。其次,是科研體制的問題。生物學研究分支太多,本來專業對口的工作就不多,如果在某一領域的科研路上越走越遠,那就業的選擇面就會越來越少。最后,是社會錯誤的引導。社會上因為各種利益流傳著一些“最有前景”“朝陽產業”等不負責任的言論,在沒有認清國內生物發展的形勢下,大批學子走進生物學這條“不歸路”。
7.同是生物學,職業走向完全不同
根據2013年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生物學下設的二級學科有11個,植物學、動物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這些學科偏向生產應用的程度較高,而生理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和生物物理更偏向于基礎醫學。這只是大體上的區分,如果細分起來會更多。碩士階段的研究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未來的職業,而工作的性質則主要取決于畢業之后所選擇的單位的性質。例如同是細胞學畢業的同學,有的人在醫院實驗室從事細胞藥物敏感性研究,有的則專門翻譯細胞學外文文獻。因此畢業后的職業走向并不一定與現在所學一致,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準備。
8.海外讀生物,未必能鍍金
一般觀點認為,到國外可以接觸到生物學科研究領域的最前沿,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前沿的研究方向,也只是不停地在做研究,應用性極低,更談不上經濟效益。畢業回國后,是進高校和研究所呢?一個接近空白的領域,去哪找一份適合的崗位?另外,在國外的實驗室學習和國內較為嚴格的氛圍大不同,前者就像在生物公司,大部分都是為老板打工,而且基本處于散養狀態,你只要在deadline之前能完成任務,不來實驗室都可以。但是完不成,那就別怪老板不客氣了。
9 . 中西部高校也是好選擇
根據2012―2013年研究生教育分學科排行榜,生物類院校排名前十的是:
中山大學、
復旦大學、北京大學、
武漢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南京大學、
廈門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南開大學和
浙江大學,都是“985”“211”重點高校,且大部分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一類地區的分數線,且這些高校都在30所自主劃線高校里面,報名人數多等等,想進入到這些院校難度可想而知。而這時如果轉換方向,另尋他路,可能會出現新的光景。在中西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蘭州大學、西南大學也都是“985”“211”重點建設高校,并且在生物學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現。西北農林在林業科學、農墾、西北植物方面貢獻突出;西南大學由西南師范和西南農大合并,有桑蠶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桑蠶基因研究方面有杰出貢獻;蘭州大學是中國西部最好學府,植物學、生態學都是其優勢學科。有的時候,轉換觀念,劍走偏鋒也能取得不錯的收獲。
10. “90%生物學實驗都不靠譜”
在生物學和醫學界流傳著“90%的實驗都不靠譜”的說法,既然不靠譜,何苦又費時費力去研究?其實,這里說的“不靠譜”,并非“不正確”,因為任何科學結論都有其時代性和局限性,科學研究的結論其實就是一部分專業人士在小范圍內取得的結果,而且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問題和結論一旦出現,會有大量的論證接踵而來,研究的范圍也會越來越大。吸煙導致癌癥的結論就是這樣一個由量到質的過程。比起其他學科難度更大的一點是,生物學的研究對象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而非冷冰冰的金屬或性質穩定的原子,其不可預知性就大大的增加了。在實驗期間,采用的樣品畢竟都是動植物的活體,樣本數量就很受局限。在論證實驗結果的時候,實驗條件的稍許變化都會影響實驗的可重復性。
凱程教育張老師整理了幾個節約時間的準則:一是要早做決定,趁早備考;二是要有計劃,按計劃前進;三是要跟時間賽跑,爭分奪秒。總之,考研是一場“時間戰”,誰懂得抓緊時間,利用好時間,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1.制定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
這里所說的計劃,不僅僅包括總的復習計劃,還應該包括月計劃、周計劃,甚至是日計劃。努力做到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但卻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把學習計劃精確到每一天,這樣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當然,總復習計劃是從備考的第一天就應該指定的;月計劃可以在每一輪復習開始之前,制定未來三個月的學習計劃。以此類推,具體到周計劃就是要在每個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學習進程。那么,具體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學習內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學習計劃。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覺之前檢查一下是否完成當日的學習任務,時時刻刻督促自己按時完成計劃。
方法一:規劃進度。分別制定總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學習時間表,并把它們貼在最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按計劃進行。
方法二:互相監督。和身邊的同學一起安排計劃復習,互相監督,共同進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對自己復習情況進行考察,靈活運用筆試、背誦等多種形式。
2.分配好各門課程的復習時間。
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同學們應該按照一定的規律安排每天的學習,使時間得到最佳利用。一般來說上午的頭腦清醒、狀態良好,有利于背誦記憶。除去午休時間,下午的時間相對會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狀態會相對低落。晚上相對安靜的外部環境和較好的大腦記憶狀態,將更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據科學證明,晚上特別是九點左右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刻,演員們往往利用這段時間來記憶臺詞。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當中每個時段的自然規律,再結合個人的生活學習習慣分配好時間,就能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習慣分配。根據個人生活學習習慣,把專業課和公共課分別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比如:把英語復習安排在上午,練習聽力、培養語感,做英語試題;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對來說利用的時間較少;把專業課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時間來理解和記憶。